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行業洗牌開始 樁企爲何難以盈利

充電樁行業洗牌開始 樁企為何難以盈利提醒:點上方↑『電車資源』即可免費訂閱

電動汽車資源網訊:

新能源汽車行業近年發展勢態良好,但光鮮之下,產業鏈相關行業的洗牌紛紛展開。整車行業有西部資源、京威股份等公司出現巨大虧損;動力電池行業先後有沃特瑪、銀隆、等企業經營不善;剛剛進入發展初期的充電樁行業洗牌也已悄然開始。

電動汽車資源網瞭解到,7月初,被譽為充電樁第一股的北京富電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電綠能”)近日宣佈退市。這不是充電樁行業第一家出現問題的企業。7月31日,深圳容一電動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容一電動)發佈公司解散公告,公告稱因研發資金投入過多,未能及時轉化為效益;因融資方式不當,公司運營財務成本過高。公司近年來持續虧損,已無法繼續經營,公司於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進入清算程序。

充电桩行业洗牌开始 桩企为何难以盈利

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配套設施,其與新能源汽車是唇齒相依的關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能帶動充電樁的發展,充電樁建設能否跟上也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務院出臺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顯示,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集中充電站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480萬個,將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車樁比例近1:1。由此可見,充電樁市場是十分廣闊的。目前充電樁行業尚處於行業發展初期,除了少數幾家龍頭企業已經形成相對完整和成熟的佈局之外,部分融資難、持續虧損的企業則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許多充電樁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經營困難,無法盈利。電動汽車資源網總結了以下兩點原因:

充电桩行业洗牌开始 桩企为何难以盈利

一、樁企對市場認知不全 盲目進軍佈局

充電樁產業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下游市場,是比較新興的一個產業。許多剛進入這個產業的樁企過度樂觀。某些企業只通過分析一下市場數據,便認定該行業市場前景廣闊,盲目進入市場。然而,新能源汽車的迅速增長,並不意味著充電實際的量能夠跟上。尤其是在乘用車領域,許多人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短途代步工具,使用頻率相對來說不高。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未來,私人充電樁的需求會很大。一車一樁才是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基本推動方式,而公共充電樁主要適用於專用車、公交物流車等領域。除了北京等資源緊缺的城市之外,其他地區的消費者私人樁的使用會更廣。”所以一些樁企盲目佈局、撒網建樁,導致的結果就是充電樁普遍使用率低下,樁企自然也難以實現盈利了。

充电桩行业洗牌开始 桩企为何难以盈利

二、政府對充電樁企業的支持沒有落實到位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以來,國家和各地政府不僅出臺了政策推廣新能源汽車,也出臺了許多政策支持充電樁的建設發展。有的是為充電樁企業提供財政補貼,有的是通過降低充電的相關費用規範市場、吸引用戶。

然而,充電樁企業在建樁需要用地時,仍會受到各種阻礙。人流量高的核心區域地價高昂,樁企常常會遇到土地持有者坐地起價的情況,增加建樁成本。此外,各地政府在出臺充電樁建設補貼政策時,會有一些嚴苛的細則規定,使得樁企難以獲得補貼。建設充電樁成本高昂,相關企業為了獲利就只能提高充電相關費用,造成充電費高昂的現象。充電費高昂,用戶自然會怨聲載道,這樣就很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使本就發展不易的充電樁市場更加低迷。

新能源產業鏈的上游有動力電池等零部件企業,中游有整車生產及運營企業,下游有充電樁相關企業,這些企業共同構成了新能源汽車環環相扣的生態鏈。在這樣一個密不可分的產業鏈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會對其他環節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電動汽車資源網認為,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應該反思目前充電樁行業現有的亂象,仔細尋找原因,探究解決方法,規範市場,才能使充電樁行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充电桩行业洗牌开始 桩企为何难以盈利充电桩行业洗牌开始 桩企为何难以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