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40人|章華妹 中國「第一號」個體戶

改革开放40年40人|章华妹 中国“第一号”个体户

文 徐忠友

溫州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還有另一個稱謂是“中國民營經濟的風向標”,這與溫州人具有“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分不開的。章華妹從18歲開始擺攤做小生意,到拿到“中國第一號個體戶”營業執照,最後自己創辦了公司,變成一位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溫州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中國個體戶的代表性人物。她的人生經歷不僅精彩,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鉅變的縮影。

溫州姑娘章華妹在家門口擺起了小攤

1961年,章華妹出生在浙江省溫州市區鹿城區解放北路83號一個普通居民家庭裡。在她出生的日子,正遇上我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們普遍都吃不飽飯。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前面有一個姐姐、5個哥哥,全家9口人的生活僅靠父母每月幾十元的工資勉強支撐。往往是這個月還沒結束,錢除了還人家的債外就花完了,還得繼續向人家借錢過日子(相當於現在人講的“月光族”),真是度日如年啊!

章華妹小學畢業以後,有一天爸爸對她說:“華妹,你姐姐已經出嫁,你媽媽生病住院,家裡要有人陪護你母親,你就不要上學了。”就這樣她輟學了,照顧媽媽的重任落到了14歲的她身上。

溫州山高地少人多,自然條件較差。那時候城裡年輕人的出路要麼考上大專院校,畢業後國家給分配工作;要麼招工,可工廠和商店招工名額和編制很少,大多數都是“一個蘿蔔頂一個坑“,父母退休後子女才能頂職上班;還有沒招工、沒職頂的就在家中待業,或者居委會給安排一些臨時幫工什麼的,掙點生活費。章華妹輟學後,頂替父母到工廠上班的機會又給了兩個哥哥:她爸爸退休後由她四哥頂職,她媽媽退休給她五哥頂替,就她沒有工作了。

上世紀70年代末,粉碎“四人幫”後的中國經歷了一個歷史的轉折期,“冬眠”了幾代經商意識的溫州人彷彿在一剎那間全部激發了。為了改變生活的現狀,他們開始重新審視生活的環境,並努力尋找出路,一些人開始試探著“偷偷摸摸”地做起了小生意。

章華妹的父親在解放前就做過布匹生意,而且很善於“經營”。他在5個孩子中,首先讓小女兒出來做生意,一方面是出於生活的壓力,可以讓章華妹在家照顧母親的生活;另一方面就是章華妹在家待業總不是個事,頂職已不可能,招工也沒機會,還得找份工作。他仔細觀察後發現章華妹身上有一種天然的經商氣質,比如她待人很和氣,做生意的人和氣才能生財嘛。

為了自己的生活和減輕家庭的負擔,還有父親的囑託,18歲那年初,在家待業的章華妹開始學有些生意人的樣子,把一張小桌子擺放在自家門口,放上幾毛錢的生活日用品,做起了賣針線、紐扣、錶帶、毛巾、手帕、襪子、鞋墊、電池、紀念章等零用品的小生意。

有道是:“萬事開頭難。”從沒做過生意的章華妹剛開始擺攤後,便遇到了一個最大的難題:因為中國改革開放是從農村實行“分田到戶,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的,城市的改革還沒有展開,黨政機關對城鎮和工商業的管理方式,變化還是不大。最初像章華妹這樣做小生意,是不被市場管理部門允許的。當時溫州與各地一樣設立多個“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就是管理市場的。“打辦”人員經常到大街小巷巡邏,看到小商小販們,一旦抓住要麼罰款,要麼就是沒收商品。因此,只要見到“打辦”的人來了,他們就趕緊要把東西拿起來藏在家裡,或者就跑到巷子裡躲藏起來。

除此之外,當時做小生意的人是偷偷摸摸地在做,不是一個體面的職業,所以社會上有些人眼中還瞧不起做小買賣的自由職業,多數人羨慕在黨政機關、國營企業甚至集體企業工作。對18歲的姑娘章華妹來說,還是見人有點羞澀愛面子的時期,她在外面擺地攤,見到同學、朋友還有點難為情,還有幾位同學,看到她在擺攤時,他們把臉很快就轉過去了,當時自己也總感覺頭都抬不起來。但是做了一段時間,她發覺每天還有幾塊錢進賬,感覺特別高興,便自我安慰:“人家上班賺錢,我這也是賺錢,只要自己想開了就好了!”

