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让孤独症儿童主动说话的3个锦囊

从无到有!让孤独症儿童主动说话的3个锦囊

恩启社区APP

特教老师最多的平台

从无到有!让孤独症儿童主动说话的3个锦囊

在之前的分享:《我看了100个孤独症模仿训练实例,总结出3个最实用的方法!》中我们与大家分享了一些家长在动作模仿中操作物品、表情模仿与手势模仿的教育实例。模仿除了动作模仿之外,声音模仿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一环。不同年龄或能力水平的儿童对于言语发展有着不同的要求,今天,我们将介绍 3位家长训练儿童模仿声音的干预方法供大家参考。

开始发声

丽丽,2岁,偶尔发无意义的声音。

为促进丽丽发出有意义的声音,爸爸首先选择利用吹泡泡这项丽丽感兴趣的活动来训练丽丽的发音意识。首先家长与丽丽面对面坐好,把准备的泡泡水放在中间。丽丽自己吹泡泡(如果儿童不想或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可以家长来吹),家长用手戳破泡泡,并发出“啪”的声音,反复演示。期间,家长把丽丽的手放在自己的嘴上,感受发音,并提示丽丽张嘴发声。

让丽丽自己戳破泡泡,并引导丽丽发出“啪”的声音。如果丽丽没有主动模仿,家长就帮助她发声。反复多次,直到丽丽一戳破泡泡就发声。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丽丽没有发出正确的声音,只要丽丽张嘴有发音的意识,并成功

发出有代表性的任何声音,就给予奖励强化。

模仿动物(物品)的声音

小涛,2岁,有发音意识,能发出“a、o、e”的声音,最喜欢抱着小猫的玩偶。

小涛妈妈发现小涛对躲猫猫游戏的反映很大,所以经常和小涛玩这个游戏,边玩边发出“喵”的声音。时间长了以后小涛每次听到“喵”的时候都会张开嘴,有发声的意识。之后家长经常拿起小猫的玩偶,和小涛玩游戏:“小猫喵喵喵,抬头慢慢跑。小猫怎么叫?喵~”引导小涛模仿。重点练习发出辅音“m”。每次念到“喵”的时候,就出示小猫玩偶,并让小涛把手放到家长的嘴上感受“m”如何念。

反复练习之后,观察小涛是否有模仿发音的意识(如果没有,家长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放在儿童嘴上帮助发声。)只要小涛发出相似的声音就予以奖励强化。本身这个游戏是小涛喜欢的,就达到了一种强化的目的,多玩几次,让小涛情绪更高涨。

仿 说

从模仿发声到仿说是一个相对困难的过程,具备仿说的能力,意味着在不出示实物或卡片的基础上,儿童依旧能根据声音的提示,模仿词汇或句子。其中,一定会存在儿童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单纯进行重复的情况。没关系,儿童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词库,为主动性语言的出现做准备。

小政,3岁,能够模仿动物的声音,有发音意识。目标:学会说“妈妈”一词,并能在无提示下说出“妈妈”。

妈妈与小政面对面坐在柔软舒适的沙发上,让小政看着自己。妈妈说“妈妈”并指向自己,确保小政一直在看着她。把小政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说“妈妈”让孩子感受发音的必要动作。让孩子模仿发声,如果发音不准,妈妈就会把手放到小政的嘴上,帮助他掌握正确的口型。每次小政能发出类似的声音,就予以强化。直到能说准“妈妈”一词。

拿出一张妈妈的相片,指着相片说“这是谁?这是妈妈。”再问孩子:“这是谁?这是... ...”如果孩子不能说出“妈妈”,先给予提示,逐渐撤掉辅助,最后要求孩子自己能说出。此时学会了说“妈妈”还不算结束,要融入生活,每次见到妈妈,都要重复。在学习其他家庭成员时也同样重复上述步骤。

仿说是发展“功能性语言”的第一步,关于孤独症儿童仿说的发展也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却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不知道如何运用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关于如何正确干预“仿说”,让孩子从单纯的仿说到言语认知?在这篇推送:《8个干预技巧,让自闭症孩子从“鹦鹉学舌”到有“功能性语言”!》中有所解答,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从无到有!让孤独症儿童主动说话的3个锦囊从无到有!让孤独症儿童主动说话的3个锦囊

你 可 能 想 了 解

从无到有!让孤独症儿童主动说话的3个锦囊

(点击关键字即可获取)

从无到有!让孤独症儿童主动说话的3个锦囊
从无到有!让孤独症儿童主动说话的3个锦囊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从无到有!让孤独症儿童主动说话的3个锦囊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恩启社区APP”-孤独症行业资讯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