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門:「1」輸在起跑線上的人

思維門:「1」輸在起跑線上的人

稻盛和夫創辦兩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他提出:人生的結果=思維*熱情*能力,其中思維最關鍵,存在正負值,可以從-100到+100。

從-100到+100,-100的人如何成功?也就是思維決定命運了,成功者的共性是思維優秀。

中國有一種特別糟糕的教育,就是要贏在起跑線上,其實以我看,成功和起跑線關係不大,和思維關係最大。

我小學一年級因為掛科太多,復讀了一年,你沒看錯,我小學一年級就復讀了,我7歲之前在農村,農村對教育也不是很重視,但是還是很丟臉啊,我當時也是全校的笑柄,我是一個完敗在起跑線上的人。好在我家裡不太在意,所以我也不在意。後來7歲搬到上海之後,家裡有一個變化,就是我哥哥特別喜歡買書,買了很多很多書,我就一直看他買的書。然後我有一個同學家裡也有很多書,我就經常去他家看書。一個小學我看了幾百本書,我哥買的書當然是不適合小學生看的,但是沒辦法,我買不起書,只能把他的書都看了一遍。

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大量的閱讀導致我思維蛻變,小學到三年級起我就開始習慣和年齡比我大的人交朋友。這裡插一句,我覺得猶太人特別優秀,容易獲得成功,就是因為猶太人特別重視讀書,會在孩子從床頭做一個書櫥,放滿各種開啟思維智慧的書籍,所以如果你有孩子,不妨模仿猶太人。

我小學成績就變好了,一直是前列,漸漸的基本都是第一,但其實我只在學校學習,放學了就基本不學習了。從一年級看起來像個智障,到掌握學習的方法論,來自於通過海量閱讀導致的思維蛻變。

初中我又一次輸在了起跑線上,因為痴迷於看武俠小說荒廢掉兩年半,預備班到初二上學期我從來不聽課,都在看小說,成績是全年級倒數。我到初二了,也是全班的笑柄,因為我連老師和同學的名字都不知道。到初二上學期末家長會,我媽媽感到太丟臉不願意去參加家長會,我哥去參加,老師說你們家孩子從現在開始好好學,努力一下,應該可以考上中專。

因為新來的英語老師對我的激勵,我特別喜歡這個老師,不想讓她失望。從初二下半學期開始奮發圖強,所有課對我來說都是從預備班的書開始重新學習,初二下學期學期我考到班級第三,初三上學期末考到了班級第一,年級第二。年級第二是因為我天生沒有方向感,學不好地理課,記憶力不好,考不好政治課和歷史課,我在主科上基本都是年級第一。

初三上學期我所有參加的競賽都過了預賽,物理競賽拿了二等獎(沒有接受輔導,全校唯一拿獎的),象棋比賽還拿了二等獎(報名之前從未下過象棋),這兩個獎老師也特別意外。

中國孩子的作業太多了,老師很喜歡用題海戰術,導致很多同學都每天做題到晚上11點,為了應付老師的題海戰術,我做題特別快,我會用歸納法歸類各種題型,每類題型我都追求解題思路最優,一定要想出步驟最少的方法,這樣後面大量的同類題目就可以少寫很多字。題海戰術逼得我熟練的掌握了歸納法,並且始終追求最優解決方案。我基本力求在學校就做完作業,回家就開始學習新內容。這樣我答題越來越快,後來100分鐘的考試我一般都在45分鐘交卷。

到初三上學期考完我已經是全校偶像,我是一個用來激勵的案例,你們看那個誰誰誰啊,之前是年級400多名的垃圾,但人家很努力上進。。。很可惜,從來沒有人讓我去分享過學習方法論。所以沒有人知道我每天睡覺的時間是9點半。我覺得我完全可以辦一個應試教育培訓,解救同學們。

初三的經歷,讓我思維進一步蛻變,初步形成了方法論的思維。這樣的思維,就讓我無論學什麼,都特別快。我覺得我最大的不同,別人的精力在做上,而我的精力都消耗在想(怎麼做)上。

我始終不是一個好學生,極度討厭應試教育和洗腦教育,所以初三下學期,繼續為了英語老師保持在學校學習的精力之外,我開始看諸子百家和歷史,這讓我深深的愛上了中國傳統文化,我愛國也是因為愛中國文化而熱愛。

