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答題卡「調包」?請給我們一個經得起檢驗的真相!

近日,一篇《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調包,紀委介入檢察官實名舉報》的自媒體文章,在朋友圈瘋轉:4名來自河南鄭州、洛陽、周口等地的家長表示,4家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數與以往成績、高考後估分嚴重不符,估分600多分的最終只考了300多分,家長懷疑孩子的答題卡被人“調了包”。6日晚,河南省教育廳發佈通報稱,

針對“個別考生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被調包”一事,紀檢監察部門正在調查,結果將及時公佈。

高考答題卡“調包”?請給我們一個經得起檢驗的真相!

每年高考後,都有一些考生的成績和平時成績、考後估分相去甚遠;也有人有過懷疑,是不是被人做了手腳,但因為試卷、答題卡不能公開等原因,考生和家長苦於拿不到證據,也只能停留在懷疑階段。這一次,“4名放榜成績與考後估分相差懸殊的考生中,3人通過各自的私人關係或者正規維權途徑,看到了自己的答題卡”,“答題卡被調包”的證據成為推動事件的關鍵。

3名看到答題卡的考生均稱,被認定為高考成績的答題卡,與他們在考場上填寫的答題卡不同。一位考生稱,自己當時寫的作文題目是《不負時光,不負年少——致2035的你們》,但語文答題卡上作文題目變成了《富強中國,不負年少》;還有家長對答題卡考生姓名處的塗改痕跡提出質疑。

高考答題卡“調包”?請給我們一個經得起檢驗的真相!

一位考生答題卡中的作文題目。

這些都只是一方說法,沒人敢因此斷言“調包”一定存在,但有關部門的調查卻因此有了明確方向:

進行筆跡鑑定,看答題卡是不是考生本人的。如果是,家長懷疑基本可消除。如果不是,問題可能就比較大。

媒體報道援引考生家長的說法,“(調查組)已經在作筆跡鑑定”。真相,也許就快來了。

高考答題卡“調包”?請給我們一個經得起檢驗的真相!

這一事件之所以引發關注,是因為它涉及公眾最為敏感的公平問題。高考制度並非完美,也有完善空間,但從現實看,這是最公平也最為百姓接受的人才選拔方式。

我們常說“十年寒窗”,但對現在的考生來說,實則是“十二年寒窗”。如果試卷、答題卡“被調包”最終得以確認,那麼,對於這幾名考生來說,他們12年苦讀,只是為他人“做了嫁衣”。這是世間最大不公平之一,也將從根本上動搖高考公平,以及動搖人們對高考公平的信仰。

高考答題卡“調包”?請給我們一個經得起檢驗的真相!

如果調查證明“調包”事實存在,還這幾名考生公平、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完善相關制度等自不待言,有關部門可能會收到更多有類似情況的考生、家長的投訴——每一個投訴都關係考生一生,都必須認真對待;即便調查證明此次“被調包”懷疑打錯了靶子,也不能說明這種事情一定不存在,今後,對有一定證據支持的合理懷疑,有關部門仍應認真調查。

到底有無“調包”,讓我們耐心等待調查結果,等待真相。一個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真相,既是對考生、家長負責,也是對高考制度負責、對國家的未來負責。


文 | 曙明

來源 | 檢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