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上半年淨利潤或達543億,比華爲全年利潤還多68億,恆大爲什麼這麼賺錢?


昨天,恆大股價暴漲21%,引領地產板塊。

這是因為恆大公佈了半年業績預告,大增125%,淨利潤達到520億!核心利潤543億元。

恆大為什麼這麼賺錢?

首先,恆大是國內地產三強之一,但是負面卻比碧桂園要少很多

恆大,碧桂園,萬科是目前中國地產三強。

上半年,恆大銷售額達到3041億元,萬科是3046億,碧桂園是4124億,碧桂園銷售額最高,但是負面新聞也是最多。比如最近的媒體見面會,給記者封口費等。再之前工程事故導致7人死亡等等。

201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其實很難做,融資難,宏觀調控更加嚴厲,大環境並不好。但是,買房炒房的信仰還在,所以去化其實還行。但是,這些紅利其實還是頭部公司在享受,因為小公司都沒錢了。

其次,恆大轉型最早,最徹底

半年報預告還公佈了恆大淨負債率,從去年年末的184%降至130%,主動降低槓桿。

公司轉型方面,早已從單純地產轉變為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恆大童世界,恆大養生谷,FF汽車,都在孵化之中,未來有望成為恆大新的增長極。

第三,恆大企業印象要遠好於其他地產公司

恆大最早做企業形象,是從體育開始的。恆大女排,恆大足球都是體育營銷典範,為恆大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之後,恆大還大力扶貧,做慈善。110億元扶貧貴州畢節,不僅是地產界,而且是民企裡最大的手筆了。

慈善方面,許家印今年是中國首善。7月31日,福布斯雜誌發佈2018中國慈善榜,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以42.1億的捐贈額位列首善。

綜上所述,恆大品牌美譽度,企業戰略佈局都要好於同行,在這個賺錢的行業,做的好,賺錢自然是很正常的事了。


趙冰峰


這是恆大一家企業,或者說恆大所在的房地產行業的狂歡,但卻是整個實業的悲哀。


先跟大家理一下半年盈利543億元是個什麼概念:

  1. 這意味著每天盈利3億元,和中國移動水平相當。

  2. 是中國製造業龍頭美的集團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的(2018年數據尚未披露)5倍,格力的5.7倍!

  3. 比華為上半年利潤(456億元)還高20%,而華為是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地區和地區開展業務,每年研發投入超過800億元才取得這樣的成績的,恆大隻需要在中國做生意就能做到。



受到上述天文數字級別的利潤刺激,恆大今天股價大漲21%,

許家印也超越李嘉誠,成為華人地產首富(353億美元),中國富豪榜第三名,他前面分別是馬化騰(400億美元)、馬雲(390億美元)。


恆大為什麼能賺這麼多?



一是因為它拿地的成本太低了,截至2017年12月31日,

恆大手裡的土地儲備高達3.12億平方米,平均成本才1711元/平方米,而它房子的平均售價已經超過1萬元。


二是恆大押寶押對了。和萬科、龍湖這些死守一二線城市的開發商不同,恆大在一二三四五線城市的佈局較為均勻。而這兩年,恰恰是三四五線城市的樓市漲得最猛,當初低價拿地的恆大、碧桂園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走到哪裡,房價基本也就漲到哪裡。


下圖為一二三線城市從2011年6月到2018年6月的房價同比漲幅,從2015年6月一直加速上漲到2017年下半年。



眾所周知,中國的新房普遍是期房,開發商先拿到錢再修房,而在會計處理上,這些預收款是不能列入營業收入的,而必須等到交房後才能算做收入。由於房地產開發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這意味著恆大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其實是來自於2016年上半年賣出的房子。而恆大銷售最多的時候卻是2017年(超過5009.6億元)和今年上半年(3041.8億元),這些業績要到2019年和2020年才體現,所以恆大未來的利潤數據可能更可怕。


開發商賺的錢,來自於居民,居民不但付出了所有的積蓄,還要揹負幾十年的房貸,恆大賺得越多,其實是居民付出得越多,而這些必然會對消費產生不利影響。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恆大是一傢什麼公司,怎麼這麼賺錢!恆大不是搞足球的嗎,恆大不是賣礦泉水嗎,不都是投入巨大而賺不到錢的生意?

