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等越买不起,买了又怕降,房子到底该不该买?

lxl爱莉


作为一名房产经纪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得看法。因为怎么说呢,有的人买房是因为家里没有房子住,或者是因为家里小孩子需要结婚女方要求要买房,这两种就是属于刚需,也就是说不得不买房子。不管以后房子是跌还是涨,也都是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特别是一线城市,买房子是许多人一辈子的积蓄,特别是学区房,许多学校因为学位比较紧张,所以优先考虑当地人,或者是有学位房的人,所以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不得不买,深圳就是一个例子,许多人买不起房子那么也就只能买学位了

还有一种就是属于投资类型的了,这类人群是家庭条件好。家里有余钱,然后想着能不能买了房子。然后等待上涨再出手,赚取其中的差价,这类就需要注意了,现在房地产市场相对比较饱和,不是非常建议去投资,每个人眼光都是不同的,如果你实在是钱太多无处消费那你倒是可以去投资,但是还是需要善意的提醒需要谨慎一点

说了这么多,主要需要表达的就是。房子是拿来住的,有房子住就行。所以也就不要去在意以后怎么样,跌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工成本还有钢筋水泥每年都在上涨,所以呢保持乐观心态,每家有一两套房子就足够了,没必要买那么多房子。所以自然没有必要担心这些问题


江西老表小轩


现如今买不买应该按照自己的需求而定,近两年房子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不会太涨也不会太降,目前的房市限购政策比较严,房子涨价可能性比较小,同时房子降价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再者即使降价也只是小幅度降价,因为贷款机制,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极小!



那么,为何现在房价会比较稳定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2015年到2016年这两年房价会大幅度涨价,也许大家还记得,2015年底,国家出台购房贷款新政策,购房首付由三成变为两成,那期间房市前景一边良好,商业性的炒作使得房地产市场进入了第一次风口浪尖,然而就像新春伊始老百姓还没那么快的反应速度,2015年年底房价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2016年第一季度,随着“去库存”口号的打响,房地产市场犹如觉醒的猛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而来,那段时间房价真是几天就一个价格,惊人的增长速度刺激了老百姓和投资者的情绪,频繁的交易加上强大的社会舆论促使这个市场突变,各个地产商看好了时机,不断提升楼盘价格,二手房交易更是价格突涨,很多二手房卖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标高价售卖,而市场的比例促使真的有人会买,这样的成交就像炸弹,带动了周边二手房价格一起涨起来了,就这样一二线房价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重新洗牌,几乎各大城市房价都翻了翻!


面对社会的压力,2017年各大城市相继出台史上最严限购,有的城市“认贷又认购”直接将很多人购房资格拒之门外,很多人无法再买房,房地产市场终于冷静了下来,终于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房价小幅度回落!

那么,从政策上看,几年内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国家对于控制房价的决心还是有的,同时2016年到2017年的购房热潮基本解决了很多购房刚需,刚需是决定房地产市场的关键,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觉醒,房地产市场房价未来的上升空间不太大,但是降价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只会随着市场的发展正常变化!

综上,近几年买房不用太考虑太多,如果需要就买,同时随时关注国家政策,相机而动!


草根生活日记


敬请关注本人头条号,希望成为彼此分享交流房地产和财经问题的平台,谢谢🙏


说实话很多第一次买房的朋友都会纠结这个问题,怕买完房就降价,毕竟房子是大件商品,很多人也许一辈子就只买一套房子,瞻前顾后也是理所当然的。

话说回来了,现在的确是这样的现状越等越买不起,买了又怕降,毕竟2017年很多三四线城市房价都是翻番的涨幅。

所以,根据我二十几年的房地产销售经验,给买房人一点小建议:

按照目前的国家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我认为一线城市的刚需客该出手时就出手,看准好的房子入手没问题。


二线省会城市,特别是地铁新兴城市,买房必须乘早,越早买越好,买在地铁沿线或者是规划建设地铁沿线,这些城市房价上涨预期明确,越晚买越吃亏。

至于三四线城市我认为经过了2017年的暴涨,国家房地产去库存任务的完成,以目前这个市场政策环境来看,已经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和动力,购房客可以适当观望,等待最佳买入时机。


吴爸爸网络历险记


这要问你一下,你买房的目的是啥?如果是因为结婚生子,那你买房也是对的,因为人生大事,不可耽误,还有房子具有居住属性,就是独一无二的楼层、地段、小区环境、交通便利等,这些因素是投资股票而不必考虑的。所以,如果你是刚需,只要你买得起,贷款还得起,买了房子是自己住的,又不是投资,就别管后面房价是涨是跌了。

现在问题来了,你买房为啥要等?就是希望房价能够跌下来,你能少付一些房贷,但是前几年房价处于上升阶段,基本没有像样的调整,你有一种踏空了的感受。但这种房价天天涨这种情况,肯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未来中国的房地产上涨空间十分有限,而且在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情况下,房价更不可能再一飞冲天,所以现在倒是你谨慎观望再出手的比较好的时机。

