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考试44分被录取,哈尔滨烟草公司回应称“笔试成绩不做参考”这件事?

张菲红


垄断行业待遇优厚,而烟草更是旱涝保收,在就业压力山大的现在,能进这样的单位,那是相当的不错。



为什么高分得没进,反而低分的录了?不用想,应该是此次考试就是为某个内定的人设的。上面要求进人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但是,内部人员可不那么想,他们就借考试选拔的外衣,行内定的事实。



一般来说,文化考试分数比例和面试分数比例早在考试之前就明白告知。而烟草的考试,居然文化考试不算数,的确说不过去,既然不算数,就应该不考,既然考了,就应该要算分。

因此得出结论,此考试有猫腻!


文轩阁


目前在国企、央企这样大企业的待遇更加丰厚,也符合家长对子女工作的预期,所以在招聘过程中,求职者之间的竞争想当激烈,如果想要顺利进入企业,必须经过笔试、面试和体检等多个环节。


在本次事件过程中,有笔试成绩更高的求职者被拒之门外,而笔试成绩仅有44分的求职者被录取,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表象,虽然当事公司回应了大众疑惑,表示“笔试成绩不做参考”,但是依然很难让大众满意。


细读本次的《招聘公告》,其中明确表示,根据笔试成绩确定面试的人员名额,再根据面试成绩,确定最终人选,所以他们的操作并没有违反相关的规定。并且在其他求职者提出疑惑的时候,哈尔滨烟草公司迅速的给出了回应,包括这位求职者的面试视频,并没有作弊等不公平因素出现。


而且,很显然考试流程如此设置,对于求职者的要求更多的是灵活应变能力,笔试只是对综合素质的考核。这也提醒我们的求职者,笔试成绩作为基础,面试成绩作为关键的考核流程,是否有十分的把握,控制面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准备求职之前,要仔细考虑是否要报考,以及是否有相应结果的心理承受能力,再做打算,避免期望太大,失望越大。


最后,也希望我们所有的求职者可以端正自己的心态,所有的考试中,都是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与其一味的怨天尤人,到不如认真的学习,积攒个人的实力,终会遇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同时也希望我们这类大型国企单位,作为国家的龙头企业,要以身作则,严格人才的选拔制度,多角度考核人才,毕竟再聪敏的求职者,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也行不远。


决胜网


了解了一下这件事,锅还真轮不到哈尔滨市烟草公司来背,如果说招录制度设计不合理,恐怕得找黑龙江省烟草总公司,因为针对不同岗位,招录规则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烟草公司官网上能看到《中国烟草总公司黑龙江省公司员工招聘公告》,其中关于确定进入体检人员的名单,针对业务岗和管理岗做了不同规定

(六)确定体检对象
  1、送货员/营销员/专卖员等业务类岗位应聘人员进入体检环节确定办法:
  根据送货员/营销员/专卖员等业务类岗位应聘人员的面试成绩进行排名,按照各单位招聘岗位计划1:1的比例,按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如面试成绩出现并列的,以笔试成绩高的确定体检对象;如面试、笔试成绩均相同的,由招聘单位另行确定加试办法,具体情况另行通知。
  2、管理类岗位应聘人员进入体检环节确定办法:
  根据管理类岗位应聘人员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综合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按照各单位招聘岗位计划1:1的比例,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
如综合成绩出现并列的,以面试成绩高的确定体检对象;如综合成绩、面试成绩均相同的,由招聘单位另行确定加试办法,具体情况另行通

从这个招聘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业务岗的送货员,营销员,专卖员,很显然是以面试作为主要录取依据,笔试淘汰也没有最低及格线,而是以1:6的比例选定入围人员,严格说来,笔试成绩还是参考了的,只不过是用来淘汰第一批人员,而在面试淘汰环节,和笔试一样重新从高到低排名,只不过这次没有比例了,因为我查了一下岗位需求,一共6个业务岗,每个岗位都只录取一个人,也就是说,不管有多少人参加笔试,只有6个人进面试,最后靠面试表现录取一个,所以除非能证明录取的不是面试得分最高的那个人,要不然就只能让黑龙江省烟草公司出来解释为啥设计不同的录取规则了。