最近恆大投資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又是燒錢的買賣,恆大那是真有錢!一家房地產公司,三四線城市房價猛漲,如此獲得了高額利潤,半年利潤比華為全年還多,真讓人咋舌呀。

還是賣房子賺錢。

恆大2018年上半年的利潤,都是來自於2016年上半年賣出的房子,2017年恆大銷售額超過5千億元,2018年上半年超過3000千億元,這些業績都很嚇人,其利潤將在2019年、2010年報表中顯示。

房地產企業,在任志強、馮侖兩三年前紛紛退休,退位,高喊著拐點已到時,碧桂園、恆大正忙著正最後一波浪潮的錢,那是更快速的、更傻的錢。猶如當年股市漲到5000點,不少明智者高喊泡沫匆忙撤出,有些冒險者去衝進去掙最後一筆錢,股市迅速從5000點拉昇到6000多點。

房地產如是,碧桂園、恆大2016、2017、2018年,趕著二三線城市的大發展,大補漲,銷售及利潤經歷大幅上漲。

多家機構預測2018年,恆大全年銷售將突破6000億元,核心利潤增長100%以上。

華為算是利潤高,競爭壁壘強的公司了,是中國最知名和最有競爭力的民營公司。2018年上半年華為營收3257億元,經營利潤456億元,並沒有如題中與恆大相差那麼大,但比起暴力房地產行業之翹楚恆大,還是不得不有所低頭。

還好,房地產的暴力乃強弩之末,佈局三四線城市,坑更多雷更多。

我們還是希望,國內多生長出如華為之類的公司,而恆大,就大力轉型到健康公司,新能源汽車公司吧,中國首富、恆大老闆許家印正是努力這麼幹的,正在大力轉型之中。

恆大甚至也佈局人工智能領域,你認為它能繼續笑傲中國十幾二十年嗎?


區塊鏈作家邱恆明


“到2020年底,實現總資產3萬億,年銷售規模8000億,年利稅1500億,負債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成為世界百強企業。”這是在今年3月份舉行的業績發佈會上,許家印為“新恆大”描繪的“新藍圖”。

而事實證明,“新藍圖”離我們越來越近。

8月6日,中國恆大(3333.HK)在聯交所發佈正面盈利預告,“2018年上半年稅後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25%以上,核心業務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00%以上,淨負債率進一步大幅下降,從去年年末的184%大幅下降到130%以下。”

01 用實力說話

今年上半年,恆大實現銷售 3041.8億,同比大增 24.6%,多家投行預計恆大全年銷售將突破6000億,強勁的銷售為恆大利潤持續高增長提供有力保證,而盈利也沒有讓投資者失望。

根據恆大2017年半年報,其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為231億,核心業務利潤為273億,據此估算其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潤超520億,核心業務利潤超546億,均創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的背後,一方面是由於恆大采用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了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實現強有力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恆大大力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為老百姓提供高性價比精品住宅,這也是其連續三年實施無理由退房的底氣所在。

而在備受關注的負債方面,恆大也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根據恆大年初公佈的新戰略,低負債和低槓桿成為恆大“三低一高”經營模式的核心。除了利潤的爆發式增長外,恆大還迅速還清了1129億的永續債,另外一方面恆大成功地引入了三輪共1300億的戰投,實現恆大的淨資產上漲,這些都推動其淨負債率進一步降低,淨負債率已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近七成至130%以下,降幅達三成。

02 排名再上升,距離百強還遠嗎?

