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卻是三品官銜,難道影視劇演錯了?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卻是三品官銜,難道影視劇演錯了?

說起狄仁傑,大家都知道他是大唐王朝時期有名宰相,其名氣不亞於大宋王朝時期的包拯,從小說以及演義故事裡的實際權力來看,好像比包拯還要大上很多。不過人們卻多次從影視劇作中看到,在提及他的名諱之時,總是會提及他位居三品高官。在影視劇作中,當然是為了突出他的身份地位極其顯赫,但是觀眾卻並不買賬,這大名鼎鼎的狄仁傑,是當朝的宰輔,怎麼只是一個區區的三品官員呢?要知道後世到了大清王朝,他們的大學士動不動就是一品大員,比如歷史上有名的貪官和珅。即使是在大明王朝,一個小小的衛指揮使,也都是三品官銜。會不會是搞錯了?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卻是三品官銜,難道影視劇演錯了?

其實影視劇作中根本不會犯大家想像中的低級錯誤,狄仁傑之所以是個三品官職,那是因為在大唐時期,他的官銜基本就是到頂了。在大唐時期,除去開國功臣授予一些虛銜的公侯爵位以外,當時幾乎是沒有一品之類的實職高官的。有人說當時沒有一品高官嗎?其實還真有一個,不過他就是李世民,他後來當上了皇帝。他當時因為戰功過大,他的父親李淵專門為他設置了一個天策上將的官職。他後來在玄武門整出了那個事件以後,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太子之職,因此就把天策上將這個職務給廢除了,這算得上是專門為李世民一個人量身打造的。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卻是三品官銜,難道影視劇演錯了?

此外大家知道隋唐時期,採取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規制。在這種官場體制面前,他還擔任過一個尚書令的職務,在當時這是宰相之首的一個位置。在他之前的隋朝,也僅僅只有楊素一個人擔任過這樣的職務,這是一個正二品的實職高官。然而由於李世民後來當上皇帝的緣故,此後再沒有人敢於皇帝比肩,也沒有人敢想到要當上這樣的高位,使得這個官位成為了一個擺設,後來他的兒子李治當上皇帝,就把這個職位給廢除了。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卻是三品官銜,難道影視劇演錯了?

至於從一品的太子太師這樣的官職,在唐朝的時候並不成為一個官場體系,只能算是散階,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榮譽或者身份的象徵,並沒有具體的官員在這個位置上做事。而當時從二品的官職,主要就是左右僕射,在尚書省算是副職之位。我們知道為了皇帝更好的把權力控制在自己手裡,隋唐時期採取的是群相制度,當時在三省中任職的官員,後來都有了參與朝堂政務的權力,使得一些三品以下的官員也有了宰相的實際權力,因此在唐朝初期,同朝為官的宰相有時候多達十餘個。在這種情況下,左右僕射的角色就十分尷尬,最後也如同尚書令一樣,被虛化了。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卻是三品官銜,難道影視劇演錯了?

狄仁傑當上宰相的時候,就已經來到了武則天的時期,在女皇執政的第二年,他被任命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就是他的第一次宰相經歷,如同上文所指的那些三品以下的官員一樣,他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四品的官職。然而他在這樣的官位上也並沒有呆太長時間,因為第二年的時候,他就受到當時的酷吏來俊臣的陷害,儘管狄仁傑最後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脫罪,但也被女皇貶謫去當彭澤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令。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卻是三品官銜,難道影視劇演錯了?

女皇當朝的第七個年頭,契丹興兵在邊境作亂。武則天想起了狄仁傑的聰明才幹,就把他重新起用,先是讓他擔任了魏州的刺史,後來又提拔為幽州的都督。狄仁傑到任以後,契丹的軍隊久聞他的盛名,就自動退兵了。因為他的功勞,女皇也在此後的第二年又把他召回朝中,再次任他為相,除了官復原職以外,還加授了光祿大夫。此後逐年高升,使得他先後擔任了侍中、內史等高官,其實他這個時候任職的,已經是三省六部裡面的最高職務,因此也出現了無官可封的地步,他也只能是止步三品高官。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卻是三品官銜,難道影視劇演錯了?


他死以後,女皇也是對他進行了追封,任他為右僕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從二品的僕射已經成為一種身後的榮譽,徹底地被虛職化了。此後李唐復國以後,也是感念他為保存李唐一族所作出的貢獻,中宗皇帝和睿宗皇帝也是先後對他進行了追封,任他為司空以及梁國公等虛職,使得他在身後享有了正一品和從一品的虛職高位。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卻是三品官銜,難道影視劇演錯了?

狄仁傑的宰相雖然只是一個三品官員,然而明朝的宰相官階就更低了,只有五品的階位。在胡惟庸案發以後,朱元璋就廢除了丞相之職,將朝中的六部全部歸於皇帝的領導之下。事實上明朝時期的文官,最高也只能做到尚書之職。儘管後來設置了內閣大學士,此外還有內閣首輔,也就是事實上的宰相,但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擔任尚書之職,使得當時的文官做到正二品就到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