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衛城史話——清鎮作家程家強作品

(一)青春衛城

2017年9月27日,古老的衛城迎來了“貴陽市第三屆農業嘉年華”。

她那沉睡懶散的姿容,一下子換髮青春,耀入人們的視野。伴隨著鑼聲、鼓聲、嗩吶聲,向黔中走來。她曾是一名邊疆戰士,颯爽英姿、佇立崖頭、凝視前方,守衛大明江山;曾幾何時,她搖身一變,集仁義於一身,義不容辭地過邊關、斬六將!用禮智鋪開大道,用擔當維護正義,用慈善延續人文,用勤奮豐富人生。

黔中衛城,味城黔中,唯有她,讓人停下腳步,那姣好的面容,鏗鏘的義氣,多元的建築,慈善的因子,東林山的松柏,西靈山的虅樹,以及紅軍、紅軍洞旁的“三線工廠”,讓你產生鳥瞰史實的達觀,心頭的皺摺被熨撫得平平展展,若是再翻幾頁,你便知道從這裡走出去的衛城人,也曾拿捏過祖國的山山水水,在此工作的外地人,更是站立潮頭指點江山。她,就是貴州公園省的文化後院 —— 古鎮衛城。

這裡的詩歌,不乏壯闊和澎湃;這裡的小說飽涵著苦澀與艱辛;這裡的散文充滿婉約與詼諧,衛城在文學藝術的純美中徘徊,提煉著價值觀的核心,接受著諸葛的智慧,關羽的仁義,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及佛家的慈悲,儒家的禮、教、樂、習。

貴州衛城史話——清鎮作家程家強作品

(二)歷史要事

說來話長,衛城雖在1700多年前,就摘掉了夷蠻的帽子,接過了“羅甸王”的貴冠,但大明朝廷中的某些人,仍然蠻橫,才有了水西奢香、水東劉淑珍南京告御狀的驚人壯舉。而後的以火烈石通九驛,赤膽忠心護一統的佳話,才生髮出,1630年的鎮西衛將士戊邊。第一位指輝郭維垣,為軍民安居樂業,剿匪六廣河被賊人暗算。龍必錦買地產、築城牆;到了清代,由於文化、教育的興盛,衛城出了“一河三進士”“三代四詩家”“何士三雄”,貴州七百進士中,衛城就有十名,這裡專門敘述一下何瞻鬥。

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何瞻鬥在衛城教書(小說《牂河場》就是以何瞻鬥為原型的長篇作品)時逢衛城三年澇災。俗話說:“天干三年吃飽飯,水澇三年餓死人”。百姓相聚,無以為謀,只有哭泣。瞻鬥言:“哭有何用,只能設法解決。”大家以其言為是,推選他和唐詩林為團總,辦理鎮、安二里(二里歷域包括現在的衛城、新店、流長)團務。在鎮西衛成立七星團,兩人擔任團總後,一心一意為百姓排憂解難,為減賦稅,上下奔走,深得百姓擁戴。

咸豐四年,魯勝坊任清鎮知縣,催收稅賦甚急,不顧百姓死活。瞻鬥和詩林暗使百姓去交糧賦,而袋中盡是穀殼,知縣見百姓反抗激烈,怕事態擴大於己不利,行文鄉里:“從咸豐五年起,允許 應繳田賦糧米,折錢交納,每升折銀一錢五分,並決定賦稅永不加徵。”從那時起,魯勝坊對何、唐二人就恨之入骨,雲貴總督恆春,亦對二人所為不滿,密令查拿。魯勝坊誣陷二人,逮捕詩林下獄。瞻鬥見事不妙,即離開衛城,晝伏夜行,逃到四川合江,仍以教書為生。

咸豐七年,貴州少數民族紛紛反抗清朝統治。總督兼巡撫田興恕,因軍費開支過大,國庫空虛,遂向各縣派員設局抽釐谷捐。鎮西衛的厘金局,設在關帝廟內,委員為錢泰、張仲元。原本規定以百分之五挨戶抽捐,錢、張二人則自行加碼,稍有違抗,除鞭撻戴枷外,還用刀戳穿鼻子,牽鼻遊街。百姓無法忍受,困境中特別思念瞻鬥,就湊錢派人到合江請回瞻鬥。瞻鬥明知回鄉必有殺身之禍,但百姓盛情,他毅然決定回到鎮西衛。