這份盈喜對於恆大來講,是一個好消息,而在此之前,恆大也是好消息不斷。

7月份,財富中文網發佈了2018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其中房地產行業共有5家公司上榜,並且均來自中國。

其中,中國恆大以460.19億美元營收排在上榜房地產企業的首位,而綠地集團和中國保利排名第二和第三,營收分別為429.70億美元、370.02億美元。萬科和碧桂園分別以營收351.17億美元和335.72億美元分列第四第五名。

這是中國恆大第三次躋身世界500強的行列。

2016年,恆大以211.84美元的營業收入上榜世界500強,排名第496位,成為少數能夠登上排行榜的民營企業。而到了2017年,恆大以318.28億美元的成績再次上榜,排名上升了158位,位列338位,與排名307位的萬科僅相差31位。

而在更早些時候公佈的《財富》中國500強的榜單中,恆大位列第22位,在一眾國字頭的央企巨頭中分外亮眼,而且也是絕對領銜房地產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次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恆大位居所有上榜房地產企業的首位,而上升速度也是驚人的,再次上升108位,這也就意味著在去年一年中,恆大平均接近每3天趕超一家500強企業。如果按照利潤情況來計算的話,其位列利潤榜的第153位。

而根據恆大的盈喜公告和2017年的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的核心業務利潤超過546億,而據此估算全年的淨利潤料超1000億,摺合美元將超140億,是2017年利潤的3.8倍,可以稱得上是“恆大速度”。

而在描繪“新藍圖”的同時,恆大也開始採用了新戰略。

在發展模式上,從“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而經營模式上,從“三高一低”模式向“三低一高”轉變,這是恆大利潤上升的重要保障,也是恆大高速發展的前提。從戰略和經營模式的變革,可以看出許家印戰略決策前瞻性、管理能力、掌控能力,他帶領恆大殺入百強還是可期待的。

03 地產之外的新抓手

當然,今年以來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也充滿了各種外部風險,房地產調控不斷加碼,市場下行壓力加大,房企違約、跑路、倒閉等風險逐步暴露。

而根據行業內的說法,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過,白銀時代來臨,房地產企業也在加速分化,未來房企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有一種提法叫做經濟“新常態”,所謂的白銀時代大約就是房企暴利時代過去後必須面對的“新常態”。而此時的房地產市場也越來越符合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地產主業的高利潤為恆大在此前的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

而在另外一方面恆大也很注重對新業態的開發和新戰略的把控所帶來的的競爭優勢。在地產之外,恆大在“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而這些產業無一例外都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

地產主業的高利潤為恆大帶來的是資本的沉澱,從而為新業態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彈藥,而積極轉型也是對夯實主業的有力輔助,兩者的兼顧和平衡,讓恆大在走向百強的路上更加平順。

比如近期在港股市場上就出現了一匹黑馬——恆大健康。

在A股、港股市場低迷之際,恆大健康成為港股市場關注焦點,走勢持續逆勢上行,盤中股價漲逾15%。截止3日下午4時,恆大健康股價達到了12.30港元,與6月股價相比翻了近3倍,總市值超過千億港元再創新高。

一個“恆大健康”,承載的是恆大在健康領域和高科技領域兩個方面的重要希望。

在健康領域,恆大已佈局9個恆大養生谷,下半年計劃新拓展7個,未來5年將在全國佈局30個以上宜居養生勝地,提供世界一流的健康養生服務。同時,恆大與美國布萊根醫院(BWH)共建的博鰲恆大國際醫院已經開業,這也是目前國內最頂級的腫瘤專科醫院。

而在科技領域,恆大健康以67.46億港幣對價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權,成為FF汽車的最大股東,恆大正式進入新能源領域。從許家印此前赴美考察的情況來看,FF的技術研發能力非常強悍,FF91日前更完成了第一個白車身的打造,並啟動整車組裝,距離量產更進一步,極有可能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的“爆款”。

除此之外,恆大還與中科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恆大計劃未來投入1000億,在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量子科技和新能源等重點領域,與中科院聯合打造科技研究基地、科研孵化基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

當然,無論是對於恆大健康還是中國恆大,這些都是強有力的支撐,而懷揣著股票的投資者,也是喜聞樂見,強盈利能力帶來的紅利讓他們體驗的是荷包滿滿的感覺,還是很美好的。


qinaidezhou


以眼下最火的1000億數字而言,它——堪稱是當下大多中型房企追逐的奮鬥目標,更是未來樓市的入場券,是船票,是未來地產“剩者為王”時代的首要門檻;但今天老潘分享的數字是546億,它是一個半年度的數字,但不同的是它的屬性是“利潤額”——即一家房企半年度利潤額就高達546億!

