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之窗—有一天你也会老

文苑之窗—有一天你也会老(一)

当雨季来临,雨就成为这个世界的主角。伴随你入眠的是雨声,醒来的一刻,耳朵里听见的还是一片雨声。大片的雨哗哗,哗哗。单独的雨滴答,滴答,顺着屋檐流下人间。大雨让世界变得单纯异常。除了雨声再无其他,单纯的世界里心更容易平静下来。静下来的心反复想起一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那么雨呢?雨若有情雨也会老吗?老去的雨该是什么样子?会幻化成雪的样子洒落人间吗?近来思思念念之间心里挥之不去的就是一个“老”字,老不是老师的老,老大的老,老板的老,是老人的老,垂垂老矣的老。无论是老大,老板,还是老师总有一天他们都会老去,老成风烛残年,以前我从来不会考虑养老的问题,仿佛那是遥远的事情。看见满头银发的老人心里能想到的词语无非是“慈祥”“亲切”“安宁”抑或种种。从未想过其他,如:他们(她们)病了要怎么办?他们老得失去自理能力了怎么办?开始有这些想法源于七月一日那天跟随着作协的几位师友们参观了福利中心。

兰陵县福利中心和一所小学紧相邻,以前也有路过这儿几次,当时并没有去留意关注这里。那时福利中心规模也小,只有两座楼房,整个院子宽敞而干净,楼后是山,楼前窗下绿树红花,悠扬的萨克斯曲《回家》盘旋着萦绕在院子上空。三三两两住在福利院的老人,在院门口闲逛散步,或者坐在楼前聊天下棋晒晒太阳。一切显得闲适祥和。这是福利中心留给我最初的印象。

(二)

大雨还在继续,关上门,就把一天一地的雨关在了外面。世界静下来,单纯而诗意。

雨还要下多久?我数次从窗户里伸出头,伸出手,来试试雨的大小,想着等雨小点了,撑一把雨伞溜下楼去外面买些吃食,顺便瞧瞧楼下车库里的那个老人。此时此刻,大雨还在继续,一时半会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二楼楼上,长相俊美的女孩子正歇斯底里地吼着他的父亲,似乎要把她吃奶的力气还给他父母和这个雨天。她的嗓门和雨声一起丰盈着这个老调重弹的单调雨季;楼后低矮潮湿的车库里,躺着她年迈的生活无法自理的祖母。去年冬季的时候吧,我几乎天天看见那个腿脚不便利的老人孤单单坐在车库门前晒着太阳。每每我停车路过,看见有人来,她赶紧起身跟在我身后紧走两步,嘴里含糊不清地对我说着“我饿了菜好吃”等等。等我上了楼,她再慢慢地踱回马扎上去晒着寒冬里并不温暖的太阳,一张写满孤独的脸对着车库门继续发呆。春节过后,我好久不见老人端着搪瓷缸站在楼道口对着二楼喊,“我饿了!我饿了!”一遍遍地向儿孙们要吃的了。也没有看见她晒太阳。

问了一楼的嫂子才知道:那个老人完全不能走路了,躺在车库里等着人喂饭。可怜啊!一辈子守寡拉扯大了儿子,到老了连家也不让进……嫂子说着摇摇头。我心里一阵悲哀: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老去的我们都要站在楼下像乞丐一样向儿孙讨食吗?像流浪狗一样被遗弃在黑黑的车库里等死吗?

永远记得那件让我不寒而栗的事情,大约有十五年了,那时姑姑还在世,还住在单位分配给她的一套相当于老年房的小四合院里,两间主房,两间配房,两间南平房被公共过道给分成一式三份,中间一小间当过道。这样的四合院是姑姑和另一位退休的老太太合住的,她俩每人一间主房一间配房,另加一小间南平房做杂物间。单位这么安排是有很深的用意的——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抱团养老的意思吧!因为姑姑和那个老太太都是单身老人,姑姑多年前离婚单身,唯一的女儿又在百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姑姑那时大约八十岁高龄了,和她同住的那个老太比姑姑还要老一点,听说老伴去世多年,又没有子女——更是一个孤老太太。十五年前的那个春天,我路过姑姑的单位,想起很久没去看望姑姑了,那时也没有电话,无法随时联系。算是临时起意吧,我折向姑姑的小院,正是春季,姑姑住的院子是小城级别最高的家属区,周围绿化极好,树新绿,花嫣红,藤萝顺着院墙攀缘而上,闪烁着油亮的光芒,一派春意盎然。姑姑的大门是用竹板做成的老式单扇门,竹板之间有很宽的缝隙。门紧锁着,是在里面反锁的,我轻轻地敲门,同时喊着“姑姑,开门啦。”很久没有任何动静。我想可能是老太太们耳朵背听不见,或者她们午休了。便加大力度敲得咚咚山响,后来干脆用脚踢门。还是没有回应。不应该啊,我嘀咕一声,扒着门缝向里瞧。院子里安静得可怕。姑姑住的一边门全锁着,姑姑应该没在家。和姑姑同住的那个老太太似乎是坐在主房门口的,背直挺挺地靠在门上,腿也伸得很直,我从门缝里看不到她的脸和上身,只能看见她的半边背部和一截伸得直挺挺的小腿。她就那么一直坐着,一动不动。我用突然有了不祥的念头,用更大的力气踢门,直到姑姑的邻居也惊动出来了,问怎么回事,我大体地说了一下。邻居中男的扒着门缝朝里看了看,说:“打110吧!”很快左右邻居们都出来了,胆大的邻居开始准备翻墙进去。我不想看到那些可怕的场面,就悄悄离开了。后来才听姑姑讲,那时她被表姐接走小住了一些日子。就在那段时间里那个老太太不知什么原因,就那么靠门坐在地上死去了。姑姑说:“幸亏你及时发现,人们才知道,也没有儿女,后来是侄子过来送了后。”这件事给了我内心很大的冲击。用五味杂陈来形容不为过。原来一个人可以这么静悄悄地死去,可以这么孤独地离开,如一片黄叶一般飘然落下。可是有谁知道落叶的凄凉呢?她的孤寂,苦痛和无助有谁知啊!

