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大數據時代,再買賣發票是死路一條

重要:大數據時代,再買賣發票是死路一條

一、金稅三期的前世今生

第一階段:1994年,稅務總局推行金稅一期,包括增值稅交叉稽核和增值稅防偽稅控兩個子系統,在全國50個試點上線,通過人工採集納稅人的發票信息,再由計算機對比發現問題。但由於手工採集數據錯誤率太高,金稅一期慘遭停用。

第二階段:2001年,吸取一期教訓,金稅二期實現了發票數據的自動採集,於此同時增加稅種,把海關增值稅完稅憑證納入管理,並將上述功能推廣至全國使用。

第三階段:在經歷了金稅一期、二期(地稅未完全覆蓋)後,2013年,“金三”終於來了!經過在廣東、山東、河南、山西、內蒙古、重慶6個省(市)級國地稅局試點後,現在全國範圍逐步推廣,並計劃於2016年完成全部推廣工作。


二、金三實現了國地稅和其他部門的聯網

金稅三期的總體目標為建立“一個平臺、兩級處理、三個覆蓋、四個系統”。一個平臺指包含網絡硬件和基礎軟件的統一的技術基礎平臺。兩級處理指依託統一的技術基礎平臺,逐步實現數據信息在總局和省局集中處理。三個覆蓋指應用內容逐步覆蓋所有稅種,覆蓋所有工作環節,覆蓋國地稅並與相關部門聯網。四個系統指通過業務重組、優化和規範,逐步形成一個以徵管業務系統為主,包括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決策支持在內的四個應用系統軟件。

金稅三期的功能更加強大,運行更加順暢,內容更加完備,流程更加合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實現國地稅和其他部門的聯網。因為此前地稅很多並未使用金稅系統,所以此次地稅系統的工作量最大,涉及大量數據的移庫和操作培訓。為了儘可能減少對納稅人的影響,稅務機關將按照新系統的要求,對現有數據進行大量的清洗和錄入工作,向納稅人進行核實、補錄信息。簡單來說,金稅三期全國統一了稅收徵管及相關稅務系統軟件,不再是各省各自為政,減少數據利用的難度。


三、稅務局的大數據評估及雲計算平臺

1、企業的任何事項均會留下記錄,金稅三期的大數據,也會追蹤企業的資金流、票據流等。只要大數據系統將企業納稅人識別號做為起點,追查同一稅號下進項發票與銷項發票,企業是否虛開發票了,以及是否購買假髮票入賬,其實一目瞭然。

2、開票軟件已經增加了商品編碼,為下一步企業開票的貨物流監控預留接口,買黃金票衝進項的年代一去不復返。

3、五證合一後,稅務、工商、社保、統計、銀行等接口,個稅社保、公積金、殘保金、銀行賬戶等,應該在稅務系統裡面一覽無餘!

4、金三上線,企業的違規被查風險確實增大,掩耳盜鈴式的反舞弊手段失靈,一批靠偷漏稅的企業,要走向死亡。


四、大數據上線沒多久,已經很多企業栽了!

最近幾次因為退稅原因去稅務局辦事情發現,找專管員都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很多企業都是被國稅總局風險評估後識別出企業抵扣的進項稅發票有問題,要求企業自查後跑去稅務局進行增值稅進項轉出的。大數據上線後,被稅務局預警後評估稽查的企業,結果是交回抵扣的稅款,並受到漏繳稅款0.5倍--5倍的罰款,還有每天萬分之五的稅收滯納金!

現在金稅三期大數據上線,稅務局系統升級後只要動態數據比對不對,稅負率偏低,系統會自動預警,稅務局評估科的人員會馬上打電話讓拿三年的賬交過去進行查賬,後續的麻煩就不是當初抵扣的那點稅款可以解決的。


五、以後買發票可能死路一條!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76號 對走逃(失聯)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進行了明確說明,每個人都要看一下!

1、商貿企業購進、銷售貨物名稱嚴重背離的;如大量購進紙張,大量開具勞保用品發票。

2、生產企業無實際生產加工能力且無委託加工的;公司就在一個寫字樓裡面,開具的發票卻是大量的建材發票,建材來自哪裡?天降嗎?

3、生產能耗與銷售情況嚴重不符。一個月水電費才1000元,光LED屏幕銷售竟然達到1000萬,請問你們公司的機器燒的是空氣嗎?不耗電嗎?

4、購進貨物並不能直接生產其銷售的貨物且無委託加工的。購進的是辦公用品,生產卻是LED屏,用紙可以造電子產品嗎?

5、直接走逃失蹤不納稅申報。比較土豪,稅務局我不怕你,我就是不報稅,看你咋樣?

6、雖然申報但通過填列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相關欄次,規避稅務機關審核比對,進行虛假申報的。你們真會稅務籌劃,涉及金稅三期的人,也是稅務高手啊!


六、這三種情形下的發票風險最大,切記!

1、向甲方購物,通過甲方介紹或者同意甲方的安排,接受乙 方開具的發票;(接受第三方開票);

2、購買甲商品,開具乙商品的發票;(改變商品名稱開票);

3、沒有購物,直接買發票。(完全虛開發票)。

但是,作為一箇中小企業雖然這麼嚴打,但是還要生存,那就學會如何在痛苦中涅槃吧!也正是企業處於最困難時期,每個老闆和會計都要學會如何控制企業風險,財務的價值才最大!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郝老師說會計、北京財稅、會計必讀、稅來稅往綜合整理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