這就是差距,這也是房企焦慮的緣由之一,巨無霸不僅個頭大,而且利潤的肌肉也強勁無比。試想想,未來一家房企僅利潤全年就超1000億,這是一種什麼差距?

事實上,就在2017年,中國恆大的毛利潤已高達1123億。

就在今日,老潘在南沙群島度假,忽然看見中國恆大發布盈利預告,2018年上半年恆大核心業務利潤超546億,這比去年同期超100%以上——這個震撼的利潤數字——既創造了恆大的自我新記錄,也是當下行業的最高記錄,實在有必要提筆寫寫這個奇葩的數字!

顯然,半年546億,恆大在2018年上半年繼續鞏固了它的“利潤王”稱號。

也就是在2017年,夏海鈞提出,未來恆大希望在規模保持行業前三,利潤達到行業第一,這個“卡位”貌似很舒服,畢竟當行業老大壓力太大,老二老三反而是相對的舒適區。

問題來了,該怎麼解讀這546億沉甸甸的數字了?

1問利潤王

546億,在“江湖地位”如何?

過去的1年,恆大以405億的核心業務利潤,榮登2017年房企“利潤王”寶座。

而剛剛過去 2018年上半年,恆大核心業務利潤超過546億!

那麼,546億,到底是什麼概念?

其一,從絕對值來看,546億顯然是個巨無霸數字,沒對比就不知高低,以同樣第一梯隊的優秀房企龍湖來看,龍湖計劃未來2020年形成150億利潤,而且這150億利潤還涵蓋服務性收入等……由此可見,從絕對值而言,恆大546億利潤數值巨大。

其二、從相對值來看,對比2017年上半年273億來看,恆大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100%以上。相當於利潤“翻倍”的概念,而且是高位翻倍,這就更難得了。

其三、從行業對比來看,恆大半年546億利潤額無疑將繼續蟬聯利潤王位置,而從速度指標來看,恆大利潤增長率同樣領先,就在2018年上市房企公佈的利潤增長率來看,增長50%以上的企業佔到榜單總數將近一半的比例;而這其中,只有11家房企的漲幅是超過100%。顯然,論增速,恆大利潤也是領先。

2問利潤王

地產家家叫苦,為何恆大還利潤翻倍?

很多人會納悶,如今房地產迎來史上最嚴厲調控,限購限價限貸限籤限賣……融資更是全方位收緊,為何恆大還交出546億的逆勢成績單?

這其實是一種錯覺——即在調控高壓之下恆大依舊交出了規模、利潤的大幅度增長,而且利潤竟然100%漲幅。

核心原因就在於當下2018年上半年的核心淨利潤是源自房地產的結轉收入。因為房地產都採用的是預售制度,賣房時是預收賬款,而不是營業收入,通常是賣房後再等到1年半以後物業交房才能計算營業收入,並計入利潤。即有一個1年半年左右的時間差。

所以恆大2018年上半年利潤100%增長,只是反映2016年下半年,2017年年初房地產銷售。進一步推算,2016年下半年,2017年年初銷售的房子則是2015年年底拿的土地。而屆時的2015年,土地市場還處於相對低位,而2016年、2017年是中國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房價暴漲的年份,當時的恆大,則正好在一二三四線相對均衡佈局,所以,無論是房價增長帶來的銷售額增加,還是拿地低價再碰上房價高漲說帶來的利潤增長,就是好事成雙了。

當然,你可能反問,淨利增幅並不與營收增幅成正比,比如營業外收益、投資收益以及投資物業的公允價值收益,往往也是影響房企淨利潤的主要因素。

你問得當然是對的,但是對恆大而言,由於在商業地產、投資型物業等資產沉澱相對較少,因此整體利潤也在營業外收益、投資收益以及投資物業公允價值收益佔比很小,所以,恆大核心淨利潤率也更多與營業收入接近於正比例關係。

3問利潤王

同行規模、利潤上“偏科”,恆大怎麼選?

