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卫城史话——清镇作家程家强作品

(一)青春卫城

2017年9月27日,古老的卫城迎来了“贵阳市第三届农业嘉年华”。

她那沉睡懒散的姿容,一下子换发青春,耀入人们的视野。伴随着锣声、鼓声、唢呐声,向黔中走来。她曾是一名边疆战士,飒爽英姿、佇立崖头、凝视前方,守卫大明江山;曾几何时,她摇身一变,集仁义于一身,义不容辞地过边关、斩六将!用礼智铺开大道,用担当维护正义,用慈善延续人文,用勤奋丰富人生。

黔中卫城,味城黔中,唯有她,让人停下脚步,那姣好的面容,铿锵的义气,多元的建筑,慈善的因子,东林山的松柏,西灵山的虅树,以及红军、红军洞旁的“三线工厂”,让你产生鸟瞰史实的达观,心头的皱折被熨抚得平平展展,若是再翻几页,你便知道从这里走出去的卫城人,也曾拿捏过祖国的山山水水,在此工作的外地人,更是站立潮头指点江山。她,就是贵州公园省的文化后院 —— 古镇卫城。

这里的诗歌,不乏壮阔和澎湃;这里的小说饱涵着苦涩与艰辛;这里的散文充满婉约与诙谐,卫城在文学艺术的纯美中徘徊,提炼着价值观的核心,接受着诸葛的智慧,关羽的仁义,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佛家的慈悲,儒家的礼、教、乐、习。

贵州卫城史话——清镇作家程家强作品

(二)历史要事

说来话长,卫城虽在1700多年前,就摘掉了夷蛮的帽子,接过了“罗甸王”的贵冠,但大明朝廷中的某些人,仍然蛮横,才有了水西奢香、水东刘淑珍南京告御状的惊人壮举。而后的以火烈石通九驿,赤胆忠心护一统的佳话,才生发出,1630年的镇西卫将士戊边。第一位指辉郭维垣,为军民安居乐业,剿匪六广河被贼人暗算。龙必锦买地产、筑城墙;到了清代,由于文化、教育的兴盛,卫城出了“一河三进士”“三代四诗家”“何士三雄”,贵州七百进士中,卫城就有十名,这里专门叙述一下何瞻斗。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何瞻斗在卫城教书(小说《牂河场》就是以何瞻斗为原型的长篇作品)时逢卫城三年涝灾。俗话说:“天干三年吃饱饭,水涝三年饿死人”。百姓相聚,无以为谋,只有哭泣。瞻斗言:“哭有何用,只能设法解决。”大家以其言为是,推选他和唐诗林为团总,办理镇、安二里(二里历域包括现在的卫城、新店、流长)团务。在镇西卫成立七星团,两人担任团总后,一心一意为百姓排忧解难,为减赋税,上下奔走,深得百姓拥戴。

咸丰四年,鲁胜坊任清镇知县,催收税赋甚急,不顾百姓死活。瞻斗和诗林暗使百姓去交粮赋,而袋中尽是谷壳,知县见百姓反抗激烈,怕事态扩大于己不利,行文乡里:“从咸丰五年起,允许 应缴田赋粮米,折钱交纳,每升折银一钱五分,并决定赋税永不加征。”从那时起,鲁胜坊对何、唐二人就恨之入骨,云贵总督恒春,亦对二人所为不满,密令查拿。鲁胜坊诬陷二人,逮捕诗林下狱。瞻斗见事不妙,即离开卫城,昼伏夜行,逃到四川合江,仍以教书为生。

咸丰七年,贵州少数民族纷纷反抗清朝统治。总督兼巡抚田兴恕,因军费开支过大,国库空虚,遂向各县派员设局抽厘谷捐。镇西卫的厘金局,设在关帝庙内,委员为钱泰、张仲元。原本规定以百分之五挨户抽捐,钱、张二人则自行加码,稍有违抗,除鞭挞戴枷外,还用刀戳穿鼻子,牵鼻游街。百姓无法忍受,困境中特别思念瞻斗,就凑钱派人到合江请回瞻斗。瞻斗明知回乡必有杀身之祸,但百姓盛情,他毅然决定回到镇西卫。