关于面试这个问题,历来是被指责黑幕最多的,确实从考试设计上,面试本身就是主观性的测试,考官不仅有自己的口味爱好,还很可能被其他各种因素影响,但是从实际工作出发,没有面试这个环节又不行,毕竟有些秀才确实是茶壶里煮饺子,始终停留在肚子里有的状况下,很难把实际工作干好,我个人没做过销售工作,不过从日常观察来看,一般企业对于销售经营岗的员工,好像考试水平要求确实不怎么苛刻,基本上体貌口才,处事经验这些方面的表现更受重视,那么我想,考试规则设计的是不是公平,最终还是要看选拔人才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是更值得去讨论的问题,但是标准设计往往又非常的专业化,比如说,起码要了解针对的市场的变化和就业群体的大致状况,那么一般公众的认识可能很难理解这个标准,

所以我想用人单位不仅需要标准公平,还需要标准透明,把为什么这样招人这件事讲清楚,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一笑风云过


2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一天看到公示栏贴了一张内部招聘启事:本集团总经办招聘科员一名,有意者到办公室报名。

不到1200人的企业,有300多人报名。

第二天,告示后面加了一张纸:年龄25岁以下。报名人数少了一半。

第三天,后面又加了一页纸:本科以上学历。报名人生锐减到50多人。

第四天,后面再加一页纸:限女性。

报名人数只剩下不到20人。

第五天,后面加上第五张纸:必须有三六车间实习经历。

某女成功入围,进入总经理办公室。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萝卜招聘”?


天地智库


如何看待考试44分被录取,哈尔滨烟草公司回应称“笔试成绩不做参考”这件事?

关于这个事件,我觉得没那么简单,这其中恐怕是有些问题。

记得十多年前,我有位朋友,曾经也参加过某地方的类似考试,采取的规则也是笔试成绩不作参考,只是入围面试的一个依据。然后最后的决定也不是完全以面试成绩为准。

按照现在的规则,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人员,都是要计算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的。而且很大程度上,都是笔试成绩决定成败,毕竟面试的差别不会特别大,除非有个别人面试时出现重大失误。

或许哈尔滨烟草公司不属于事业单位,而是国有企业,其招考规则可能另有一套。但谁都知道,烟草公司的独特地位、优势及优厚待遇,又有多少机关事业单位能够媲美?

所以,关于哈尔滨烟草公司的这次招考,有几点需要回应:一是笔试成绩只作参考,不纳入综合成绩,是不是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

二是笔试成绩仅为44分,有没有入围面试的资格?

三是作为一家烟草公司,能不能作为一般性企业招聘来对待?


碧翰烽


对于所有招聘考试中增加面试环节,我认为就是为关系户权利户留下的口子,有关系的人都是通过面试环节加分进来的,哈尔滨烟草公司,只是全国所有招聘考试当中的一秋之叶而已!虽然我不能百分之百敢肯定,但从已经暴露的各种问题来看,招聘中的面试分,绝大多数都成了关系分、操作分!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的科举考试,我认为古人的智慧绝对不低于现在的我们。人们在诟病科举考试的同时,是否认真地想过,一考定终身的科举考试表面上不能做到全面综合地考核与选拔人才,但它却打造了一个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保证底层民众得以有序上升的良性通道!

我并不是希望我们回到科举考试的时代,但我们必须学习科举考试当中让舞弊者倾家荡产的作风。现在所有招聘考试当中的笔试环节成了舞弊者的天堂,使得弱势群体在法律层面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一句面试成绩不过关,让人变得哑口无言。

我的观点是,如果非要进行面试,可以将面试放在笔试之前,只有通过面试的人才能报名参加考试,但这个比例要足够的大,面试不计入录取成绩,最后以笔试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这样可以更好地杜绝舞弊,又可以为用人单位选拔到优秀的人才。


山人的生活感悟


我并不是报考该公司的一名考生,但是对于该公司的这种行为,我为其他的考生感到十分的不公平,当然我也很庆幸自己没有去该公司应聘。其实我想对落选的杨某说:“你未被录取应该感觉到庆幸,因为这种公司就算你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员工,但是对于没有后台的你来说,恐怕很难有升职的机会了,所以还是择良木而栖吧”。

该公司很明显就是因为某人有关系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等更加倾向于那名笔试成绩低的应聘者,竟然还若无其事的公开宣称笔试成绩不做为最后录取的参考,那么我就想问了,既然笔试成绩没有用,那么为什么还要安排笔试呢?浪费着国家的纸质资源,不会单纯的就是想看看各位考生的书法文笔吧。

为什么大多数公司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都会选择笔试加面试这种模式呢?