高中我也輸在了起跑線上,高二讀完,沒人相信我能考上重點大學,因為不愛學習當時成績班級倒數,我高三在我媽媽的督促下開始認真學習,然後在最強項物理發揮失常的狀況下,考入了同濟,我的成績可以進復旦或交大,但是我選了同濟,因為它離家很近,而且是一個足球氛圍非常好的學校。

我特別喜歡足球,但在足球上我也輸在了起跑線上,我初三下半學期才剛開始接觸足球,高中才開始經常踢球,足球在常識上來說是必須從娃娃抓起的,我認識的踢得好的,基本都是不到10歲就開始踢球了,而我16歲才開始踢球,也沒有教練教我,完全靠自學。

方法論的思維也被我應用在足球上,我這幾年一直在推廣的投資能力圈的自我量化,其實來源自一款足球遊戲,叫做冠軍足球經理,它是把所有球員的能力數據化,比如一個球員他的頭球能力多少,過人能力多少,射門能力多少,防守能力,搶斷能力,對抗能力。。。然後這些數據是可以通過訓練和比賽來成長的,如果不好好訓練,也會降低。

我在大一的時候,就開始把這套能力圈自我量化用在自己的訓練和比賽上,也用在分析對手上。很多人無法理解我大學時期掌握的射門能力,其實量化思維會讓你的每個細節都不斷的優化。足球是高對抗運動,我平時訓練身體不平衡狀態下的射門,這樣我射門的節奏會非常快,我在訓練時就刻意訓練高速跑動和過人瞬間射門,接高速地面或半高傳球直接打門,在身體因對抗摔倒瞬間射門,也會訓練各種世界級射手的射門技巧。

有一次我和同濟足球校隊的4對4小場比賽,我方有三個同學,但是他們平時從來不踢球,他們只負責防守和把球傳給我。這看起來是一場實力很懸殊的比賽,我同學應該都認為是必輸的。我們踢小場球門是擺的很小的,一米多點,而且小場不許射高球,射門不能過膝蓋。在這種條件下,不會射門的人是很難進球的,更不用說進很多球。校隊人高馬大的站在門前,從他的心理上,他基本都可以擋住所有的射門。

結果我發揮的特別出色,在45分鐘的時間28腳射門踢進了24個球,24個進球中,有8個是穿檔,這8個穿襠球是我刻意的,因為校隊的人條件反射能力出色,球門這麼小,讓他降低反應速度就很重要,連續進穿檔球讓他在我每次射門的時候,都要遲疑一下再反應。能被我這麼短時間進這麼多,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第一次遇到我,不知道該怎麼防守我,而且我們一般是6對6,7對7,甚至8對8。4對4人對我來說很有利。

我的球風非常簡潔,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如果一個進球很複雜好看,那是因為必須要做那些動作,其實我早已掌握了類似外腳背弧線球這樣花哨好看的射門技巧,但是平時基本不用。另外我從來不慶祝進球,完成一個進球之後,馬上會全力以赴的想辦法進下一個球,不夠強大的對手,或強大但不太瞭解我的對手,很容易在4至7人對抗的小場比賽中,被我一個人打蒙。一般當我快速上演帽子戲法之後,對手會蒙掉,這時候是進球特別容易的時候,基本就是刷數據了,進到7,8球,對方基本就徹底放棄抵抗了。以上種種是我創造大學期間神奇的進球數據,4年進3萬多球的原因(小場,不是大場,大場誰也做不到)。

從業餘足球愛好者的角度,我在大學期間毫無疑問是頂尖的,當然和職業選手沒法比,但是考慮我16歲才接觸足球,短短几年就成長為一個出色的業餘球員依然是很罕見的。只是勤奮是做不到的,還是因為思維,與眾不同的方法論思維,讓我在學習也好,遊戲也好,進步速度都是按天來計算。大學期間能力圈自我量化,是我在方法論思維上的一大突破。這個在我後來的投資生涯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我一直是一個輸在起跑線上人。有很多人問我,我已經30歲了,我已經40歲了,我現在開始學投資,或者去做一件有挑戰性的事情會不是太晚了,這還是應試教育導致的起跑線思維。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是起跑線嗎?其實是思維。

先寫到這吧,你們要是覺得有價值,我會繼續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