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第二十期:這個白牡丹可不是白牡丹花,而是白茶中的一種

大家好,我是頭綠身不綠的“綠豆芽”。致力於將好玩、有用、能看的常識、知識、好物分享給大家。往期關於內容請在我的頭條號中觀看:

白牡丹是我國特產白茶種之一,外形神似花朵,兩側綠芽葉包圍著中間的白色毫芽。其幹茶沖泡之後,兩側碧綠的葉子襯托著中間的嫩芽,優美恰似花蕾剛開始綻放,便有了這個雅名“白牡丹”。

茶知識第二十期:這個白牡丹可不是白牡丹花,而是白茶中的一種

除此之外,當地還流行著該茶是由白牡丹變成的傳說。

傳說,古時有一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清廉奉公的太守,因為朝廷腐敗黑暗,不願同流合汙,毅然辭去官職,準備陪著老母親隱居深山,兩人路遇一座青山,突然聞到陣陣異香,心生好奇,便詢問當地的一位鶴髮童顏的老人。老人道,這香氣乃是蓮花池畔那18棵白牡丹所散發。太守母子見此山如同仙境,甚是欣喜,便隱居在此,以種植花草,茶樹為生。

有一日,母親因勞累病倒,當地村醫沒有良方,太守大急,情急之下,需要一位仙人,仙人賜予治病良方,但需要用新茶作為藥引(秦漢時期,茶葉還有進入尋常人家,一直被作為草藥使用。),正值寒冬,哪裡會有新茶?正當無何奈何之時,那18棵白牡丹竟然變成了茶樹,滿樹嫩芽。太守大喜,將其採摘而下製成茶,香氣撲鼻,遍佈白色毫毛,神似牡丹花。用此茶作為藥引後,母親馬上恢復了健康,並飄然而去,成了這一片的茶仙。於是,後人便將這一帶所種植的茶葉稱為“白牡丹”。

恩,如此看來真的是很厲害,如此出神入化的故事,太會編了。

茶知識第二十期:這個白牡丹可不是白牡丹花,而是白茶中的一種

種植區:

白牡丹屬白茶,乃是福建特產,1922年白牡丹開始在大湖地區範圍種植,同年政和也開始種植製作,成為主要種植區。20世紀60年代,松溪縣一度盛產白牡丹。現在主要種植區在福建的額政和、建陽、松溪、福鼎等縣。

茶知識第二十期:這個白牡丹可不是白牡丹花,而是白茶中的一種

製作:

製作白牡丹的原料一般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兩種茶樹的茶芽,有時候也會少量採用水仙品種茶樹茶芽拼配在一起。無論是那種茶樹,均是採摘又肥又壯,芽頭潔白的春茶製作而成。白牡丹在製作時不經過炒揉,只經過萎凋和焙乾工序。最關鍵的一步工序在萎凋。

萎凋時,非常重視環境,春秋兩季的晴天和夏季不悶熱的晴天為最佳氣候,這時可採用室內自然萎凋或者複式萎凋。烘焙的同時,也要揀除葉梗、大葉片、蠟葉、紅暗張。以火香襯托茶香,激發茶的香氣,是茶芽的毫毛顯露。

茶知識第二十期:這個白牡丹可不是白牡丹花,而是白茶中的一種

品茶:

白牡丹採摘自大白茶樹或者水仙種茶樹的短小茶芽製成,一般均為一芽一二葉。好的白牡丹,幹茶外形肥壯,葉邊緣微卷,葉的背面遍佈白毫。沖泡後茶湯顏色呈現橙黃或者杏黃色,茶味醇厚回甘,清新爽口,葉底呈現淺灰色,茶芽脈絡微紅,兩邊的芽葉擁抱著中間的嫩芽,神似花蕾初次綻放。

茶知識第二十期:這個白牡丹可不是白牡丹花,而是白茶中的一種

我國傳承千年的茶文化,在近代的硝煙和貧困中被百般摧殘,真正的茶文化是什麼模樣,大部分人已經說不出個究竟。弘揚傳播中國茶文化,是門嶄新的學問,我們需要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對茶文化進行梳理。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學習,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茶知識第二十期:這個白牡丹可不是白牡丹花,而是白茶中的一種

好茶,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品鑑。

茶知識第二十期:這個白牡丹可不是白牡丹花,而是白茶中的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