規模和利潤,到底選哪個?這是本屆觀點博鰲論壇的一個話題。

對於大多中型房企而言,你因為資源、能力、平臺有限,可能很難魚和熊掌兼得,你在一段時間比如當下可能會更多側重規模,利潤保持合理值即可,這是大多中型成長房企的選擇。

但恆大而言,既要規模,又要利潤,一個不那下,兩手都要硬!

2018年上半年,恆大銷售3042億,同比大增 24.6%;而利潤526億,同比大增100%,值得一提的是,恆大2018年淨負債率也大幅下降,從去年年末184%下降到130%以下,大降三成。

一個房企經營水準高低的三大關鍵KPI無非銷售額、利潤額和負債率,顯然2018年上半年,恆大成績單“三豐收”。做到這三點,其實很難,比如中國房企大多都是單科將軍,即利潤做得很高,品質做得很好,往往規模卻逐漸被邊緣化;比如有些黑馬房企規模週轉快、業績快,規模上來了,但利潤率和負債指標卻差強人意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恆大規模利潤負債三大指標的同步“優化”,就顯得難度係數稍高一些。

事實上,在樓市上升通道三高一低後,進入樓市高位盤整和國家去槓桿新時期,恆大搶先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無疑讓恆大的打法再次適應了政策、市場的新環境、新時期特徵。

房地產是個生態,唯有適者生存,恆大之變,與政策之變、市場之變同行,這種統一的、同步的戰略觀,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

事實上,恆大2020年底的目標更震撼,許家印強調,恆大要在2020年實現總資產3萬億,年銷售8000億,年利稅1500億,負債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成為世界百強企業。

利潤追問4

利潤翻倍後,恆大2019年利潤走勢如何?

利潤額要增加,僅僅利潤率增加是不夠的,本身營業收入,規模的增長也很重要。

比如2017年淨利潤超過400億的“昔日利潤王”中海地產,由於2017年銷售額僅實現10%增速,因此整體利潤額跌破往年20%的淨利潤增幅紅線,被甩到60名開外。反過來,類似恆大、碧桂園等業績衝榜高手,由於本身貨值儲備充裕,在銷售額大幅上升帶動下,利潤額也大幅度提升。

根據中國恆大發布的公告,預期2018-2020年淨利潤分別約500億、550億、600億,三年合計1650億,遠超其2017年公佈的2017-2019年三年888億的利潤承諾,而現實是——恆大2018年上半年核心業務淨利潤已經超過546億,半年就超過早期計劃全年500的成績,可謂成績喜人。

事實上,從當下房地產運行各種高地價、融資難、去槓桿、銷售限價且其他文旅地產、養老地產、物流地產、特色小鎮等還在投入階段實現高利潤也不太現實……因此房企對於未來利潤是不太樂觀的。但對2018年下半年,以及整個2019年,預計恆大淨利潤會如何了?老潘的答案同樣是繼續看漲。

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利潤總額,核心就要看2016年、2017年銷售的結轉收入增長和利潤率情況。

其一,恆大在2016年奪冠後,2017年銷售額增長驚人,恆大2016年銷售3734億,增長85%,而2017年恆大合約銷售額超過5009億,增長35%,從銷售額角度來講,營業收入會大幅度增加。

其二、2016年、2017年是區域房價暴漲,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利潤率,2016年是核心一二線房價上漲,而2017年以及2018年年初三四線迎來房價巨大的增幅,恆大這些年,與萬科側重一二線、碧桂園側重三線不同的是,恆大更多是在一二線和三四線一直相對均衡佈局,也就是說,恆大也很大程度上坐享了中國城市房價輪動上漲的“紅利”,這也帶來利潤率的上漲。

其三,高地價時代,限價時代,房企利潤核心取決於低成本拿地,對此,恆大在拿地成本控制方面一流,截至2017年12月31日,恆大土地儲備達到3.12億平方米,其平均土儲成本才1711元/平方米。有專業人士分析,2017年恆大50%左右的新增土儲源於二手併購,使得土地成本優勢明顯……這就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恆大在土地獲取方面的低成本優勢,這也為相對高利潤率、高利潤額打下了源頭的基礎。

5問利潤王

地產下半場,恆大利潤之王靠什麼?

