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點點小傷就哭個不停,是太嬌氣還是我們不懂他的心

小娃到底是比大人更怕痛,還是更不怕痛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尤其是對於我家果果來說。

她兩歲半之前,我一度懷疑她痛感神經有問題,別說是小磕小碰渾然不覺,打預防針毫無反應,就算是把整個腳指甲踢掉了,也沒聽到一點哭聲,還是洗澡的時候才發現的。

孩子一點點小傷就哭個不停,是太嬌氣還是我們不懂他的心

沒想到這本來很皮實的丫頭過了兩歲半,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變成了嬌滴滴的豌豆公主。

只是手指頭刮掉了一層薄如蟬翼的皮而已,她也會哭得活像整隻手斷了一樣……哄半天也不好不說,還恃“傷”行兇,舉著那個傷口,手也不能洗了,筆也不能拿了,飯也不能吃了,恨不得變成殘廢,難搞程度已經和她那魔王哥哥不相上下了。

明明一直就養得挺糙的啊,怎麼突然就變嬌氣了呢?

後來經過我多方觀察發現,她的哭鬧其實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有多疼:

舉個栗子,如果摔倒了,她會先看一下摔的地方,沒流血就拍拍灰沒事人一樣繼續玩,一流血就完蛋了,哭個天崩地裂再說。

有一次一開始沒流血,她就沒哭,回家洗澡的時候發現流血了,又把這頓哭補上了。

最誇張的一次是,看到胳膊上有一抹紅,頓時嘩嘩的掉眼淚,我拉過來仔細一看,發現是水彩畫筆的紅顏色,一抹就掉了,小丫頭立即破涕為笑……也是很醉。

除了要看有沒有流血,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要看我在沒在身邊。

有時候爸爸帶孩子們出去玩,玩了好幾個小時高高興興的回來,小丫頭見到我就一頭扎到懷裡嚶嚶的哭得好委屈,說她摔倒受傷了好痛,她爸爸一臉懵:啥時候受傷的,我怎麼不知道呢?

你要說這孩子戲精上身,為了博取關注假哭,看起來也是不像,她象徵性的假哭和真的崩潰的哭,我這當親媽的還是能分得清的。

那為啥本來很大大咧咧的小丫頭,為了一個小傷口而動不動就崩潰呢?

據我分析哈,大概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秩序期的年齡特點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介紹1-3歲孩子秩序期的文章《別誤會執拗頑固的強迫症寶寶,他們是想要變聰明,而不是故意搞事情。》,裡面有提到,1-3歲的幼兒可能會開始有一些“完美主義”的傾向,會有很多,吃的食物要是完整的,穿的衣服不可以髒,畫畫的白紙一點都不能皺,諸如此類的要求。

同樣的,他們也會特別在意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完美”,當他們受傷的時候,尤其破洞流血的時候,會感覺自己的身體“壞掉了”“不完美了”,這破壞了他們心中的秩序,讓他們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不可控和不安全,那可真整個人都覺得不好了,情緒崩潰那是必然的。

二,恐懼的心理

以前聽說那麼個段子:

從前有個死刑犯即將被執行槍決。執行槍決的法警是個新手,很緊張。當下了處決命令後,只聽“砰”一聲槍響!沒打著……再打一槍,又偏了,要打第三槍的時候犯人崩潰了,說,“大哥你掐死我吧,太tm嚇人了!”

這個段子有意思在:比起“一定死”,“不一定死”的感覺,其實更加讓人痛苦。

這說明人類的大腦對於“不一定”這件事是非常受不了的,對於孩子,這種感受就格外強烈,比起“時時刻刻的痛”,“不一定痛”這件事,其實是一種折磨,孩子受了點小傷,傷口一會兒痛,一會兒又不痛,他也一時找不到規律,痛的時候很難受,不痛的時候又很害怕它痛,於是只好“變殘廢”,儘量避免接觸傷口,想要試圖擺脫這種“不一定痛不痛”對於心理上的折磨,就顯得嬌氣巴拉的!