瞻斗回乡,群情激奋。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三,谢五甲、姚阿谢、邱老八、邱老九、陈大五等带头,聚众数千人,捣毁厘金局。黔西百姓闻讯亦捣毁鸭池河厘金局。田兴恕决心除掉何、唐二人。当时地方绅士彭国澍举办全省团练,田兴恕不敢到镇西卫捉拿何瞻斗,就使赵国澍出面邀请何瞻斗,以协办团练为名,诱骗至贵阳九华宫杀害。过了两天,唐诗林也在清镇被杀。

镇、安二里百姓听到何瞻斗、唐诗林被害,为之痛哭,一万多人带着干粮,举着锄头、钉耙,聚集县城,声称要到贵阳杀死赵国澍。田兴恕接到清镇知县特克什布的报告时,正在吃饭,吓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上。他知道这么多百姓反抗,是件很棘手的事情,急派按察使韩超前往安抚,聚集的百姓坚持要杀掉赵国澍。于是田兴恕再派分统唐某带两营官兵赶到清镇,砍杀百姓一千多人,镇压了镇、安二里的农民暴动。

事后,百姓在镇西卫文庙水井旁给瞻斗立“德政碑”和“生平碑”各一块,永寄哀思。

贵州卫城史话——清镇作家程家强作品

(三)长征中起到的作用

1936年2月1日,贺龙、萧克、任弼时、王震率领的红二、六方面军,长征经过卫城。二月二日军团总部召开千人群众大会,高呼打倒土豪劣绅!穷人要翻身,就去当红军!的口号,就地处决了从修文抓来第六个恶霸,卫城民众举彩龙、庆贺龙、庆祝红军打开地主粮仓、盐仓,救济穷人、干人。二月三日离开卫城、强渡鸭池河,直袭黔大毕,建立川、滇、黔革命根据地。

1939年,省立师范学校避难迁入卫城,让青年学子们在大山的庇护下悉心学习。

1949年11月15日,卫城人迎来了解放大军,群众高呼“当年的红军回来了!”“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九辆汽车上,挺立着全副武装的人民解放军,那机枪、大炮、军队、军马和战士们的胸章,熠熠生辉,沿交通路西进。

1950年3月30日,土匪聚集一千多人,麋集于暗流、下坝一带,企图攻打我人民解放军卷土重来。3月31日凌晨,我剿匪部队与土匪正面接触,解放军先攻下河边寨一带,迅速抢占四周高地及有利地形,土匪想从上寨后面的马家垭口、老骟马等地逃窜,却遭到了解放军的猛烈阻击。剿匪部队迅速从钟嘴至大寨、半坡至上寨等地缩小包围圈,将土匪压缩到小尖坡、大尖坡和圆堡一带,实现了在肖家湾围而歼之的战斗目的。肖家湾山高坡陡谷深,只留下懒龙坡一个出口,形成口袋战;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剿匪部队一举歼匪320余人,匪大队长郭英祥、杨哲中、中队长王家齐、王自清,中队副石祥英、王仲祥等80余人被击毙,匪伤70多人,生俘中队长王家义、瞿树臣、王希林、陈绍宽等173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112支,子弹3000余发。

土匪麻幺弟带着残匪从懒龙坡逃窜。

暗流河剿匪大捷,保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为搞好土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罗志忠任中共卫城区党委书记,时逢三年困难时期,各地人民食堂缺粮,罗志忠为民举谏,在县委书记张汉民向省委呈报实情后,卫城区六社一镇,每个生产队派出一匹驮马,前往罗甸大山中的枧马三槽驮粮至公路边,再用汽车转运至卫城,救活了多少饥饿浮肿脸皮蜡黄的老百姓呀!