(三)

今年春天吧,我住的院子发生了一件挺大的事,当时我在外地,回来后才听说这件事。我们院子是学校的家属区,大约九十年代中期建成的楼房,长年累月,小区楼房已经一个破败不堪了,主要住着一些退休教师,也有一些外来租住户,总之有些杂乱。我因为很喜欢院子里的那几棵很有年代感的大树总也舍不得搬家,高大的树冠遮满整个停车场的广玉兰,几个人合围才搂抱过来的核桃树,总会开满紫色梧桐花的气势磅礴的梧桐树,还有窗前的银杏树。

事情就出在东面的那座小旧楼里,由于年代久远,墙壁上粉刷的油漆斑驳陆离,木头的门窗泅烂得七零八碎,乱糟糟的电线网线把整座楼捆成粽子一般。正是干旱的暮春时节,大约上午十点,西二单元一楼的家里突然浓烟滚滚,水利局家属楼上有人探出头来大喊“失火了,失火了,一中家属院失火了。”紧接着有人打119,也有人打110。消防队到了不久火扑灭了,万幸的是,除了起火的那家,楼上的其他邻居们并没有太大的牵连受损,除了惊吓。不幸的是,起火的那家,那个独居的老太太在这场大火中不幸遇难了,我不忍心用活活烧死这样字眼,也不忍心去描述她最后的样子。怎么会是一个人住呢?“她老伴去世十几年了,两个女儿,一个在外地工作生活,一个脑子有些问题,自然对老太太照顾不周。老太太腿瘸了,只能借着助行器一步三挪地自己弄点吃的,还不会用燃气灶,都是在一楼阳台上生火做饭。饥一顿饱一顿的。恰好那天是周末,我们都在操场上树下乘凉聊天,不然总能早发现一些。”给我讲述这些的老师满脸惊魂未定和遗憾。我不知如何作答,走到出事的那个院子,院墙被拆开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如一张哭泣的大嘴在向世人诉说着什么,皴黑的墙壁,满目的灰烬,被烧坏的缩成一团的东西遍地凌乱。我的心倏地疼了起来,眼泪潸然而下。在一场大火中,这个院子和院里的人一同死去了,但愿她的灵魂升入天堂不再受苦。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旅程,原来还要以这么惨不忍睹的方式离开。老去竟是一件如此残忍的事情。汪峰有一首歌唱到“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埋在这春天来里……”虽然伤感,但是还是过于唯美浪漫了些,若是改成: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一场大火里呢?现实永远比艺术更残忍些。

(四)

七一那天接到作协的通知到福利中心去参观拜访。我想,去福利中心看看,也好啊!说不定将来那儿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倒数第二站呢!走进福利中心发现这里规模扩大了好多。无论从楼房规模及各种硬件设施的配置,还是工作人员配备,功能区职责分工都有了很大的完善,整个福利中心大致分为:护理院,护理照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救助站,收留一些精神异常的流浪乞讨人员。还有给退伍军人和老干部准备的光荣院,以及为村里低保户和五保老人准备的公寓。资源配置最好的是子女交钱的那些老人居住的老年公寓。有空调,卫生保持得也很好。身穿粉红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嘘寒问暖照顾得很周到。两位老人合住一间房,饭后,老人们坐在楼道走廊里聊天喝茶,其乐融融,因此老人们的气色相当好。社会福利中心是家庭自然养老之外的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子女的生活压力,给社会解决了难题。但是还需要加大社会监管力度,增加社会团体和个人多渠道扶持、参与、关注。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老年人集中养老的质量,确保老年人能真真正正地安度晚年。最好能像歌曲里的那样“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怎样让每一个老年人有尊严地老去和离开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更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毕竟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同时养老制度的完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

离开福利中心的时候,我耳边一直飘荡着那首歌: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眼眉低垂,灯火昏黄不定……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明天!(赵尔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