三,撒嬌

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最盼望的事情是什麼嘛?不一定是過六一兒童節或者過年,最盼望的,其實是生病,有什麼節日能比生病更爽呢,父母圍著你團團轉,一會兒來看看溫度,一會兒問你冷不冷,熱不熱,餓不餓,還可以看電視,想吃什麼有什麼……物質上的滿足倒在其次,主要是那種“不同於平時。

”的被關懷備至的體驗,真的是讓人打心底裡覺得幸福。

孩子受傷了也和生病類似,當他發現,自己一旦受傷,就會獲得父母“不同以往”的關注,感受過了那種被關心被愛護的甜蜜了之後,怎麼可能會放過每一次受傷的機會啊!一定要借題發揮一下,能撈點福利是一點啊!

原因找到了,那對待幼兒的這種“嬌氣病”要怎麼治呢?

首先,你不能因為怕“慣毛病”,而對受傷的孩子不聞不問,或者斥責他“不堅強”,他是小孩子啊!他就是會覺得自己“壞掉了”,就是會恐懼怕痛,就是想享受一下到被父母在乎的感覺,這又有什麼錯呢?因為這些而怪孩子,是不是太冷血了一點?是親生的嘛!

其次,也不能因為孩子受了點輕傷就反應過度,心肝寶貝的各種覺得他好可憐,責怪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這些反應無疑是會加重孩子的情緒,甚至鼓勵他更加嬌氣。撒嬌一點還挺萌,總是撒嬌就很災難了,誰也不想養出個有公主病的娃兒。

那要怎麼做呢?

其實非常簡單,你只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修好了”,他就滿足了。

老一輩有一套哄孩子的做法,譬如說“給揉揉”“給吹吹”,或者唸叨一下“摸摸毛嚇不著”,之所以流傳至今,就是因為這套方法對孩子來說真的很受用,雖然無論是“吹吹”還是“揉揉”,都對傷口恢復沒有任何用處,但是這種做法非常響應孩子的心理需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被接納,彷彿是一種“修復儀式”,撫慰了孩子恐懼的心靈。

如果你覺得這套方法黏黏糊糊的,也是需要哄半天,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那就是隨身準備一盒兒童專用創可貼!原理和吹吹摸摸也差不多,大概長這樣:

孩子一點點小傷就哭個不停,是太嬌氣還是我們不懂他的心

孩子一點點小傷就哭個不停,是太嬌氣還是我們不懂他的心

△要什麼主題有什麼主題……

我家這玩意用得和吃一樣,特別快。它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了止血的作用,幾乎是一鍵止哭神器,只要我家果果一受傷,甭管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小傷,只要她覺得不爽,就趕緊剝一個,吧唧貼上去,小姑娘立馬就被治癒了,下一秒就忘記自己傷在哪裡了。

當然啦,這個東西玩一玩就會掉,沒關係,別心疼,只要孩子要求,就再給吧唧貼一個,就當給娃買貼紙玩了,這不是醫療需要,而是一種心理需要。甚至有的時候蚊子包太癢了,給她貼一個也好使,心理作用的影響是非常強大滴!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哈,真的要是比較大比較深的傷口,總是貼著創口貼溫暖潮溼的容易細菌滋生,不容易好,要記得過幾個小時更換一下,等孩子情緒比較穩定的時候,勸他儘早取下創口貼,有利於傷口更好的恢復。

如果一時沒有創可貼,也可以用各種方式處理一下傷口,譬如說,用水衝一衝啊,冰敷一下啊!甚至拿張紙給貼一下呢!甭管有沒有用,反正讓孩子感受到了關愛和重視,他就能重新獲得力量。

切忌切忌不要說類似“這點小傷算什麼”“一點都不疼”“這有什麼好哭的”,不接納孩子感受的話,你一定會把他惹得哭得更兇的。

孩子受點小傷就哭個不停,其實很大程度上並非是身體承受不了,而是心裡委屈,當父母的,這個時候不要覺得煩,這正是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趕緊用愛來治癒你的寶貝吧!

作者|橙子,教育碩士,旅居北美,曾經是學理科的女文青,現在是愛碼字的全職媽媽,7歲大寶毛頭難養難搞,4歲二寶果果天使乖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