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近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分别以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开拓者郭永怀教授,及其夫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教授的名字,命名了两颗小行星。自此,你仰望的这片星空,因他们的驻留有所不同。仰望他们,就是仰望一个时代、一个英雄和一段传奇。如果你还不熟知他们的名字与生平,希望此刻不算太晚↓↓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元勋 郭永怀

1968年12月5日凌晨,

北京城曙色未白,寒气逼人,

一架即将着陆的飞机突然失去平衡,

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

玉米地一头扎了下去。

“轰”一声巨响,火光冲天,

现场惨不忍睹……

唯一的幸存者回忆,

飞机剧烈晃动时,

他听到一个人大喊:“我的公文包!”

后来的事,就不记得了。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在烧焦的尸体中,

有两具格外引人注意,

因为他们紧紧抱在一起,

当救援者尝试把他们分开时,

才发现两人血肉之躯护着的——

是一个皮质公文包,完好无损。

里面装着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

关乎国家利剑的锻造。

危急时刻做出这近似本能之举的,

就是59岁的郭永怀

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郭永怀

消息传到国务院,

周恩来总理失声痛哭,良久不语,

随即下令彻查这一事故。

“生和死,就那么十秒钟!”

钱学森听闻泪涌,

与他最相知的“书呆子”师弟没了……

1956年受到钱学森召唤回国前,

郭永怀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

航空院的“三大支柱”之一,

师从“航空之父”冯·卡门。

自十几年来所遨游的学术前沿

全身而退,

其代价不言自明。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郭永怀与妻子李佩

妻子李佩记得,

“许多朋友都劝他,

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

孩子将来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

为什么总是挂记那个贫穷的家园呢?

老郭说,家穷国贫,

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

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

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郭永怀与康奈尔大学同事

为了不让移民局再有借口妨碍回国,

素来沉默的郭永怀

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

在为自己举行的欢送野餐会上,

他把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

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

在场的同事、学生无不为之叹惋,

要知道,“这颗罕见的聪慧大脑留下的

任何思考印迹,都值得恒久珍存。”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郭永怀(前排居中)与钱学森(前排右一)

国家的需要,

就是郭永怀选择的方向。

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

他承担起自主研发原子弹的

力学保障工作。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郭永怀累瘫在试验现场……

在他牺牲之后的第22天,

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不到两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纪念邮票《中国现代科学家(六)》之一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

唯烈士郭永怀一人的研究成果,

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三个领域均有覆盖。

那个被护在胸前

装着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的公文包

连同郭永怀的名字,

化作熠熠夺目的勋章,

后人见之,缅怀之敬仰之。

传奇 李佩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据同事回忆,

得知丈夫遇难噩耗的李佩

极其镇静,偶然发出轻轻叹息,

克制到令人心痛。

她尽可能让家里的布置保持原样,

“就好像他仍旧在家一样”,

那架从美国带回来的钢琴还在原处,

他们曾在这架钢琴边

听女儿弹奏美妙的乐曲……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李佩一家三口

此后几十年来,

李佩几乎从不提起“老郭的死”,

没人说得清,她承受了怎样的痛苦。

只是,她有时呆呆地站在阳台上,

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郭永怀与李佩在康奈尔

更大的生活湍流

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

他们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

她默默收好女儿小时爱玩的布娃娃。

几天后,像平常一样,

她又拎着收录机

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

只是声音沙哑。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李佩一家三口

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

她就自己编写,每次上课,

带着一大卷油印教材发给学生。

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

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外国教授称她

“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她还和李政道一起推动了

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

帮助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年轻时的李佩

1987年,李佩退休了,

她高兴地说,坐公交车可以免票了。

赋闲在家还是弦歌不辍?

对她来说,从来不难选择。

70多岁学电脑,

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

晚年的她用10多年,

开设了600多场比央视“百家讲坛”

还早还高规格的“中关村大讲坛”。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几年前一个普通的夏日下午,

李佩去了银行,把60万元捐给

丈夫生前所在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没有任何仪式,

就像处理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

“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她说。

毕生积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丈夫那些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藏品……

在她眼里,没什么是不能舍弃的。

钱、年龄对她而言,

都只是一个数字。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很少有人当面

对她提及“孤独”两个字,

她说:“我一点儿也不孤独,

脑子里好些事。”

多年交往中,她的学生感觉

这个老太太淡定极了,

从没慌慌张张、一丁点邋遢的时候。

“一个人从战火中走出来,

走过大半个地球,

中年丧夫,老年丧女,

还有什么让她‘不淡定’、‘不沉静’?”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

有多少是她的学生。

渐渐地,人们不再叫她“老师”,

而是尊称她为“先生”,

说她“比院士还院士”。

去年1月将满百岁时,

她被时间的湍流卷走了……

可卷不走的,是她清逸的身影,

一部读不完的“传奇”。

应李佩先生遗愿,

与阔别近半个世纪的爱人合葬,

二人从此安然长眠于苍松翠柏之下。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生活对于他们,

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当生活向你发出邀请函,

你回之以何?

以眼泪?以怨恨?以沉默?

或是以勇气?以从容?以热情?

《生活的邀请函》

(节选)「加」奥雷阿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我不在乎你如何谋生,

只想知道你有何渴望,

是否敢追逐心中梦想。

我不关心你年方几何,

只想知道面对爱情和梦想,

你是否会无所保留,

像个傻瓜般投入得透彻。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生命的背叛,

在你心口上划开缺口,

热情逐日消减,

恐惧笼罩心田。

我想知道,你能否和伤痛共处,

用不着掩饰,或刻意忘却,

更别把它封堵。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我想知道,

你能否和快乐共舞,

翩翩起舞,无拘无束,

从嘴唇,到指尖,

到脚趾头都把热情倾注。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这一刻,

忘记谨小慎微,现实残酷,

忘记生命的束缚。

我想知道,

你能否从每天平淡的点滴中

发现美丽,

能否从生命的迹象中

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我想知道,

你能否坦然面对失败,

——你的或者我的,

即使失败,也能屹立湖畔,

对着一轮银色满月呼喊:

“我可以!”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我想知道,

当悲伤和绝望整夜踟蹰,

当疲倦袭来,伤口痛彻入骨,

你能否再次爬起来,为生活付出。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我不关心你认识何人,

为什么在此处。

我想知道,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时,

你是否敢和我一起,

站在火焰中央,凛然不怵。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我不关心你在哪里受什么教育,

我想知道,当一切都背弃了你,

是什么将你支撑着前行。

我想知道,你是否经受得住孤独,

空虚时,你是否真正热爱独处。

悦读|愿有一颗星,以你之名眨眼

闽西姐姐

凝聚妇女,服务妇女

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