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今天我们来说巴菲特吧。

讲三点:

1、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巴菲特?

2、我们能不能成为第二个巴菲特?

3、巴菲特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喜欢巴菲特

一句话,巴菲特满足了我们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01 他富可敌国

2008年,巴菲特成为全球首富。

这之后的10年里,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他一直稳居前五。

2018年度,巴菲特以840亿美元的财富值,排名全球第三。

他的个人资产已超过100多个主权国家2017年的GPD,比如乌拉圭、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冰岛等等。

2018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前五名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02 他长寿、健康、快乐

巴菲特今年88岁。

喜欢吃汉堡、爱DQ冰淇淋、喝樱桃味可口可乐,饮食习惯并不太健康。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但他依然行动自如,思维清晰。

偶尔还弹弹琴、卖卖萌。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谁不喜欢这样的老顽童呢?

03 他的投资记录无人能及

下面这张图可以很直观地告诉你,巴菲特创造的投资记录到底有多牛。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这张图是全球顶尖投资大师pk标普500指数的超额收益示意图。

最右边的那个点,代表的就是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在长达55年的时间里,他以近15%年化超额收益碾压所有的投资大师。

传奇基金经理得•林奇说:“巴菲特是所有投资者中,最伟大的投资者,没有之一。”

所有人都甘拜下风。

04 他受人尊敬,名声好极了

“巴菲特不但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同时也是最令人尊敬和钦佩的人之一。”

这是奥巴马总统给出的评价。

有些投资大师的财富积累,比如索罗斯,嗜血、充满争议。

但巴菲特50多年投资生涯中,几乎从无负面消息,他一直不停地收购公司,却没有一例恶意收购。

巴菲特惟一一次遭受非议的是,1991年他所投资的所罗门兄弟公司爆出欺诈客户的丑闻。

他临危受命,接任董事长职务。

在国会作证时,巴菲特说,所罗门会改正错误,“赔钱的企业,我可以理解,但是失去公司一丝一毫的信誉,我将是无情的。”

随后,他辞退了35名公司高管,犯罪者锒铛入狱。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两年后,他卖掉了所罗门兄弟。

05 他很会讨人喜欢

同为顶尖投资大师的菲利普•费雪、塞斯·卡拉曼几乎不接受采访。

巴菲特不一样,他接地气,愿意“抛头露面”, 没有距离感,充满亲和力, 也善于和人交流。

与人合照时,他总是倾向站在一起的人,热情地搂住肩。他的身体语言总是在说:见到你真的很高兴。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他还很会夸人,比如:

他称潜在接班人之一的乔治·阿伯尔为“巨大的宝藏”;

盛赞助手阿吉特·哈因,“如果哈因和我都落水了,但只能救一个,救哈因吧”;

即使在所罗门兄弟出事前,巴菲特也曾夸奖过它的CEO古菲尔德:“我们坚信,古菲尔德的能力及正直。”

06 他能说会道

21岁时,巴菲特花100美元,专门参加戴尔·卡耐基的演讲培训。

从每年5月的伯克希尔年会来看,这100美元花得值。

自1981年至今,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他与芒格每年例行的“二人转”,已经持续了37年。

在长达5个小时的答问中,巴菲特总能妙语连珠,为自己赢得了“奥马哈先知”的名号。

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就这样成为全球价值投资者的朝圣之旅。

巴菲特的口才也征服了所有人。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每年2月,巴菲特写一封致股东的信。

各种金句,各种段子,巴菲特信手拈来,让人读来忍俊不禁,受益匪浅。

以下随便摘几条:

这个行业真有趣,老的赔钱方法还挺管用呢,却又在发明新的赔钱方法。

牛市就像做爱,当你感到高潮快到时,也就是快结束时。

稳定的价格水平如童贞,看来是能保持,却不能修复。

有人整理了他历年的致股东的信,出了一本书。结果这本书,成了全球的畅销书。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我们能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吗?

直接上结论:要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几无可能。

可以说,为了造就一个巴菲特,上帝已经打完了手上的所有好牌。

1、投胎要好

巴菲特将此称之为“卵巢彩票”。他一再说明这点:

“我是1930年出生,当时我能出生在美国的几率是只有2%。如果我出生得更早,或者出生在其他国家,或者我是个女性,或者我是黑皮肤的话,我不会获得同样的机会。”

“我很幸运。我是出生在美国。成功的概率为30比1或40比1。我与生俱来就有一些幸运的基因,也恰巧出生在合适的年代。1950年代做投资相对容易,竞争也少。竞争对手少真的很好。”

二战后,得益于美国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美股从50年代开始,迎来超级大牛市。

巴菲特的职业投资生涯正好起步于50年代。

道琼斯工业指数推出以来表现 1927-9-12至2018-8-1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数据来源:Wind,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亦不作为未来收益的保证

2、有个好爸爸

父亲是国会议员,同时也是证券经纪商,巴菲特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从小受到良好的金融氛围启蒙和熏陶。

他10岁就能与纽交所高管共进午餐。

他赢在了起跑线上。

3、有个好老师

巴菲特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格雷厄姆,以A+成绩毕业。

毕业后,巴菲特又在格雷厄姆手下工作了两年,受益极大。

当他选择创业之时,格雷厄姆正好开始考虑退休,并将自己的很多客户介绍给他。

格雷厄姆是众所周知的价值投资鼻祖。

4、有个好搭档

29岁,巴菲特遇上查理•芒格。

这场相遇,诞生了投资界史上最强的黄金搭档。

芒格打通了巴菲特投资的奇经八脉。巴菲特说:

“查理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要贫穷得多。”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5、为投资而生

8岁,开始读很多金融的书。

10岁,和纽交所的高管吃了午饭,就立志以投资为事业;

11岁,第一次买股票。

直到今日,在88年的高龄,他依然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巴菲特对投资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热爱。

想想:

我们11岁时在干吗?