因此,章華妹便頂著外部壓力、排除心理障礙,一天又一天地堅持了下來。

改革开放40年40人|章华妹 中国“第一号”个体户

領到了中國第一份個體戶營業執照

章華妹一邊好像做“地下工作”一樣地做著小生意,一邊則在想“什麼時候才能堂堂正正地搞經營”。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第二年,按照中央政策允許各地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個體勞動。1980年7月11日,當時代行政府職能的“溫州市革命委員會”又簽發了《關於對個體工商戶舉行全面登記、整頓、發證工作的報告》。

有一天,剛成立不久的溫州市工商局鼓樓工商所工作人員告訴章華妹:“現在國家政策放開了,私人可以做買賣了。”剛開始,章華妹曾有過不解:“這些工商所的人原先就是‘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的,以前曾經查過她做生意。現在換了大蓋帽和藍衣裳,會不會到時又變臉?”所以,她還是沒有動心。

又過了不久,鼓樓工商所的工作人員又來告訴章華妹一個好消息:“現在做小生意合法啦,你可以申請營業執照了。”此時章華妹心裡還有疙瘩:“申請了營業執照就會留下了做生意的證據,萬一以後又開始‘割資本主義尾巴’,自己等於很方便就給他們抓現行無路可退了。”她打算問問父親後再作決定。

關鍵的時刻,社會經驗豐富的章華妹父親出來為女兒壯膽了。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女兒:“華妹,你原來提心吊膽地做生意,那是因為國家沒有出臺好政策。現在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了,而且出臺這樣的好政策,讓你申領營業執照,你今後就不用東躲西藏,而是可以合理合法地做生意了,你趕快去申領吧,這個東西對你以後做生意大有益處。”

聽了父親的一番話,章華妹如釋負重。第二天,她就去鼓樓工商所,領了申請表格填寫好個人信息,再送到鼓樓工商所,完成了申請工商營業執照的註冊工作。1980年12月11日,章華妹就領到了改革開放以後、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發出的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工商證字第10101號。這張由溫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頒發的且已經發黃的紙上,用毛筆寫著姓名:章華妹;住址:解放北路83號;設立或流動地區:同上;生產或經營範圍:主營小百貨;經營方式:零售;開業日期:1979年11月30日。下面還貼有一張章華妹的黑白小照,且蓋有浙江省溫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紅色公章,發證日期是:1980年12月11日。這份在今天在表面上看來普普通通的工商營業執照,背後卻折射出展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據時任原溫州市工商局個體經濟管理科科長陳壽鑄介紹,1980年,溫州市發出全國第一批個體營業執照,共1844張。這在當時是個改革開放的創舉,很快就引起全國關注。

那年章華妹21歲,她不知道自己在偶然之間成了“中國個體戶第一人”。在她的的印象裡,自己多年來一直在這樣生活,平平靜靜,做好自己的生意。後來在浙江電視臺和溫州當地媒體記者在做改革開放尋訪中,她才得知自己成了“全國第一號個體戶”工商業營業執照申領者,她一下子還沒適應過來,還不明白有什麼好處。只知道後來認識她的越來越多了,到她店裡購貨的人也越來越多了。2013年,她的那張營業執照還被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組列為國有單位收藏的可移動文物,她才知道原來那張營業執照還真是個“寶貝”。浙商博物館創建時,這張“中國第一號個體戶”營業執照,便被珍藏在展櫃中供人觀賞。

改革开放40年40人|章华妹 中国“第一号”个体户

艱苦創業成為個體戶的代表人物

章華妹等第一批1844位合法的個體經營戶在溫州誕生後,從溫州市區的解放北路到五馬街,再到百里坊,小商鋪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一下子繁茂起來。小買賣得到了政府的承認,大家也開始慢慢放開了自己的手腳。

章華妹從此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做生意了,她增加了進貨量,不僅賣針頭線腦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小用品,也賣揹包等大件的東西,品種也增加到幾十種。小攤擺滿後,她乾脆就把窗戶改成一個鋪面一樣,方便做生意。更讓她高興的是,她每月的收入,比在黨政機關、國營企業上班的幹部、職工還要高。

溫州有2000餘年的建城歷史,歷史上以造紙、造船、鞋革、繡品、漆器著稱。早在北宋時成為當時的港口重鎮,被朝廷闢為對外貿易口岸,南宋時海上貿易尤其發達,是四大海港之一,長期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在改革開放後,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山與海賦予溫州人開放、冒險、吃苦耐勞、敢闖敢幹的精神。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初,當改革的春風慢慢浸潤神州大地的時候,溫州的私營經濟已然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他們“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想盡千方百計、走過千山萬水、說過千言萬語、經歷千辛萬苦,取得了良好的業績。1981年,溫州出了“電器大王”胡金林,年營業額高達120萬。1982年,溫州的個體工商企業超過10萬戶,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章華妹也從讓人瞧不起的小商販,迅速變成了“萬元戶”。

章華妹22歲那年就結婚了,老公餘新國24歲,是一個單位的職工。1982年章華妹結婚後,按溫州當地的風俗,孃家的店是不能陪嫁的,便移交給哥哥來打理,她繼續替家裡看店面,父親給她每月150元工資。1985年,章華妹的兒子出生後,家裡開支大了,促使她想自己出來開店創業。考慮到哥哥做的是紐扣生意,所以最初她不能做紐扣生意,那樣要和哥哥搶生意,會讓哥哥等家人感覺不好的。後來,她的丈夫餘新國去廣州出差,發現當時廣州生產的訂在衣服上閃閃發光的珠片,在溫州卻沒人做珠片生意,這無疑就是填補空白的商業機會。於是,章華妹便去銀行貸款1萬多元,又向哥哥借了1萬多元錢,他老公也辭職了,與她一起開始全新的創業。結果夫婦倆的珠片生意一做就是5年多,不僅銀行貸款還了,還買了1萬多塊錢的房子。後來,在溫州老城區的解放北路,慢慢做珠片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章華妹的哥哥也開始做了,於是章華妹夫婦決定轉變方向。

