《我不是藥神》原來真的有原型

由文牧野執導,甯浩、徐崢共同監製,徐崢、週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我不是藥神》正在國內公映。影片上映4天票房就已破13億,“有溫度、有淚點、有希望”等褒揚口碑經過發酵後,豆瓣評分高達9.0分。除了影片題材吸引人外,一眾主創的精湛演技也為人津津樂道,尤其是幾位配角,戲份雖然不多,但“教科書般的演技”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認可。

《我不是藥神》原來真的有原型

程勇本尊

當看到影片最後,藥被加入社保,這也是最大的安慰了。

這部現實主義電影,取材於2015年的真實事件。陸勇事件,因自己患有白血病才想踏入尋求藥物的長途中。

電影中,徐崢飾演的程勇是個男性保健品商販,開著一家神油店,多次嘗試賣藥,量越來越大成為印度仿製藥的獨家代理,因此收穫了高額的利潤,被大家給予了“藥神”的稱號。

但在接觸到白血病人這個群體之後,程勇的善心被激發,上演了一場人性和現實的博弈。片中呈現的病人生存困境、藥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等矛盾出現在影片之中,讓人深思。

但現實中陸勇的故事並不比電影遜色。陸勇曾是江蘇無錫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的老闆,1968年出生在江蘇無錫市的一個殷實之家。

《我不是藥神》原來真的有原型

陸勇所創辦的紡織廠欣欣向榮,但他本人卻遇上了一件天大的難事──他得了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2002年8月被確診患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尋找骨髓配型期間,他需要花高價購買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名為“格列衛”的抗癌藥來延續生命。

2004年6月,陸勇得知印度仿製“格列衛”抗癌藥,開始服用,並在病友群裡分享了這一消息。隨後,很多病友讓陸勇幫忙購買此藥。

2014年,為方便給印度匯款,陸勇從網上買了3張信用卡,並將其中一張卡交給印度公司作為收款賬戶,另外兩張因無法激活,被他丟棄。

因為在網上買卡,讓警方注意到了陸勇。2013年11月23日,陸勇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逮捕,2014年3月19日執行取保候審。2014年7月,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隨後陸勇取保候審。

2015年1月10日晚,陸勇在機場再次被警方控制。隨後,檢察院向沅江市人民法院撤回起訴,認為其行為不構成犯罪。

陸勇的被捕與獲釋引發了諸多對於高價“救命藥”與因病致貧的討論,“藥俠”的標籤被附著在陸勇身上,他一度被慢粒白血病病友視為救命恩人。

說的好聽一點,這是社會給予的認同

藥俠這個稱號。給人帶來巨大的壓力,想一想千萬的人,把生的希望寄託在一個人身上的感覺,就像最近看過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一樣,說到底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

《我不是藥神》原來真的有原型

“總有人不願成熄滅的燈柱,要做那唯一的光。”陸勇便是如此,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做成千上萬病友的指路明燈。面對爭議和不理解,陸勇孤軍奮戰。

現實生活中的他,沒有黃毛、沒有思慧、沒有受益,也沒有劉牧師,只有他一個人,奮勇前行但陸勇也明白,他是許多家庭的唯一希望。

所以這份執著他堅持了很久很久,從2004年到2018年,已經整整14年。

如果按中國人平均70年壽命來算的話,陸勇起碼有五分之一的人生都投入到了那些“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病友們中來。

我們需要陸勇這樣的人,所以也是這部電影火的原因,是啊,你能保證永遠不生病,誰家還沒個病人呢。

同時也需要《我不是藥神》這樣的國產電影。

《我不是藥神》原來真的有原型

它讓我們看到在這“小時代”的浮華之下,還有著這樣的人在頑強地活著。

它不歌頌權貴,也不歌頌超級英雄,它只歌頌我們身邊的事情,歌頌普通人的平凡之光。

它很獨特。

但這份獨特,這正是現如今中國電影所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