瞻鬥回鄉,群情激奮。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初三,謝五甲、姚阿謝、邱老八、邱老九、陳大五等帶頭,聚眾數千人,搗毀厘金局。黔西百姓聞訊亦搗毀鴨池河厘金局。田興恕決心除掉何、唐二人。當時地方紳士彭國澍舉辦全省團練,田興恕不敢到鎮西衛捉拿何瞻鬥,就使趙國澍出面邀請何瞻鬥,以協辦團練為名,誘騙至貴陽九華宮殺害。過了兩天,唐詩林也在清鎮被殺。

鎮、安二里百姓聽到何瞻鬥、唐詩林被害,為之痛哭,一萬多人帶著乾糧,舉著鋤頭、釘耙,聚集縣城,聲稱要到貴陽殺死趙國澍。田興恕接到清鎮知縣特克什布的報告時,正在吃飯,嚇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上。他知道這麼多百姓反抗,是件很棘手的事情,急派按察使韓超前往安撫,聚集的百姓堅持要殺掉趙國澍。於是田興恕再派分統唐某帶兩營官兵趕到清鎮,砍殺百姓一千多人,鎮壓了鎮、安二里的農民暴動。

事後,百姓在鎮西衛文廟水井旁給瞻鬥立“德政碑”和“生平碑”各一塊,永寄哀思。

貴州衛城史話——清鎮作家程家強作品

(三)長征中起到的作用

1936年2月1日,賀龍、蕭克、任弼時、王震率領的紅二、六方面軍,長征經過衛城。二月二日軍團總部召開千人群眾大會,高呼打倒土豪劣紳!窮人要翻身,就去當紅軍!的口號,就地處決了從修文抓來第六個惡霸,衛城民眾舉彩龍、慶賀龍、慶祝紅軍打開地主糧倉、鹽倉,救濟窮人、幹人。二月三日離開衛城、強渡鴨池河,直襲黔大畢,建立川、滇、黔革命根據地。

1939年,省立師範學校避難遷入衛城,讓青年學子們在大山的庇護下悉心學習。

1949年11月15日,衛城人迎來了解放大軍,群眾高呼“當年的紅軍回來了!”“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九輛汽車上,挺立著全副武裝的人民解放軍,那機槍、大炮、軍隊、軍馬和戰士們的胸章,熠熠生輝,沿交通路西進。

1950年3月30日,土匪聚集一千多人,麋集於暗流、下壩一帶,企圖攻打我人民解放軍捲土重來。3月31日凌晨,我剿匪部隊與土匪正面接觸,解放軍先攻下河邊寨一帶,迅速搶佔四周高地及有利地形,土匪想從上寨後面的馬家埡口、老騸馬等地逃竄,卻遭到了解放軍的猛烈阻擊。剿匪部隊迅速從鍾嘴至大寨、半坡至上寨等地縮小包圍圈,將土匪壓縮到小尖坡、大尖坡和圓堡一帶,實現了在肖家灣圍而殲之的戰鬥目的。肖家灣山高坡陡谷深,只留下懶龍坡一個出口,形成口袋戰;經過3個多小時的激戰,剿匪部隊一舉殲匪320餘人,匪大隊長郭英祥、楊哲中、中隊長王家齊、王自清,中隊副石祥英、王仲祥等80餘人被擊斃,匪傷70多人,生俘中隊長王家義、瞿樹臣、王希林、陳紹寬等173人,繳獲輕機槍一挺,長短槍112支,子彈3000餘發。

土匪麻么弟帶著殘匪從懶龍坡逃竄。

暗流河剿匪大捷,保衛了新生的紅色政權,為搞好土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0年,羅志忠任中共衛城區黨委書記,時逢三年困難時期,各地人民食堂缺糧,羅志忠為民舉諫,在縣委書記張漢民向省委呈報實情後,衛城區六社一鎮,每個生產隊派出一匹馱馬,前往羅甸大山中的梘馬三槽馱糧至公路邊,再用汽車轉運至衛城,救活了多少飢餓浮腫臉皮蠟黃的老百姓呀!

