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技術「搭積木」式建起虎門二橋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7日訊 鋼樑節段在工廠預製、現場拼裝,運用“搭積木”式建橋技術,8月7日,虎門二橋S3標項目完成了第3000榀節段箱梁的安裝施工。這座廣州南部跨越珠江的大通道全線鋼箱梁安裝進入最後衝刺。

武汉技术“搭积木”式建起虎门二桥

全景圖。通訊員張政攝

中交二航局虎門二橋S3標節段箱梁安裝工區承擔虎門二橋全橋共計3533榀節段梁的安裝任務,5臺架橋機同時交叉作業,場面壯觀。採用懸臂拼裝工藝的箱梁節段最大重量173.9噸,幾乎相當於120輛小轎車的重量,給吊裝工作帶來巨大挑戰;而採用逐孔拼裝工藝的整跨重量就達1662噸,這些重量全部由支撐於橋墩頂部的架橋機承受。

武汉技术“搭积木”式建起虎门二桥

虎門二橋全景。通訊員張政攝

武汉技术“搭积木”式建起虎门二桥

虎門二橋。通訊員張政攝

珠三角是我國著名的城市群之一,但是珠江口的交通格局並未與此形成呼應,現有的虎門大橋運輸流量已經高度飽和。同樣,廣深高速公路高峰車流量達到了12萬輛,大大超過了設定流量。

武汉技术“搭积木”式建起虎门二桥

虎門二橋。通訊員張政攝

正在建設中的虎門二橋將大大改善廣州南部跨越珠江的交通狀況,緩解虎門大橋的壓力。虎門二橋設計全長12.891公里,是世界上跨徑最長的鋼箱梁懸索橋。作為珠三角核心區內重要的過江通道,它包含了兩座超千米懸索橋,建成後將打破珠江口兩岸只有一個通道的“瓶頸”。

武汉技术“搭积木”式建起虎门二桥

虎門長龍。通訊員張政攝

中交二航局引入裝配式施工法,即將構件進行工廠製造、現場拼裝的工藝。虎門二橋橫跨番禺區海鷗島,分佈三地,如果採用傳統的施工方法,勢必會對現有交通造成極大影響,同時點多面廣的特點使混凝土的質量也難以保證,技術人員經過多方對比後決定採用裝配式工藝中的“短線匹配法”進行上部結構施工,即將整孔箱梁設計成若干個標準節段,在預製工廠的臺座上,利用循環使用的模板系統逐榀匹配、流水預製,再用船舶或車輛運至橋位,由架橋機、橋面吊機現場拼裝,並通過預應力現場連接成橋。

武汉技术“搭积木”式建起虎门二桥

架橋機現場拼裝。通訊員張政攝

武汉技术“搭积木”式建起虎门二桥

架橋機顯神威。通訊員張政攝

短線匹配法節段預製拼裝技術最先由法國工程師提出,並於上世紀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進行應用。2004年,中交二航局在國內首次將這項先進技術大規模引入蘇通大橋建設中,相比傳統移動模架現澆工藝,縮短施工7個月,節省開支上億元。大橋建設完成時,二航人已掌握這一技術並開發了自己的軟件,配製了性能優越的結構拼接膠,研發了系列化的架橋機產品,一舉打破國外壟斷。(記者韓瑋 通訊員張政 巫興發 陳嘉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