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現「流標」 銀行大額存單陷入窘境

频现“流标” 银行大额存单陷入窘境

大額存單“流標”現象嚴重,多家銀行出現實際認購量0元的罕見情形。據中國貨幣網披露,6月以來實際認購量為0元的大額存單超過100期,不僅農商行頻頻“中招”,連上市銀行也不例外。業內人士分析稱,大額存單的流標可能與金融機構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方向有很大關係,對此,銀行要不斷升級大額存單產品,增加產品的流動性,以滿足不同需求的投資者。

實際認購量為0元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近一段時間,大額存單發行“流標”現象嚴重。據中國貨幣網披露,濰坊銀行第37期不可質押個人大額存單3Y(50),計劃發行規模為5000萬元,固定利率為4.2625%,於7月31日結束募集期,實際認購量為0元。

事實上,濰坊銀行並非孤例,近兩個月發行過大額存單的淮北農商行、洪澤農商行、德慶農信聯社等均中招,連已經上市的無錫銀行、重慶銀行也不例外。例如,無錫銀行於6月26日發行的2018年第9期個人大額存單,存單期限為2年,計劃發行規模為2億元,固定利率3.255%,起存金額20萬元,7月26日結束募集期,實際認購量0元。而7月18日發行的重慶銀行3年期個人大額存單第1807期,計劃發行量0.1億元,利率為4.2625%,7月31日結束募集期,實際認購量也為0元。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6月1日-8月6日期間發行並結束募集期的大額存單合計158期,其中有110期大額存單實際認購量為0元,佔比高達近七成,包括濰坊銀行、珠海農商行、德慶農信聯社、洪澤農商行、泗洪農商行、蘭山農商行、封開縣農聯社等。其中,濰坊銀行兩個月內共發行27期大額存單,實際認購量為0元的大額存單竟高達20期。

對於大額存單頻現流標現象的原因,在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劉澄看來,流標的大都是城商行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這些銀行在市場上由於形象信用不高、發行渠道不暢等各種原因,發行的大額存單沒有受到初步的青睞,同時老百姓的理財渠道比較多,不會因為一點點利息的提高而搶購此類大額存單。

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指出,目前情況下,流動性環境整體緊肅,流標是很正常的,特別是中小機構的大額存單,因為儲戶不僅關注流動性的問題,還對發行機構是否有充足的資本充足率、是否有穩健的運營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擔憂。

大額存單吸引力不足

大額存單是商業銀行面向個人和企業、機構客戶發行的記賬式大額存款電子化憑證,是具有標準化期限、最低投資金額要求、市場化定價的存款產品。個人投資人認購的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於20萬元,機構投資人則不低於1000萬元,期限包括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共9個品種,並且按照央行相關規定,大額存單納入存款保險範圍。

與定期存款相比,大額存單具有起點高、利率高、可轉讓等優勢,風險水平和定期存款相當。

大額存單雖然有“無風險”招牌,不過其過高的門檻導致銷售冷清。據瞭解,大額存單正式推出一年後便調整過門檻,個人投資者購買起點由30萬元降至20萬元,不過降低門檻的大額存單仍然沒能贏得投資者青睞。劉澄表示,監管部門對大額存單設置門檻,實際上是對大額存單流動性的限制。王劍輝指出,大額存單存在的問題就是一般小額儲蓄者不能夠選擇這種工具,選擇該工具的都是擁有大資金的客戶。但由於大額存單相比理財產品期限普遍偏長,因此對客戶的流動性形成了制約。

事實上,今年4月以來,各家銀行相繼開啟大額存單利率上浮調整,有些銀行的大額存單產品較基準利率上浮高達55%。市場利率定價自律組織將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及上市城商行、農商行、非上市城商行三大類銀行機構大額存單利率上限由較基準利率最高上浮40%、42%、45%上調至50%、52%、55%。據融360監測的35家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數據顯示,5月共有24家銀行上調了大額存單利率,佔所統計銀行的68.57%。

不過從收益率來看,上調利率後的大額存單與國債、貨幣基金等穩健類理財產品相比優勢並不明顯。例如,上述重慶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為4.2625%,當前七日年化貨幣基金收益率在4%左右,接近大額存單3年期產品利率;而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4.5%以上。

據瞭解,大額存單可以提前贖回,不過會損失不少利息。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上述很多大額存單在提前贖回和提前支取條件方面沒有說明,個別銀行規定“可提前全額支取,提前支取按支取日人民幣個人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還有銀行規定“對於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後的大額存單餘額不得低於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大額存單認購起點金額”,也就是說最低持有額還必須保持20萬元。

大額存單加強產品升級

大額存單于2015年6月正式推出,包括中、農、工、建、交、招行等在內的9家銀行首次發行首批大額存單起,越來越多的銀行甚至城商行、農商行也加入發行大額存單的陣營,產品也越來越豐富。

在500金研究院院長肖磊看來,大額存單目前的吸引力比較大,股票等權益類資產表現不好,第三方理財市場也出現了諸多風險,大額存單實際上是避險需求所推動的。大額存單會降低一定的市場流動性,因為門檻降低後相當於整體抬升了普通儲蓄者的利率水平。

不過,大額存單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地位,在個人投資者群體銷售頻頻遇冷。劉澄認為,大額存單受冷落的根本原因是老百姓普遍沒有風險意識,並且目前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比較高,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這將利好理財產品的發行,進一步對大額存單形成競爭。

大額存單產品也在不斷換代升級。2017年,中國銀行推出了“按月付息型”大額存單產品,也就是投資者一次存入存款,利息月月按時到賬。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中行、工行、交行、浦發、農行、建行、光大銀行、江蘇銀行8家銀行先後推出了按月付息大額存單產品。

對於大額存單的未來發展,肖磊表示,大額存單未來應該是一個趨勢,因為目前國內利率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釋放流動性的方式可能主要在準備金層面,因此利率會保持現有水平或略有向上調整,大額存單是有持續性優勢的。

劉澄進一步指出,未來隨著競爭的分化,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可能會凸顯出一定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收益性和安全性並重的大額存單的優勢才會逐步凸顯。同時針對現存大額存單的狀況,銀行也要對產品進行適當的改進,增加產品的流動性,讓儲戶逐步認識瞭解大額存單的價值。北京商報記者 崔啟斌 實習記者 吳限/文 宋媛媛/製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