1973年,在文革動盪的年代中,以羅志忠為指揮長,郭輔剛為副指揮長的“迎燕水庫工程指揮部”帶領衛城的男子漢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抓革命、促生產”在衛城區新發鄉燕隴村,用九年時間,築起了一彎彩虹——迎燕水庫大壩,水庫總容量675萬立方米,灌溉耕地21588畝。

如今,形如高位水池的迎燕水庫,以自流灌溉的形式延伸至王莊、新店,解決了85258畝地域的烤煙灌溉和人畜飲水,年輸水量達431.78萬立方米。

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衛城黨委按照黨的指示,帶領六社一鎮,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實現了人民群眾“耕者有其田”的願望,且70年不變,人民群眾從此邁入了小康生活。

20世紀80年代初,以萬文才為首的黨委班子,在清鎮市各鄉鎮中首家安裝閉路電視,讓電視熒屏光照6萬人民。更為喜人的是,讓30多年沒看到龍燈會的衛城人看到了熱鬧非凡的舞龍舞獅。相繼的清鎮建市,貴陽的體育盛會都有“衛城龍”推波助瀾,人民群眾也相繼走進了風調雨順的年代。

90年代末,王智鋒、王守峰帶領黨委班子“六進貴陽”爭取到了省委公佈衛城為“貴州省第三批歷史文化名鎮”,為衛城的小城鎮建設樹起了新的里程碑。

2003年,荊州街建設,環境移民建設陸續讓人民群眾看到了衛城面貌的改善。

2008年,以周厚軍、徐仕成為首的衛城黨委、政府多方籌措資金300多萬元,修建了“賀龍廣場”“紅二、六軍團過清鎮(衛城)陳列室”“紅二、六軍團亭”“賀龍亭”“蕭克亭”“千人大會遺址碑”“省立貴陽師範校遺址碑”和“十里竹堤旅遊風景區”讓衛城重現了昔日的光彩。

貴州衛城史話——清鎮作家程家強作品

(四)新時代的衛城

2016年8月29日,中共衛城鎮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七屆一次會議選舉陳常林書記、曾慶康、楊正友為副書記。本屆黨委不負眾望,拼命工作,於2016年9月開始,從“貴陽市第三屆‘農業嘉年華’申辦”,規劃建設“濱湖養老”“尋味貴州”“鎮西古驛”“農科城”“新區大道”“鋁城大道”,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總體思路,以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為引領,把衛城打造成“產、城、景”融合發展的清鎮市城市副中心。僅僅一年多點時間經歷了多如牛毛的瑣碎雜事,徵地、安置許許多多的群眾“小事”,充斥著工作的整個內容。她們以笑臉相迎、審慎思維、耐心說服、實地勘察,以“群眾面前無小事”的觀念,從群眾出發,為群眾著想,不但處理好了目前徵地、安置等諸多問題,還解決了多年積壓遺留的問題。僅僅一年多點時間,到2107年9月27日貴陽市第三屆農業嘉年華召開之時項目建設的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貴州日報於9月27日特別報道:“天高雲談、秋高氣爽”。第三屆貴陽市農業嘉年華暨貴州首屆生態美食文化節今天在清鎮(衛城)舉辦,四海賓客相聚湖城,不亦樂乎。

文章最後寫道,伴隨著農業嘉年華的舉辦,由省商務廳、省社科聯、貴陽市政府主辦、貴陽市農委、市商務局、清鎮市政府承辦的“貴州(清鎮)首屆生態美食文化節”也拉開了帷幕。美食街以“尋”為法,以“味”為魂,用味、美、禮、情、理、中、合,將項目打造成一個具有風味、美味、情味、樂味的現代美食人文鎮區。美食節期間五彩繽紛的“舞龍舞獅”“抬花轎”“布依山歌”“隔河望見劉三姐”“栽江小苗妹”“也說順河那段情”“鳳凰山下紅軍情”精彩紛呈......

青春萌動的衛城華麗轉身,蝶化出了一種青春形象,少女般地向世界翩翩起舞,她前面的“中華復興”“小康社會”如朝霞般絢麗。東方的魅力小鎮——衛城,正享受著晨曦的雨露陽光,在新時代的大道上前進!

貴州衛城史話——清鎮作家程家強作品

(作者:程家強,貴州作協會員、清鎮市作協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