事实上越涨越想买,买了又怕跌,这是在股市是经常碰到的,而A股市场给我们的教训是,这类投资者往往都被套在历史的高位上,被人家割了韭菜,几乎是没有成功的概率,越等越买不起,此时某个商品的价格已经涨了很多了,你一咬牙就买了,后来一看,自己就莫名其妙做了接盘侠。

再回到楼市,你买房是啥动机?如果我买房就是想放着投机或者出租,我劝你当下还是别买为妙,因为现在房贷利率在不断上升,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房地产已经是涨无可涨。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想买房用于出租,事实上,现在房价这么高,你买房出租是不划算的,因为高房价是有高杠杆率抬上去的,而租金是根据当地居民收入多少来定的,房租再涨也跑不过房价,现在一二线城市房租尽管也涨了不少,但是你作为房东,真正投资和收入之比算下来肯定是不划算的。


不执著财经


我的建议还是买,我们卖房子首先是为了住而不是为了投资,越等真的越是买不起。房子到底会不会降,大可以不考虑,心安理得,泰然处之。分析如下:

早买比迟买好

我家是青海农村的,2003年我刚参加工作,家里正好有点钱,身为农民的爸妈决定在县城买一套房子。当是110平米的,总共花了10万元,当时没觉得啥。2010年看新修的小高层不错,和媳妇商量用贷款就卖了一套100多平米的电梯房。今年,看前面那个小区有点老旧了,爸妈决定把那套房子卖了,再买个新的。那套房子卖了38万,在这边新的一小区给爸妈立马买了一套电梯房。



这房子,我们9万多买的,现在卖了38万。且不说这之间的增值,在那套房子我们住了十几年,爸妈的同龄人都还在农村呢。如果,前面没买那套房子,今年这个电梯房也买不了。想给爸妈改善一下住房也就没那么轻松了。

我们住的小高层地理位置很好,前面是多层,我在十楼总共十一楼,前面没有任何遮挡,阳光全天充足,正对面就是高中,孩子上学也挺好的,当时我买的时候一平米2880,现在估计要上5000了,就算你有钱,但这么好地理位置的房子没有了!

所以我说房子早买比迟买好,包括地理位置,采光等等,你有选择的权利。



关于房子降价的问题

1,材料费,工资能降吗

房子价位步步高升的原因我们不否认有炒房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物价的整体上升,工人工资的上涨。修房子的材料会降价吗?工人的工资涨上去了还会降下来吗?

2,地理位置好的房子能降吗

房子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房子的采光,通风,结构也很重要。即便是降,地理位置好的房子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的。



3,不能忽略的潜在需求

就我们家乡来说,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为了打工的或者做生意的方便,更为了孩子的教育,在城市买房子。外来人员在本地买房……这些都是都房子潜在的需求,需求多了降价的可能性就不大。



我是大美青海剑雨飘香,但愿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记得关注我哦😊,在大美青海,交天下朋友!


大美青海剑雨飘香


这么说吧,咱们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来说。


短期内是不会降的,为什么说呢,因为建筑行业看似单一,但实际上非常稳定,因为它涵盖了水泥业、林业、钢铁等非常多的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而且银行有大量的抵押房。一单房价下降,那群众就会持观望态度。成交量一少,房价就会加速下跌,而银行只能是收回房子。而且会有大量从业人员失业,引发社会动荡。


而从长期来说,房价必然会下跌。因为人们工资就那么些,就能买得起那么多东西,房价一直涨,人们就会买不起,房地产泡沫就会越来越大,最终会破裂,到时候就会到来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崩溃,所以是绝对不会允许一直涨的。


所以未来的计划就出来了,短期内房价不会降,甚至还有可能上涨,但是是稳定中有升。然后就是中期调整产业结构,降低房地产比重,房价稳中有降,慢慢的房价终会回落,到时候失业会少的多,不会有太大问题。

所以你买房子的话,如果说自住,刚需,那就买吧,谁也不知道啥时候降。如果是投资的话,我只能说投资需谨慎,现在也许是山腰,但是你摸不准山顶的话,也许会很惨。


欢乐智慧农夫


这个问题要看你的需求,是投资性购房还是刚需住宅性购房。

如果是刚需住房,而你目前的经济条件又允许,那么我认为应该毫不犹豫的买吧,不要寄希望于房价会跌,退一步讲,即使是跌的话,也不会是我们想象中的大跌,那点跌的空间估计还不够抵消通货膨胀压力的呢。

我一直认为,对于刚需性购房者来讲,一旦买入房子,涨跌就没有什么多大的意义了,涨到十万一平方你会去卖吗?你依然还是要住,你卖了不还是要买吗,而且跌到一千你还是要住的,对于一个不参与市场买卖的购房者来讲,涨跌又有多大意义呢?你管它涨还是降呢。