我们到88岁时还想做投资吗?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6、还有可怕的勤奋

巴菲特每天至少花5、6个小时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

他一年看两三千份年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从他1956年创办“巴菲特合伙公司”算起,这种旁人看来异常单调无趣的日常工作,巴菲特已经坚持六十多年。

投资场上的搏杀,从来没有轻松可言。投资大师中,只有巴菲特能够一直坚持在一线。很多人在50岁之前,就退出江湖了。

比如,德国投资大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35岁赚足一生财富后,立马收手;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只坚持了13年,46岁带着一头白发离开。

7、他嗜书如命

查理·芒格说,巴菲特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橱”。

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

终生读书和学习,是巴菲特坚持了一生的习惯和信仰。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8、他有零成本的杠杆

尽管巴菲特让普通投资者不要加杠杆,其实他自己是有杠杆的。

那就是浮存金

量化分析员在《巴菲特的阿尔法》一文中指出,伯克希尔的历史杠杆大约为1.6:1。

在过去 52 年期间,伯克希尔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9.0%,剔除1.6 倍杠杆的影响后,年复合收益率仅为 12%。

除了成本低,浮存金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客户不会在市场大幅下跌时要求赎回。

低价的投资成本和充足的现金流,让他在底部时有钱抄底,抓住“便宜货”的机会。

下图是1.6倍杠杆的魔力。

假设1万美元投资30年,

指数年化回报是10%。

无杠杆:资产变为15.8万美元;

1.6倍杠杆:资产变为25.3万美元。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9、他一投资就成了大股东

巴菲特的投资,很多时候就变成大股东了。

他不搞恶意收购,对管理层和员工基本都能妥善安排,受人尊敬。

而且他有巨大的话语权,可以跟CEO接触,在合法范围内,了解更多公司动态,这是普通行业研究员做不到的。

而且由于其人生智慧和阅历,又有“股神”头衔加持,其他人也愿意跟他交流、分享心得和信息(非内幕信息)。

10、能自我进化

“买入并持有”、“护城河”…这些标签概括不了巴菲特的投资。

格雷厄姆的儿子总结说,巴菲特的投资一直在进化,几乎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

巴菲特在投资上从不受过去的规则、话语、惯例、荣耀的约束,总有让“巴菲特迷”感动的意外之举:

比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巴菲特一直都在拿投资航空公司开玩笑,黑了航空公司几十年。象“如果你想成为百万富翁,你可以先成为千万富翁,然后再买入航空股”、“航空业就是价值毁灭者”大家都耳熟能详。

可就在2016年,他买入了很多航空公司的股票。

查理•芒格解释说,因为航空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大幅下跌,是那么便宜,非常有潜力。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11、最关键的是,他高寿

巴菲特的巨额身家大多是在52岁以后赚到的。

到了66岁之后,更是跨越式增长。

83岁到88岁,短短5年间,巴菲特的财富更是急速增值43%(585亿美元到840亿美元)。

活得长,才能充分享受财富的复利效应。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巴菲特异乎常人之外,我们随便就列了这11条。

每一条,都是一道通向“股神”之路必须跨越的门槛。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言,大多数都很难跨越。

我们必须承认,巴菲特是史上惟一的投资天才。

天才是被敬仰的,却无法复制。

所以,与巴菲特相交颇深的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之子肯尼斯说,“你不可能成为巴菲特,如果你打算尝试,你将会备受痛苦”。

巴菲特苦口婆心的劝说,你听懂了吗?

好吧。我们承认,普通人不能成为第二个巴菲特。

但是,即使成不了巴菲特,能否学他几招,哪怕赚上他的财富的万分之一,普通人也还是心满意足啊。

这个问题,巴菲特本人最有发言权。

他也给出了答案。

从1993年开始,在过去的25年里,巴菲特已经10多次向普通投资者推荐指数基金。

他说,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指数基金就是股票投资的最佳选择。

绝大多数投资者=普通投资者。

也就是说,他其实并不主张普通投资者自己下场炒股。

也许,巴菲特觉得语言的力量还不够,他还用实际行动为指数基金打call。

2007年,巴菲特与对冲基金Protege Partners定下10年之约:以十年为投资期限,跟踪标普500的指数基金业绩能战胜任意5只对冲基金的业绩。

最终结果是,标普500指数完胜。

在2018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再次提到这个“赌局”。

巴菲特2018年致股东的信(部分截图)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投资被动的指数基金,普通投资者能够战胜绝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还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吗?

巴菲特苦口婆心的劝说,股民听懂了吧?

我不敢乐观。因为,绝大多数炒股的人,都认为自己比绝大多数炒股的人聪明。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傻瓜?

他,满足了世人对股神的所有期待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