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之窗—有一天你也會老

文苑之窗—有一天你也會老(一)

當雨季來臨,雨就成為這個世界的主角。伴隨你入眠的是雨聲,醒來的一刻,耳朵裡聽見的還是一片雨聲。大片的雨嘩嘩,嘩嘩。單獨的雨滴答,滴答,順著屋簷流下人間。大雨讓世界變得單純異常。除了雨聲再無其他,單純的世界裡心更容易平靜下來。靜下來的心反覆想起一句詩“天若有情天亦老”,那麼雨呢?雨若有情雨也會老嗎?老去的雨該是什麼樣子?會幻化成雪的樣子灑落人間嗎?近來思思念念之間心裡揮之不去的就是一個“老”字,老不是老師的老,老大的老,老闆的老,是老人的老,垂垂老矣的老。無論是老大,老闆,還是老師總有一天他們都會老去,老成風燭殘年,以前我從來不會考慮養老的問題,彷彿那是遙遠的事情。看見滿頭銀髮的老人心裡能想到的詞語無非是“慈祥”“親切”“安寧”抑或種種。從未想過其他,如:他們(她們)病了要怎麼辦?他們老得失去自理能力了怎麼辦?開始有這些想法源於七月一日那天跟隨著作協的幾位師友們參觀了福利中心。

蘭陵縣福利中心和一所小學緊相鄰,以前也有路過這兒幾次,當時並沒有去留意關注這裡。那時福利中心規模也小,只有兩座樓房,整個院子寬敞而乾淨,樓後是山,樓前窗下綠樹紅花,悠揚的薩克斯曲《回家》盤旋著縈繞在院子上空。三三兩兩住在福利院的老人,在院門口閒逛散步,或者坐在樓前聊天下棋曬曬太陽。一切顯得閒適祥和。這是福利中心留給我最初的印象。

(二)

大雨還在繼續,關上門,就把一天一地的雨關在了外面。世界靜下來,單純而詩意。

雨還要下多久?我數次從窗戶裡伸出頭,伸出手,來試試雨的大小,想著等雨小點了,撐一把雨傘溜下樓去外面買些吃食,順便瞧瞧樓下車庫裡的那個老人。此時此刻,大雨還在繼續,一時半會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二樓樓上,長相俊美的女孩子正歇斯底里地吼著他的父親,似乎要把她吃奶的力氣還給他父母和這個雨天。她的嗓門和雨聲一起豐盈著這個老調重彈的單調雨季;樓後低矮潮溼的車庫裡,躺著她年邁的生活無法自理的祖母。去年冬季的時候吧,我幾乎天天看見那個腿腳不便利的老人孤單單坐在車庫門前曬著太陽。每每我停車路過,看見有人來,她趕緊起身跟在我身後緊走兩步,嘴裡含糊不清地對我說著“我餓了菜好吃”等等。等我上了樓,她再慢慢地踱回馬紮上去曬著寒冬裡並不溫暖的太陽,一張寫滿孤獨的臉對著車庫門繼續發呆。春節過後,我好久不見老人端著搪瓷缸站在樓道口對著二樓喊,“我餓了!我餓了!”一遍遍地向兒孫們要吃的了。也沒有看見她曬太陽。

問了一樓的嫂子才知道:那個老人完全不能走路了,躺在車庫裡等著人餵飯。可憐啊!一輩子守寡拉扯大了兒子,到老了連家也不讓進……嫂子說著搖搖頭。我心裡一陣悲哀: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老去的我們都要站在樓下像乞丐一樣向兒孫討食嗎?像流浪狗一樣被遺棄在黑黑的車庫裡等死嗎?

永遠記得那件讓我不寒而慄的事情,大約有十五年了,那時姑姑還在世,還住在單位分配給她的一套相當於老年房的小四合院裡,兩間主房,兩間配房,兩間南平房被公共過道給分成一式三份,中間一小間當過道。這樣的四合院是姑姑和另一位退休的老太太合住的,她倆每人一間主房一間配房,另加一小間南平房做雜物間。單位這麼安排是有很深的用意的——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抱團養老的意思吧!因為姑姑和那個老太太都是單身老人,姑姑多年前離婚單身,唯一的女兒又在百里之外的另一個城市,姑姑那時大約八十歲高齡了,和她同住的那個老太比姑姑還要老一點,聽說老伴去世多年,又沒有子女——更是一個孤老太太。十五年前的那個春天,我路過姑姑的單位,想起很久沒去看望姑姑了,那時也沒有電話,無法隨時聯繫。算是臨時起意吧,我折向姑姑的小院,正是春季,姑姑住的院子是小城級別最高的家屬區,周圍綠化極好,樹新綠,花嫣紅,藤蘿順著院牆攀緣而上,閃爍著油亮的光芒,一派春意盎然。姑姑的大門是用竹板做成的老式單扇門,竹板之間有很寬的縫隙。門緊鎖著,是在裡面反鎖的,我輕輕地敲門,同時喊著“姑姑,開門啦。”很久沒有任何動靜。我想可能是老太太們耳朵背聽不見,或者她們午休了。便加大力度敲得咚咚山響,後來乾脆用腳踢門。還是沒有回應。不應該啊,我嘀咕一聲,扒著門縫向裡瞧。院子裡安靜得可怕。姑姑住的一邊門全鎖著,姑姑應該沒在家。和姑姑同住的那個老太太似乎是坐在主房門口的,背直挺挺地靠在門上,腿也伸得很直,我從門縫裡看不到她的臉和上身,只能看見她的半邊背部和一截伸得直挺挺的小腿。她就那麼一直坐著,一動不動。我用突然有了不祥的念頭,用更大的力氣踢門,直到姑姑的鄰居也驚動出來了,問怎麼回事,我大體地說了一下。鄰居中男的扒著門縫朝裡看了看,說:“打110吧!”很快左右鄰居們都出來了,膽大的鄰居開始準備翻牆進去。我不想看到那些可怕的場面,就悄悄離開了。後來才聽姑姑講,那時她被表姐接走小住了一些日子。就在那段時間裡那個老太太不知什麼原因,就那麼靠門坐在地上死去了。姑姑說:“幸虧你及時發現,人們才知道,也沒有兒女,後來是侄子過來送了後。”這件事給了我內心很大的衝擊。用五味雜陳來形容不為過。原來一個人可以這麼靜悄悄地死去,可以這麼孤獨地離開,如一片黃葉一般飄然落下。可是有誰知道落葉的淒涼呢?她的孤寂,苦痛和無助有誰知啊!