但对于投资性购房来讲,我认为要慎重一些了,随着国家“房住不炒”思想的确立,加之房地产税不期将至,以及政府与地方财税的改革,房地产的利好政策并没有以前那样坚强了,它未来的涨幅空间,会受累于供房成本,赚不赚钱也很难说。

所以说,量力而行,看自己的真正需求吧。如果你所处位置类似雄安那样的地方,那么投资当然可以。


元芳有看法


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大跌的可能性极小,越等,房子只会越来越贵。

在中国各大城市,其实,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房子一直是持续上升的,即便有些城市出现了短暂性的跌落,但很快就会恢复上升的趋势,有的城市在跌落一段时间后,甚至房价迎来快速提升——涨价。

因此,你要是真心买房子,就不要等,房子是越等越贵,直到你最后买不起房子。

就如同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乌鲁木齐,去年的房价,均价才七八千(新房),今年就达到了9000左右,二手房也涨1000左右,达到8000多。

10年前,也就三四千左右,房子价格为何会一路飙升,很难降下来?

一方面是刚性需求。毕竟,中国不缺人,何况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镇化越来越快,城镇化率越来越高,大量人员的增加,对房子的需求也在增加,这种求大于供的情况,必然会刺激房价的提升,导致房价越来越高。


有人,房子才好卖,有大量的需求,房价才会起来。

另外一方面,则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收入也相应提高,购买能力在提升。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家庭,大多数家底比较好,至少,比农村的条件要好,购买能力强。

举例:我居住的对面小区,去年开盘,1.1万,这个价格,在这座差不多三线城市,不是最好地段,价格是偏高的,我当时还以为房子卖不出去,想,那么贵的房子,谁买啊。没想到,人家排队抢着买,今年,房子不仅卖完,还涨到1.3万了,一年涨了两千块。这说明,在省会(首府)城市里,不缺钱的人很多,大有人在。也说明,老百姓的购买能力还是挺强的,有时候,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测和想象。

3、城市基础设施在健全完善。每一座城市,交通、城建、绿化、教育、医疗、就业等涉及到的民生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也就是说,城市的软硬件在大幅度提升,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便捷。


城市软件硬件的提升,其实就如同你家把房子好好装修了是一个道理,精装修一番,房价肯定会起来啊,何况,你家门口的教育、医疗、出行、休闲、娱乐等吃穿住行等不断在完善,那么,跟前或者自家的房子价格就一定会起来。

城市也是一个道理,一座城市在各类民生方面的大力投入,必然会对这座城市的档次有一个提升,其结果必然会带来房价的提升。

4、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完善,必然会加速房价的上升,尤其是沿线的地铁房,可能会一天一个价,这样就会拉动城市整体房价的上涨。


最后,包括一些方房产大鳄不断开发新楼盘、精品房子,以及学区房价格得飙升,也会拉动整体房价的提高。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你还会犹豫买房子吗?如果还在犹豫,那就只能租房子了,或者等掏更多的钱买贵房子。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纠结过,我最后做出的结论就是“买”。

刚需房子要尽早买,如果你越等你会越没钱买,因为涨价总比你存钱要快,要多。

小编自己没有买房子之前也总觉得经济压力很大,买了房子以后跟没买没啥两样。而且房子是固定资产,会不断的升值。


大多数经济比较差的家庭每年都在观望房价,每年都在存钱,但是他们发现每年买房子都差钱。

这就要说到房价的涨幅了,房价每年随便上涨一点,你就需要付出好几年的积蓄。况且地段也会越来越偏僻,想要买比较繁华地段的基本都是二手房,而且价格很高。小编建议:

1、如果你首付:建议赶紧付首付把房子买下来,不然等到下一年的时候你的钱说不定都不够首付款。

2、全款:全款买房的基本都是条件好的,但是买房也要趁早。不然白白浪费很多的钱,因为房价一直在涨。

所以,刚需买房要尽早,投资买房多观望。


社会生活媒体


经济在发展,文明在提升,时代在进步,人口在增长,却希望房价大降,可能吗?就算阶段性有下降,总体还是螺旋式上升的。看看香港、台湾几十年的房价变化规律就知道了,香港回归20年以来,房价经历了涨跌,人口没怎么增长,但房价还是增长了76%。从1984年9月到1997年10月,13年间涨了935%,然后开始下跌,到2003年7月跌到最低,然后又开始上涨,直至2015年9月达到最高值, 相比2003年7月,12年来共计上涨424%,年均上涨35%。2017年,香港房价上涨20%以上。

根据《台湾房市50年回顾与前瞻》研究报告指出,1966年时,台湾居民年收入约248美元,到2013年已成长到21586美元,成长幅度约87倍;相较1966年时台北市每坪房价约3700元新台币,2013年每坪约83.5万元新台币,房价大幅上涨近226倍,收入增长显然追不上房价飙涨的幅度。

我国的房产,以上海为例,1998年上海市中心区房产均价在4000元左右,2017年市房产均价50000元以上,20年上涨了1250%。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了这些,刚需买房的你,还在犹豫吗?还能犹豫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