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须防“秋老虎” 排出“湿”毒再进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今日21时31分,立秋至。“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收获的季节来了。当然,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各地依然很热,除了要提防“秋老虎”,初秋最重要的事就是汗蒸排湿毒!

【一夏无病三分虚】

“立秋处在中伏和末伏之际,暑气仍存,天气不会马上凉爽起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一夏无病三分虚”,李艳玲提醒说,经过苦夏的煎熬,人们的脾胃普遍较弱,所以不可大补,如果盲目大量、过量进补,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很可能无法承受,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食后饱胀、腹胀腹痛等问题。因此,贴秋膘之前,最好把脾胃调理到位,可多食用润肺、生津、利湿、健脾的食品,如莲藕、薏苡仁、红小豆等,也可煮成粥喝。

【贴秋膘前先汗蒸】

初秋最重要的事就是汗蒸排湿毒!

疏通经络:汗蒸热量增加易加快经络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

活血化瘀:汗蒸可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改善人体代谢;

祛风除湿:通过汗蒸可温经通络,可祛除体内寒湿,风寒受凉之人可汗蒸以适当排汗祛除寒气。

风寒湿性的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中风偏瘫等;

亚健康人群:平素工作压力过大,经常熬夜,易疲劳之人,适当汗蒸可缓解压力,使身心放松;

皮肤暗沉的女性:汗蒸可疏通经络排毒以使女性皮肤水分充足,以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身体怕冷的人群:平素身体怕冷,受凉后身体不适的人群,可适当汗蒸以温通经络,改善症状。

有出血倾向的人群不适宜汗蒸,汗蒸时因热量增加会加快血液运行,血流增多,对于有出血倾向者出血风险性增加,同时,包括女性月经期间,汗蒸易导致月经量过多。

老年人不适宜汗蒸,中医认为老年人多气虚体弱,汗蒸时老年人易大量汗出耗伤体内津液,严重者可产生昏厥。

幼儿不宜汗蒸,儿童一方面受热后体温较成人上升快,随之体内循环加快,不利于儿童健康,另一方面儿童皮肤细嫩,高温易使儿童皮肤灼伤。

男性不育者不适宜汗蒸,一般精子的生存温度低于体温,汗蒸温度过高,不利于精子存活。

另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甲亢、传染性皮肤病及其他不耐热的人群不适宜汗蒸。

汗蒸每次40-60分钟为宜,一周不超过3次,温度在40-50度之间对人体最适宜,温度不宜过高。

每次汗蒸不宜太久,如果汗蒸期间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马上中止离开汗蒸房;

汗蒸之前洗澡,汗蒸后1小时之内不宜洗澡,因汗蒸后毛汗孔打开,此时洗澡易感冒;

汗蒸之前和汗蒸时喝一些温水,汗蒸完及时擦干身体,不宜在汗蒸后马上进食寒凉类食物;

女性汗蒸前应先卸妆,避免化妆品堵塞毛孔;

不宜空腹或过饱时汗蒸。

汗蒸能够达到降脂减肥的目的,人体脂肪在40℃时更易溶于水中,汗蒸时的温度,有利于排汗加快身体代谢,消耗多余脂肪,以达到减肥目的。

【贴秋膘不局限在饮食上】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增加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以肉贴膘”。

不过贴秋膘也要有度,中医专家杜起介绍:“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凉爽,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往往多于散发的热量,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因此有肥胖问题的人,在秋季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外出活动。”

杜起表示,其实“贴秋膘”不只是局限在饮食上,在秋天里收敛气机,藏精补精(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是最好的“补”。

杜起表示,“人在秋天,神气要内收,以便使自己的身体与秋天的气机相适应。如果急躁发怒、伤感,加上秋天的燥气,容易伤肺。所以人在秋天要精神内收,心气平和,方能平缓秋天的肃杀之气。早晨,闻鸡起舞,可以收摄阳气,让阳气多一些生发;傍晚,天地的气机开始收敛,人也要早点休息。倘若违反了自然的规律,就会损伤肺气。人的形、神要在秋天收藏好。”

【秋季可食这些药膳】

蜂蜜白萝卜饮

白萝卜400克,洗净去皮切碎,用洁净纱布包好榨出汁,每次取60毫升加蜂蜜一匙,调匀吞服,一日三次。连服3-5天。本方对便秘者疗效更佳。

杏仁炖雪梨

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一个洗净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加冰糖20克,放水适量,置锅内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连服3-5天。

【秋季养生小贴士】

一、立秋处暑之时,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常会出现咽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干咳少痰等“秋燥”的症状。这时应多喝水,注重滋阴润肺,减轻秋燥对人体的伤害。

二、立秋之后由于气温多变,也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节。因此,当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三、平时要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感冒流行时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四、平时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预防感冒。

五、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气温较高,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往往有乏力、 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初秋时,应通过清热、利湿、健脾等方法调理脾胃,以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

【漫谈节气:你知道立秋分早晚吗?】

立秋,是四个标志季节变化的大节气之一,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标志。民间在立秋时有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认为立秋早晚预示接下来的天气。民间谚语称:“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关于立秋早晚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早立秋和晚立秋是指立秋当天的时间点。如果是在0点-12点之间立秋为早立秋,则立秋之后天气就会十分凉爽;而12点-0点之间立秋为晚立秋,那么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天气仍会暑热难挨。不过立秋时刻在一天当中的早晚恐怕难以影响节气物候。

第二种关于立秋早晚的说法,则是根据我国的古代历法也就是阴历来说的。我们在前面的节气专题中介绍过,节气是按照阳历来制定的,而阳历是按照太阳公转确立的。立秋的时间在阳历中比较固定,都是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而我国古代通行的立法是阴历,是按照月亮月相周期而定的,阴历与阳历在时间上就有可能差很多。老百姓以阴历7月为标准,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到阴历7月,那么就称之为早立秋;若已经进入到阴历7月,就称之为晚立秋。

2018年立秋的准确时间为8月7日21时30分34秒 ,从立秋的时刻上看,属于晚立秋;而从立秋的历法来看,是农历六月二十六,属于早立秋。到底是“凉飕飕”还是“热死牛”,我们可以来共同验证一下。

综合自人民网-人民健康网、新华网、华商报、浙江在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