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多少人拼过了高考,却“死”在了大学?

高中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大概是:“高三什么都不要想,就好好学习,等上了大学随便你干什么!”

我们就天真的以为上了大学可以随心所欲,真的能够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但是,上了大学才发现已经失去了高中的动力,陷入迷茫,甚至被各种各样的事物所诱惑。

这几天,微博上有条热搜,29岁的小伙曾经两次考上了浙大但都因为沉迷游戏被退学。

心酸!多少人拼过了高考,却“死”在了大学?

小轻不去评判这样做是否值得,但是这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浪费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心酸!多少人拼过了高考,却“死”在了大学?

这样的例子时有曝光,能考上名校的考生智力必然不差,那为什么会在大学难以控制住自己,甚至到了需要退学的地步?

小轻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三年我们一直有着既定的目标,而且干扰的选项很少,得以心无旁骛地沿着独径向上攀登。到了大学之后,一没有人催着你向前,二没有人告诉你该往哪里走。

这时候不少学生就会陷入迷茫之中,也更被各种各样的外界事物所干扰。想想高中的挑灯夜读,不禁感慨有多少人拼过了高考,却“死”在了大学?

另外,不少学生在填志愿的时候其实对专业不是特别了解,可能阴差阳错地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者是被调剂到了听都没听过的专业里,根本没有学习热情,挂科、补考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在还没有上大学之前,你以为的大学是这样的:

心酸!多少人拼过了高考,却“死”在了大学?

而在上了大学之后,你的大学可能是这样的:

心酸!多少人拼过了高考,却“死”在了大学?

这也难怪现在不少大学生觉得虚度光阴,认为自己“白读”了一个大学。

而反之,不少人在大学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有的人专注于学术,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提前准备考研的内容,过着图书馆、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有的人热衷于社团活动,从积极参与到独自举办一场活动,沟通管理能力已经有所展现……

究其原因,这都是因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而他们四年都向着这个目标前行。而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那么必然会被诱惑,大学四年也会瞎忙活一场!

心酸!多少人拼过了高考,却“死”在了大学?

读到这里,不妨问问您的孩子喜欢现在的专业吗?

您的孩子对于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吗?

您的孩子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否独立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

有次看到一句调侃大学的段子,犀利之后是悲凉:“大学生花了四年的学费,换回了一张长得像文凭一样的发票,并试图拿着这张发票到社会上去报销,但是社会不认这张发票。”

最值得造作的四年时光,不仅仅是要为了一个饭碗买单,而且这个时代的饭碗也越来越贵了,不努力,连碗都买不起,更别说饭了。

我一个好朋友,平时看了很多难民有关的纪录片,对纷飞的战火和贫乏的国度有了同情和向往,她在网上搜寻相应的机会,成功地报名了海外志愿者。我劝她:“会不会太危险了,你一个女生还是算了吧。”可她说自己一定要去看一看,可能危险,可能条件艰苦,也要去看一下。

她是我认识的女生里最像“理想主义者”的那一个,此刻身在埃及。

她的学校很大,从脚下往全世界蔓延,她的“学业”很重,不仅仅和“经济学概论”博弈,还要忙着去救助那些失落的文明,以及探索这个世界。

在她奔波的身影里,我看到大学之大,教会我们的不是功利,比拼,用四年的按部就班换一张“合格证明”,然后奔赴人生流水线上的下一个环节。

大学之大,而是一种独立,包容,探索和爱人之心。

我越来越发现大学的意义不在于谋得一份好工作,而是应该开启应试教育下孩子们的心智,告诉他们时间那么多,你可以选择将自己投掷到不同的领域,将自己当作一份作品来塑造。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是可以重塑自己的大好时光,你可不要忘了当年是如何翻山越岭而来,却蹉跎着捱过四年。

趁还来得及,去追回那些你本应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