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高要求带动投资进入良性循环

近日,发改委称,未来国家将推进新能源智能化汽车整合研发机制,酝酿建立国家层面的创新发展平台企业。

而从6月12日起,财政部正式实施了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相对于之前补贴,新政优惠力度逐年降低,补贴门槛也是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将提前进入市场化阶段。

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不断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将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法规标准、产品监管、信息安全等方面构建战略体系。未来或会成立国家层面的智能创新发展平台公司,推进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在基础设施标准、技术规则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新能源、智能化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受到政府、企业、市场等多方关注。在推进新能源智能化汽车技术和研发水平上,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今年1月,发改委就批准建设包括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行业9大研究中心。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等瓶颈问题,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撑地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专家表示,研究中心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研发、工程化试验能力,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平台的有机衔接,推动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随着支持政策的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市场保有量也得到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质量、技术方面的进步。

除了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也对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发展给予政策支持。今年以来,上海、深圳、重庆、广东、黑龙江等15个省市出台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奖励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

目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市场保有量将得到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将进入良性循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在2015年已经突破了1%,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去年市场占有率又提升到2.6%,今年占新车销售比例有望再上台阶。

可以说,市场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市场政策的有力驱动,拥有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体系。

2009年国家启动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程以来,一直到今年,连续九年政策不断推出,已经涵盖了行业管理、财税、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等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构建较为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

高要求带动投资进入良性循环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但也出现了盲目发展的苗头,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规范和引导市场主体投资行为,加强技术创新和企业合作,防范盲目建设和无序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仍呈现出政策拉动为主的特征,由于缺乏标志性产品,相关核心和共性技术存在短板,充电和后续服务配套尚不完善等问题,成熟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至今仍未形成,挑战与问题仍不少。

因此从6月12日起,财政部正式实施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最高补贴为5万元,于此同时不少省市也发布了地方补贴政策,不过地方补贴力度明确规定不能超过国家补贴的50%,优惠力度降低,补贴门槛也是不断提升。此次财政部《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指出,为加快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出了新的高要求,150公里以下续航里程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在给予补贴,以带动产业投资进入良性高效的循环。

国家政策这一转变,要求新能源汽车能自己成长,未来在没有法规、政策的补贴下,必须靠自己技术和市场实力求生存。而去年销售77.7万辆,只占去年全国新车总销量的2.69%。因此新能源汽车仍任重道远,转型变革在即。

从2018年开始,国内已对汽车的碳排放交易进行管理,同时将车企的燃油消耗负积分与新能源车的正积分结合起来,由单纯的财政补贴变成配额约束,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长期的制度保证。

从大的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去新能源补贴政策主要是在前面鼓励“拉动”新能源的发展,现在“双积分”等政策是在后面“鞭策推动”新能源的前行。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新建立的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会对投资者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产品研发能力、研发投入和售后保障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新能源汽车迎来投资新节点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一个“爆发—调整—巩固—再增长”的过程,在相关政策、技术规范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行业未来发展也将由政策推动转变为市场推动,迎来新春天。

建议关注A股新能源产业链的龙头公司,以及纯电动乘用车和物流车相关标的。

重点推荐:东方精工、亿纬锂能、澳洋顺昌、方正电机等。

(该文作者为厦门智者恒通管理顾问机构总监,文章系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