有人笑談,地產上半場,拿地即掙錢的時代,利潤高會掙錢不算新聞,沒掙到錢才算“新聞”。

反過來,地產下半場,的確房企的苦日子到來,未來先獲取高利潤,核心看模式、看機制、看平臺,看內功。

恆大與其他房企側重人知不同的是,恆大,雖然許家印說一不二,但更多是依賴系統化管理。恆大在房地產圈推行了一種獨有的緊密型集團化管理體系,逐步成為一家靠系統、靠制度、靠平臺、靠軍事化、高執行力文化高效運行的企業,這本身就是一個強悍內功的體現。

其一,三高一低到三低一高的經營模式轉變,這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戰略正確,路線正確,在未來地產高位橫盤、去槓桿、融資難、行業洗牌的背景下,恆大在源頭戰略強調順勢而為。

其二、不標準,無效率,恆大強大標準化運營體系是一個巨大的系統。一方面是由於恆大采用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了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比如恆大2017年年報顯示,期間費用率下降2.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恆大基於產品標準化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選擇高性價比精品住宅的產品策略, 實現了產品戰略的差異化,

比如恆大三大產品線非常清楚,外立面、建築結構、用材基本一樣,從根本提升了開發建設效率。

比如恆大近兩年大力打造環節精品,項目的施工單位必須為全國前十強,所用材料均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園林環境均按豪宅標淮設計,並通過配套先行、升級物業服務、完善售後等措施,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

比如恆大通過完善的材料供應體系和規模效應,採購材料價格為市面價格的3至4折,實現了低成本和物美價廉的優勢。

比如恆大每個小區均配備了完善的商業、休閒、教育配套,保證了業主便捷的生活,充分展示了恆大產品的超高性價比。

其三,銷售的持續高增長,基於獨特的產品策略以及連續三年實施“無理由退房”的營銷底氣,使得產品與營銷都爆發出合力,據瞭解,從“無理由退房”實施至今,退房比例僅為0.91%。多家投行預計恆大全年銷售將突破6000億,強勁的銷售為恆大利潤持續高增長提供有力保證。

小結

有大佬說,房企要在主業最好的時候轉型,也因此,主業盈利看漲,也為恆大面向未來轉型提供了支撐。

地產主業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也為恆大進軍高科技提供強有力的資本支持。事實上,就在2018年年初,恆大提出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確立了以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戰略格局。隨後的4月,恆大就與中科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計劃未來十年投入1000億;而6月,恆大宣佈入主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成功打響進軍高科技的第一槍。

地產主業在規模與利潤並行,而轉型也在真金白銀、快速投入,未來的恆大,正如許家印所期望的新藍圖:2020年3萬億總資產,年銷8000億,負債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成為世界百強企業。


六六六6942


看到恆大最近的淨利潤公告,確確實實感受到了企業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

這裡我就說說企業多元化發展的思路和必然性。

從發展的角度考察,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僅僅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為重要的是它對企業抵禦風險、發揮潛能、增強擴張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一,實施多元化經營能夠有效地分散企業的經營風險。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消費範圍不斷擴大,消費慾望也不斷增強,需求的變化帶有明顯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將造成企業生產、銷售上的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採用單一產品或單一市場的集中經營會加大經營風險。而實施多元化經營可以把企業的經營風險分散於多個產品之中,企業在某一方面經營的損失可以由其他方面的收益來彌補,從而以盈補虧,平衡收益,降低風險。採用多元化經營戰略,通過業務組合分散由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帶來的經營風險,可以增加企業經營的安全性,實現穩定地發展.