1973年,在文革动荡的年代中,以罗志忠为指挥长,郭辅刚为副指挥长的“迎燕水库工程指挥部”带领卫城的男子汉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抓革命、促生产”在卫城区新发乡燕陇村,用九年时间,筑起了一弯彩虹——迎燕水库大坝,水库总容量675万立方米,灌溉耕地21588亩。

如今,形如高位水池的迎燕水库,以自流灌溉的形式延伸至王庄、新店,解决了85258亩地域的烤烟灌溉和人畜饮水,年输水量达431.78万立方米。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卫城党委按照党的指示,带领六社一镇,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人民群众“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且70年不变,人民群众从此迈入了小康生活。

20世纪80年代初,以万文才为首的党委班子,在清镇市各乡镇中首家安装闭路电视,让电视荧屏光照6万人民。更为喜人的是,让30多年没看到龙灯会的卫城人看到了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相继的清镇建市,贵阳的体育盛会都有“卫城龙”推波助澜,人民群众也相继走进了风调雨顺的年代。

90年代末,王智锋、王守峰带领党委班子“六进贵阳”争取到了省委公布卫城为“贵州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为卫城的小城镇建设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2003年,荆州街建设,环境移民建设陆续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卫城面貌的改善。

2008年,以周厚军、徐仕成为首的卫城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修建了“贺龙广场”“红二、六军团过清镇(卫城)陈列室”“红二、六军团亭”“贺龙亭”“萧克亭”“千人大会遗址碑”“省立贵阳师范校遗址碑”和“十里竹堤旅游风景区”让卫城重现了昔日的光彩。

贵州卫城史话——清镇作家程家强作品

(四)新时代的卫城

2016年8月29日,中共卫城镇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七届一次会议选举陈常林书记、曾庆康、杨正友为副书记。本届党委不负众望,拼命工作,于2016年9月开始,从“贵阳市第三届‘农业嘉年华’申办”,规划建设“滨湖养老”“寻味贵州”“镇西古驿”“农科城”“新区大道”“铝城大道”,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思路,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为引领,把卫城打造成“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清镇市城市副中心。仅仅一年多点时间经历了多如牛毛的琐碎杂事,征地、安置许许多多的群众“小事”,充斥着工作的整个内容。她们以笑脸相迎、审慎思维、耐心说服、实地勘察,以“群众面前无小事”的观念,从群众出发,为群众着想,不但处理好了目前征地、安置等诸多问题,还解决了多年积压遗留的问题。仅仅一年多点时间,到2107年9月27日贵阳市第三届农业嘉年华召开之时项目建设的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贵州日报于9月27日特别报道:“天高云谈、秋高气爽”。第三届贵阳市农业嘉年华暨贵州首届生态美食文化节今天在清镇(卫城)举办,四海宾客相聚湖城,不亦乐乎。

文章最后写道,伴随着农业嘉年华的举办,由省商务厅、省社科联、贵阳市政府主办、贵阳市农委、市商务局、清镇市政府承办的“贵州(清镇)首届生态美食文化节”也拉开了帷幕。美食街以“寻”为法,以“味”为魂,用味、美、礼、情、理、中、合,将项目打造成一个具有风味、美味、情味、乐味的现代美食人文镇区。美食节期间五彩缤纷的“舞龙舞狮”“抬花轿”“布依山歌”“隔河望见刘三姐”“栽江小苗妹”“也说顺河那段情”“凤凰山下红军情”精彩纷呈......

青春萌动的卫城华丽转身,蝶化出了一种青春形象,少女般地向世界翩翩起舞,她前面的“中华复兴”“小康社会”如朝霞般绚丽。东方的魅力小镇——卫城,正享受着晨曦的雨露阳光,在新时代的大道上前进!

贵州卫城史话——清镇作家程家强作品

(作者:程家强,贵州作协会员、清镇市作协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