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器的声音

早在距今6000年以前的新时期时代,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发明了制陶(红陶、黑陶、彩陶、硬质陶),在制陶工艺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到距今3000年的商周时期又发明了釉陶,即原始瓷,又经过1000年的过渡,技术更加成熟,我国古代的窑工们,精选原料,改进窑炉,提高烧成温度,逐在汉、三国、魏、晋时期完成了陶向瓷的过渡,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汝窑器的声音

从北魏以至北宋,窑工们把釉层加厚,釉层厚度由0.01毫米增加到0.1毫米,烧出了光润的釉面,但胚体不够致密。据专家们测试,宋代汝窑器的胎,吸水率高达17%,未完全瓷化,空隙大,胎质处于生烧或半生烧状态,所以声音很短,这时南方的瓷器,坯体因引入了瓷石,坯胎就含有了溶剂,瓷胎比较瓷化,呈半透明状态,声音悠长清脆。

汝窑器的声音

后周时期柴荣所建的柴窑,据《归田集》明刻卷十一第12页记载《汝窑花觚》说:“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罄,世所稀有,得其碎者,以金饰为器”。因见不到柴窑传世品,书中记载无从考证,从收藏宋代汝窑器的目的出发,追究汝窑器的声音短是应该的,若站在复刻的角度上,孟玉松大师认为要做到“薄甚亦难得的高仿瓷”就必须有坚硬的胎体,声音长一点无可厚非。

汝窑器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