第二,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能夠充分挖掘企業經營資源的潛能,獲得資源共享帶來的好處。多元化經營能夠從整體上優化組合,合理配置資源,做到優勢互補,取得整合效應和協同效應。此外,它可以避免專業化經營所面臨的機會成本。而戰略資源共享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技術共享。企業可以將原有的技術移植到新行業中去,節省了開發和研究費用。(2)可以充分發揮現有機器設備、原材料、副產品的潛力,提高其利用率,減少閒置和浪費。(3)品牌形象和銷售網絡共享。在企業實行相關多元化經營時,新產品上市可以利用原有的品牌形象和銷售網絡,降低了市場進入成本,同時,企業也獲得了規模效益。(4)人才共享。在相關行業實行多元化,原有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不需培訓或只需稍加培訓就可以上崗,節省了人力資源成本。(5)內部資金流動的好處。在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內,管理人員可以決定不同經營方向之間的資金分配,保證效益好的行業獲得充足的發展資金,從而提高資本的效率。

第三,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能夠確定新的經營方向,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當企業現有市場容量達到飽和時,企業只有通過多元化經營才可以實現其成長目標。因為在市場容量飽和的情況下,企業要求得到更高的成長率,就必須要擠佔其它企業的市場,這種擠佔通常是靠降低價格、開發新產品、支出較多的廣告費以及研究開發費用等手段來實現的,但這種行為不僅代價高,而且可能遇到相關行業競爭企業相同手段的反擊,從而使暫時取得的優勢化為烏有。因此,在現有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成長率,就必須在原市場以外的領域發展。第四,實施多元化經營能夠拓展企業的發展空間和領域, 幫助企業實現戰略性行為轉移。多元化經營可以使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在多個產品、多個市場範圍內靈活地調整生產結構和產業安排,從而增強其市場適應能力。同時也有利於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聯合、協作與交流,尤其是使企業具有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為當企業從事的現有行業處於衰退期,或者由於企業本身在該行業中競爭力較弱,發展前景不樂觀時,企業為了避免被淘汰,就必須進行多元化經營,從而實現戰略性行業轉移,即通過進入新的行業,使企業逐步從現有行業中撤出,並將生命線建立在新行業領域中。

可見恆大這幾年的多元化發展思路有夠明確和清晰。這半年淨利潤也就很明顯。


霸都New視界


近年來,恆大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今年更是做了很多大動作,涉及到健康、新能源汽車、童世界等等各方面。而事實證明這些大動作的多元化發展為自身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多元化一直是國際大企業進一步打開增長空間的必經之路。根據恆大年初公佈的新戰略,將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地產主業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為恆大進軍高科技提供強有力的資本支持。

  資料顯示,今年4月,恆大與中科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恆大計劃未來十年投入1000億,共同拓展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重點領域。6月,恆大宣佈入主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正式進軍電動汽車市場,首款高端電動汽車FF91近日已完成首輛汽車的白車身組裝,並啟動整車組裝,成功打響進軍高科技的第一槍。

業內人士預計,恆大排名有望在明後兩年繼續大幅提升。世界百強企業的步伐會越來越快。





微微一笑腚很疼


今年年初,許家印正式宣佈“新恆大”到來,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堅定不移地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此次恆大再度交出有史以來最好的半年業績,進一步鞏固“利潤之王”的地位,足見其戰略決策的前瞻性。

  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的背後,一方面是由於恆大采用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了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實現強有力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恆大大力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為老百姓提供高性價比精品住宅,這也是其連續3年實施無理由退房的底氣所在。

  今年上半年,恆大實現銷售3041.8億,同比大增24.6%,多家投行預計恆大全年銷售將突破6000億,強勁的銷售為恆大利潤持續高漲提供有力保證。

  此外,利潤大漲增加了恆大的淨資產,也推動其淨負債率進一步降低。近一年來,恆大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多項舉措,淨負債率已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近七成至130%以下,成功兌現降負債承諾。

