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爱不在于互相凝视,

而是一起往同一个方向眺望。

——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瓶中信》的男女主角都是深情之人,却又为情所伤、为情而苦。

在机缘巧合之下,女主角拾到了男主角放到海里的瓶子,而瓶子里是男主角写给已逝去的妻子的信,深深打动了女主角,也因此开启了女主角寻找男主角的未知之旅。

书中把两人之间的感情和心理描写得十分细腻:不管是男主角对亡妻的怀念还是男女主角的相处对话,都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阅读时仿佛自己也身在其中,跟着他们的悲伤而悲伤,喜悦而喜悦。

那种安详和温馨,那种伤感和孤独,都让人回味良久。故事情节没有大起大落,文字也朴实无华,却一字一句都牵动人心。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最近好多人的感情都上了热搜,分手、公布恋情、结婚、婚后秀恩爱……

都说要嫁给爱情,但是爱情到底是什么?从哪里开始,又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目前,没有人可以给出某种明确定论。

恋爱心理学分为两大派别:

1、爱情是盲目的,无法预测和谁相爱;

2、认为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伴侣。

迄今为止,所有结论都是模棱两可,我们几乎无法预测恋爱、婚姻甚至友情的发展。

心理学家坎贝尔教授认为深入理解恋爱关系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们的幸福感。

恋爱关系超越了爱情,延伸至友情、家人和社交网络。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16年的数据显示,在研究人类关系时,孤独和寂寞,缺乏与他人实质性人际交往,在加拿大社会呈上升趋势。

其中,约28%的人独居,创历史新高;约40%的婚姻以离婚告终。

夫妻生育孩子的愿望也越来越小。

最危险的群体是老年人,由于出行不便,他们几乎快到了与社会隔离的境地。

在英国,最近英国首相特里萨•梅任命了一名“孤独部长”,专门解决英国各年龄群体日益增多的社会“孤独问题”。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心理学家坎贝尔教授正在把大数据和计算机结合一起,对我们最古老、最原始的冲动——爱情进行科学“诠释”。

在坎贝尔教授的办公室里,"爱情"被分解成为Excel表格中成千上万的数据和代码。

尽管有成千上万关于“恋爱方式”的研究,但真正意义上研究“恋爱关系”却少之又少。在这些研究中,参与者或当事者通常被要求列出伴侣身上自己所偏爱的品质。

坎贝尔教授认为: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没有在当事者转换为新关系时继续追踪,以及评估这些关系如何继续发展的。

他希望深入理解情侣之间建立和维系关系的机制。

他记录并研究了每个当事者的首选(初恋)伴侣的品质,一旦当事者与伴侣建立了某种“恋爱”关系,他会要求彼此双方评价对方。

通过这种方法,坎贝尔教授能比较当事者对理想伴侣的看法,以及伴侣对当事者的看法是否匹配(所谓情投意合)。

他计划一直跟踪夫妻婚后前6个月的生活,观察他们的关系如何发展和延续。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坎贝尔计划就恋爱过程、对恋爱关系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对夫妻双方进行询问。

他计划至少邀请1000位当事者参与这项研究,这意味着在六个月的时间里,每对夫妇将产生大量数据和第一手信息资源。

这项工作将有助于理解一段关系是如何发展的,更重要的是,它将预测一段关系成功的几率。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爱情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美国心理学家 Arthur Aron博士,在《人际亲密感的产生:实验程序及部分初步发现》一文中,曾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让参与实验的陌生人,两两分组坐在一起,在45分钟内,让他们彼此提问并回答36个问题,回答之后让彼此凝视4分钟。

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向参与实验的人,了解实验双方对彼此的亲密感,并进行了追踪调查。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实验结果发现:

有30%参与实验的人,在聊完36个问题后,表示他们和一起参与实验人的关系已经超过了他们人生中和其他人的任何一段;


一段时间之后,有37%的实验者,在上课的时候坐在了一起;


而有35%的实验者,在问答过后,已经开始约会。


还有一对实验者,在六个月后就结婚了,他们邀请了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去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最终实验结论: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是要双方不断持续和深入地相互坦白自己的内心。

只要两个人彼此足够坦诚、相互分享与交流,人们是可以快速喜欢上一个陌生人的。

由实验的对比组研究者还发现:两个人能否变得更加亲密,和他们的三观和对重要事件的看法是否一致,并没有非常大的关系。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但是,在爱情历程中,总会有一些有趣的现象,让身在其中的无法自拔,局外人要么望而却步,要么趋之若鹜。

这里有几个爱情心理学效应可以解释这些现象,希望可以帮你解开一些疑问或是帮你在寻找爱情的路上加些油~~~

R&Z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1

挫折越多,感情越深。

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由于双方家族的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大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浮気をする

古烈治效应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2

喜新厌旧。

古烈治效应说明了男女思维的差异,后来也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

这一效应在任何哺乳动物身上都已被实验证明了。

男性在心理上有喜新厌旧的倾向也不是什么人格缺陷,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Zeigarnik effect

契可尼效应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3

初恋最难忘。

情窦初开时懵懂的爱情最让人怀恋。

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普通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Amour

多看效应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4

日久生情。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20几次,有的出现10几次,而有的只出现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也就是说,看到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这真是有趣的爱情心理学效应。

Dark Effect

黑暗效应

嫁给爱情:心理学家用大数据研究恋爱机制和追求爱的真谛

5

光线暗的地方更易产生恋情。

浪漫的西餐厅是很多情侣约会的首选地点,因为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