(三)

今年春天吧,我住的院子發生了一件挺大的事,當時我在外地,回來後才聽說這件事。我們院子是學校的家屬區,大約九十年代中期建成的樓房,長年累月,小區樓房已經一個破敗不堪了,主要住著一些退休教師,也有一些外來租住戶,總之有些雜亂。我因為很喜歡院子裡的那幾棵很有年代感的大樹總也捨不得搬家,高大的樹冠遮滿整個停車場的廣玉蘭,幾個人合圍才摟抱過來的核桃樹,總會開滿紫色梧桐花的氣勢磅礴的梧桐樹,還有窗前的銀杏樹。

事情就出在東面的那座小舊樓裡,由於年代久遠,牆壁上粉刷的油漆斑駁陸離,木頭的門窗泅爛得七零八碎,亂糟糟的電線網線把整座樓捆成粽子一般。正是乾旱的暮春時節,大約上午十點,西二單元一樓的家裡突然濃煙滾滾,水利局家屬樓上有人探出頭來大喊“失火了,失火了,一中家屬院失火了。”緊接著有人打119,也有人打110。消防隊到了不久火撲滅了,萬幸的是,除了起火的那家,樓上的其他鄰居們並沒有太大的牽連受損,除了驚嚇。不幸的是,起火的那家,那個獨居的老太太在這場大火中不幸遇難了,我不忍心用活活燒死這樣字眼,也不忍心去描述她最後的樣子。怎麼會是一個人住呢?“她老伴去世十幾年了,兩個女兒,一個在外地工作生活,一個腦子有些問題,自然對老太太照顧不周。老太太腿瘸了,只能藉著助行器一步三挪地自己弄點吃的,還不會用燃氣灶,都是在一樓陽臺上生火做飯。飢一頓飽一頓的。恰好那天是週末,我們都在操場上樹下乘涼聊天,不然總能早發現一些。”給我講述這些的老師滿臉驚魂未定和遺憾。我不知如何作答,走到出事的那個院子,院牆被拆開了,一個巨大的豁口如一張哭泣的大嘴在向世人訴說著什麼,皴黑的牆壁,滿目的灰燼,被燒壞的縮成一團的東西遍地凌亂。我的心倏地疼了起來,眼淚潸然而下。在一場大火中,這個院子和院裡的人一同死去了,但願她的靈魂升入天堂不再受苦。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旅程,原來還要以這麼慘不忍睹的方式離開。老去竟是一件如此殘忍的事情。汪峰有一首歌唱到“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埋在埋在這春天來裡……”雖然傷感,但是還是過於唯美浪漫了些,若是改成: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埋在一場大火裡呢?現實永遠比藝術更殘忍些。

(四)

七一那天接到作協的通知到福利中心去參觀拜訪。我想,去福利中心看看,也好啊!說不定將來那兒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倒數第二站呢!走進福利中心發現這裡規模擴大了好多。無論從樓房規模及各種硬件設施的配置,還是工作人員配備,功能區職責分工都有了很大的完善,整個福利中心大致分為:護理院,護理照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臥床老人。救助站,收留一些精神異常的流浪乞討人員。還有給退伍軍人和老幹部準備的光榮院,以及為村裡低保戶和五保老人準備的公寓。資源配置最好的是子女交錢的那些老人居住的老年公寓。有空調,衛生保持得也很好。身穿粉紅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不停地噓寒問暖照顧得很周到。兩位老人合住一間房,飯後,老人們坐在樓道走廊裡聊天喝茶,其樂融融,因此老人們的氣色相當好。社會福利中心是家庭自然養老之外的養老方式的有力補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子女的生活壓力,給社會解決了難題。但是還需要加大社會監管力度,增加社會團體和個人多渠道扶持、參與、關注。確保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切實提高老年人集中養老的質量,確保老年人能真真正正地安度晚年。最好能像歌曲裡的那樣“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怎樣讓每一個老年人有尊嚴地老去和離開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問題。更是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重視的問題。畢竟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難題。同時養老制度的完善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標誌之一。“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

離開福利中心的時候,我耳邊一直飄蕩著那首歌: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眼眉低垂,燈火昏黃不定……是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老去,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明天!(趙爾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