  行業人士認為,受到房地產調控不斷加碼以及金融監管加強的影響,房企違約、跑路、倒閉等風險逐步暴露,近期多家企業出現債務違約,十多家上市房企發債也被迫中止,大量房企陷入經營困境。與之相對,恆大前瞻性的戰略佈局、獨有的緊密型集團化管理、員工隊伍的超強執行力,確保了風險防控、成本控制以及產品質量,讓其成為極少數業績逆市大增的房企。


新媒看世界


房地產現在還在上升期,畢竟那個宏利週期還在。目前,國家不會要房價下跌。所以這也不能全是一些綠地萬科之類的公司所能主導的。

我一直看好華為。在未來,華為得模式,和硬件加軟件的運營方式。必定會在市場贏得先機。華為發佈了2017年的財報,營業額達到了6000億元,刷爆了朋友圈,可謂是風頭無兩。 而最吸睛的,莫過於員工的平均薪酬,達到了70萬,比去年多了10萬元。這三年可以清晰看出來華為對於運營商的策略的轉變以及技術遷移的過程,2015-2016年還是運營商大力建設4G的過程當中,2015年華為是關注運營商4G網絡以及圍繞4G周邊網絡來:如Softcom,來牽引運營商業務的增長; 2016年已經變遷到運營商業務、運營、架構和網絡四個方面提供支撐服務,第一次明確提出來協助運營商數字化轉型,並明5G和IOT的技術的引入,這年華為的針對運營商的NB-IOT已經進入商用化的進程。到2017年,技術已經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了,明確價值驅動增長了:這時候提出來了各種業務,迴歸到商業的本質,技術退居二線:視頻,B2B,物聯網等業務是運營商的增長之路。在消費者業務當中:2015年還是關注在中高端手機以榮耀,關注的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這個是關注華為自身的發展,關注技術,未提及全球市場,在2015年雖然華為已經進入全球市場,但還是更關注國內市場; 2016年就是發比較大的變化:一個是提及了近三十個國家和旗艦產品,這年華為真正邁向和全球第二的衝鋒號,同時發佈了筆記本電腦,但是依然是以自己的旗艦和技術來贏得市場和地位。 2017年對於消費者是一個重大的轉變:一個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淡化技術; 二個是攜手合作夥伴,不在是單打獨鬥,應該是體會到萊卡合作的好處了, 三個是聚集數字時代有價值的創新,淡化全球的排名。最後是對於下半年和未來展望的部分,也是華為從關注自身到關注客戶成功和關注產業鏈的過程,也可以看出來華為這幾年在想什麼!

所以。未來一定是高科技者得天下。


張跟碩


2018年年初,許家印宣佈了“新恆大”的新戰略,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堅定不移地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從中期盈利大增來看,顯然這一戰略實施的效果顯著。另一方面,“高品質高性價比住宅”一直是恆大的顯著標籤。近兩年,恆大更是大力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嚴格要求項目的施工單位必須為全國前十強,所用材料均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園林環境均按豪宅標準設計,並通過配套先行、升級物業服務、完善售後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控制成本同樣是恆大提升盈利的重要途徑,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了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實現利潤大幅提升。此外,恆大還在2015年實施無理由退房,創行業先河。克而瑞此前的研報分析稱,“無理由退房既顯示了恆大對自己品質的信心,也大大提高消費者的購房慾望,是推動其業績增長的重要原因”。在實現史上絕佳中期盈利後,恆大接下來極有可能在利潤增長的快車道上持續“狂奔”。數據顯示,恆大前7月實現銷售金額3448.4億元,同比增長20%,市場預計恆大全年銷售將突破6000億,強勁的銷售為恆大利潤進一步提升提供有力保證。根據恆大年初公佈的新戰略,將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毫無疑問的是,地產主業高增的盈利,不僅為恆大進軍龍頭產業高科技提供充足“彈藥”,同時也為恆大的未來發展奠定新的基石。18年4月,恆大與中科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恆大計劃未來十年投入1000億,共同拓展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重點領域。6月,恆大宣佈入主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正式進軍電動汽車市場,首款高端電動汽車FF91近日已完成首輛汽車的白車身組裝,並啟動整車組裝,成功打響進軍高科技的“第一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