創業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剛開始章華妹投資皮鞋生意,把多年積攢的幾萬元資金全部投進去了,結果辛辛苦苦的血汗錢全賠進去了。當時虧了錢夫婦倆心裡真是難受,但章華妹依然非常開朗:“虧就虧了,不虧就不能賺,一切重新開始!”

上世紀90年代初,溫州一直面對著外界對其私營經濟比重過高的指責和“姓資姓社”的爭議。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中國的改革開放力度全面加大並邁入新階段。溫州的民營經濟得到上至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下至社會各界的普遍承認,發展速度也更加快了。1994年,溫州永嘉橋頭的紐扣市場已紅火起來,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紐扣都從這裡進貨,小小的紐扣遠銷國內外,開紐扣店的人很多,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影響哥哥的生意了。他們很快在溫州市區妙果寺市場租了間10多平方米的店面,再次投資做紐扣批發,生意做得如魚得水。1997年,在還清債務後,他們花30萬元買了一輛桑塔納,成為令人羨慕的“有車一族”。從那時起,章華妹一家的生活上了一個新臺階。

2004年11月,當中央電視臺要舉辦“中國十大最具有經濟活力城市”頒獎典禮前夕,先是溫州市工商局的領導給章華妹打來了電話,希望她能參加晚會。隨後溫州市政府幹部又給她打來電話:“希望您能參加,因為其他人可以不參加,但你是第一個領取個體營業執照的人,請務必參加!”在中央電視臺的頒獎晚會彩排時,章華妹說自己都不知道說什麼好,晚會舉行的前天晚上,她整個晚上都沒有睡好。第二天她與南存飛(溫州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的弟弟)、鄭勝濤、周大虎、黃正瑞等人以溫州五個“全國第一”之名登上央視舞臺。站在她身邊的都是溫州的大老闆,她當時緊張得腿都抖了。可在丈夫餘新國眼裡,妻子雖然上臺時有點緊張,聲音有點發顫,他在電視上看的時候,都替她擔心,但妻子已經表現得很好了。她事後也激動地說:“我只是一個普通個體戶,能上中央電視臺真的讓我感慨萬千。我真的想一直做個體戶,以前也想過辦大公司,但是個體戶自由,蠻好的。”

從那以後,使章華妹從數以幾十萬計的溫州個體戶中“一夜成名”。2007年,隨著生意越做越大,章華妹把店鋪搬到溫州市區人民西路,面積也從十幾個平方米擴大到200多平方米。2008年,她註冊成立了“溫州市華妹服裝輔料有限公司”。章華妹成了華妹服裝輔料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偉星”紐扣溫州總代理,主要做紐扣、拉鍊等商品批發,生意十分紅火。

2016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了出席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暨紀念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成立30週年座談會代表,章華妹也身在其中。當時總理走到她面前時,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特別向總理介紹說她是全國第一個拿到個體工商營業執照的章華妹,總理很親切地問她:“你現在做什麼,做得怎麼樣?”她笑答:“現在做紐扣批發生意,企業已有中等規模。”總理說:“很好、很好!”儘管對話十分簡短,但她握著總理的手,聽著總理讚許、鼓勵的話語,妹心情無比激動。隨後李克強總理還在合影前對代表們說:“個體工商戶創造了社會財富,是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家應該感謝你們!”

如今,在名牌林立的人民西路有幾間“中國的第一個體戶”章華妹的店鋪,店鋪的突出位置懸掛著一張“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暨紀念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成立30週年座談會代表”的600人大合照,其中也有她的影姿,還有就是她的工商工營業執照。另有寫著“中國第一家個體工商戶、見證改革開放光輝歷程”兩行大字的牌子,鑲嵌在章華妹公司東西兩側的牆壁上,折射出店主與改革開放非常密切的關係。

從改革開放初期領到“中國第一張個體戶工商營業執照,章華妹到如今已第四次更換了營業執照,最近一次她領到的是“多證合一”營業執照。從18歲出來當個體戶,到如今她已把生意轉給了兒子餘上京打理。回想起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在自己身上和身邊的往事,章華妹心情激動地說:“如果不實行改革開放,像我這樣當年在家待業的年輕人連吃飯也成問題;實行改革開放後,像我們這些個體戶,基本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還有相當一部分個體戶‘鳥槍換炮’,後來成為大公司的老闆。今天個體和民營企業已經佔到中國市場主體總數的94.8%,創造了全國60%的GDP,這就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就是其中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改革开放40年40人|章华妹 中国“第一号”个体户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