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随笔:两年的陪伴助她重回校园

医生随笔:两年的陪伴助她重回校园

这是个平凡的故事,也许不足为道,但我依旧要讲给大家,因为这是一份真心,这是一个医者的仁心!

故事发生在我院睡眠中心刘璐医生与一名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之间。患病那年她18岁,就读于当地的重点高中,2015年在父亲的陪伴下她第一次与刘璐医生相遇,当时的她气躁话多、极度热情、精力旺盛,每天不知道要找刘医生多少次,但每次刘医生都会腾出时间与她交流,不烦不燥,安抚她的情绪,消除她的浮躁,经过精心的治疗,原本躁动的她逐渐归于平静,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回归到原来的生活中。出院后她也与刘医生保持电话联系,积极沟通病情,调整治疗。病情反复在精神科病房并不少见,一年后在随访的过程中刘医生发现她的情绪状态持续走低,并出现消极观念,与患者父亲进行沟通后她在父亲的陪伴下来院复诊。经过仔细诊查后,刘医生发现患者出现病情反复,此次与上次不同,属于重度抑郁发作,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诊查过程中她几表示情绪极度低落、压抑,几度想到自杀,独自一人也总能听到有人指责埋怨她的声音。刘医生就她的病情与家属进行沟通,建议尽快住院规范化治疗,父亲为她愁白了头,妈妈和姐姐不知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她,只有心疼,商量后决定住院治疗,刘医生管理。正是因为刘医生随访过程中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就医及时,很快她情绪好转,耳边埋怨的声音消失,不再消极轻生,好转出院。但因为病情两次反复,不得不休学。休学后的她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产生对学校的恐惧,无法面对生病前后巨大的落差,不知如何面对新的集体与生活。你几次尝试去学校上课,但几天下来就无法面对现在的状态,不能接受一般的自己。她怀揣着的大学的梦变得迷茫,曾经想要学习的英语专业不知是否能够实现,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疾病的病耻感让原本充满自信的她畏首畏尾,不能释怀。两年间,刘璐医生一直与她保持着电话微信联系,尽心为她调整保证疗效且适宜学习的治疗方案,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两年间她上学、休学再上学,也曾学过技术、艺术,多次放弃再返高中的想法,却终不甘心,每次复诊随访都要和刘医生聊上一整子,刘医生总是给她鼓励,告诉她无论怎样的选择身边的亲人以及自己都无条件的支持,只要她愿意,只要她幸福快乐!

医生随笔:两年的陪伴助她重回校园

2018年新学期开始她鼓足了勇气再次返回了校园,经过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有自己的亲密朋友,不再畏惧未来,勇敢的向前!她认为如今自信快乐的自己都是源于刘医生以及我院医护人员的照料与鼓励。高二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2018年7月20日,她和她的父亲带着锦旗来到睡眠中心病区,一是复诊,更重要的是感谢刘医生,感谢我院的医护人员。她的父亲激动地说:“感谢刘璐医生像我孩子的亲姐姐一样,在需要的时候给她关爱,替她排忧,助她成长,如今她再次返回校园,不论以后成绩怎样,都要感谢大家的爱,因为这份真诚的爱,与细致的心才有了如今健康快乐的孩子!”

供稿:精神卫生中心 徐勇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