这是因为面试是考官给应聘者直接打分,这里面就有很大成分的主观因素,或许就是因为某个人的相貌比较端正就给的分数比别人稍高了,所以单纯面试的成绩并不能很好的代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这就需要在面试之前先笔试了,笔试的评判是客观的,单纯就一个应聘者的思维和情商等硬性条件进行打分,并不添加考官的个人感情色彩。而该公司的这种行为,可谓是给自己的公司添了一笔令同行不耻的浓墨重彩啊,其实我也挺佩服该公司的这种勇气的。

面对社会上的这种不公平待遇,我们要心平气和的对待,毕竟就算是自己再感觉到愤愤不平,也不会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变得更好,争取公平从自身做起,某天等自己成功了,不要与世俗同流合污罢了。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职场达人“这个馒头有馅”。获取更多职场实用技能,请点击页面顶端【关注】。


馒头聊职场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能怎么办,也是很无奈!!!明明我的笔试成绩更高,但是没有被录取,人家公司还可以义正严辞的讲“最终录用时笔试成绩不做参考”

不做参考为什么还要考?说到这个层面就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崩出来。其实社会真的还是这样真实,你有能力不代表就一定被认可,公平之所以一直被倡导,就是因为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可是对于我们面试者能怎么做?

一、相信公平

就当是心灵鸡汤吧。说一个我自己的小例子,大学的时候竞选学生会主席,一开始身边有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但是有消息说:竞选演讲仅仅只是一个过场,名额早就内定好了。

很多人就这个时候打了退堂鼓,本来就是啊,如果真的内定完了,那准备演讲还有什么意思。但我那时候属于积极分子,演讲稿准备了很久,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结果被选上。那是我第一次对于【小道消息】的质疑。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呢?可以算作幸运,也可以说是自己努力的成果,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对公平的信任。我这个小例子是个特例,这个问题中的烟草公司也假的太明显了。如果你是当地的报考生,明年的笔试还参加不参加??

二、做好自己

社会规则不是由我们制定的,在自己能力还不够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是遵守规则而已啊。所以面对这样的不公平,怨天尤人也没有,还是提高自己的实力,尽管高分数没有被录取,但是这至少代表了我的实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到哪里都会发光。


我是许飞,您在工作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时刻,欢迎留言交流哦~对于职场话题感兴趣也欢迎关注我,一起进步


许飞职场力


对于笔试成绩低反而被录取,而“笔试成绩不做参考”成为大家认为的借口!对于这件事我关注这几点:

一:对于笔试成绩不做参考,真的很惊讶

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公务员、事业单位找人都是逢进必考,而且笔试、面试的成绩都十分重要,笔试不合格,直接进不了面试,而这里竟然不做参考。笔者特意查了一下这几年的招聘内容。

可以看出来在2016年招聘中还真的没有对笔试、面试的要求,而在接下来的两年笔试和面试各占百分之五十!!2016年虽然没说占比多少,那么既然笔试了,就应该作为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招聘简章没有,你也没办法!

二、这个岗位的招聘就是萝卜招聘嘛!

杨某笔试成绩61.5+面试76=137.5,王某44+82.2=126.2,如果是各占百分之50,那么上的应该就是杨某的!



我是90后不成熟胖大叔,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咯!

90后不成熟胖大叔


笔试成绩不做参考还考笔试做什么,这个借口未免太假。

你这次考试很可能是给别人做了嫁衣,就是说不论你多优秀,那个岗位就是给对方准备的。

你可以再了解一下其他未录取考生的面试成绩,如果有比王某高的,那真相就不言而喻了。

但即便哈尔滨烟草公司的招聘有黑幕,你也无力改变未被录取的结果

如果你选择在网上曝光这家公司,先不考虑曝光的效果不理想,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就算这件事情在网上成为热点,哈尔滨烟草公司迫于压力重新进行招聘,你也不可能被录取,毕竟你把事情闹这么大,造成这么坏的影响,你的面试成绩可想而知。

所以,你最终只能选择去其他公司应聘,并且在应聘前确认这家公司没有招聘黑幕。

就这个问题,我想再延伸一下,社会上本就有许多的不公平,该如何看待这些不公平现象呢?

这里我给你提供两个答案,你自己就能做出判断。

一是问“凭什么”,这类人最喜欢抱怨规则,觉得自己是弱势的一方,遇到问题总是在问“凭什么”,认为自己失败一定是有人在坑我,有阴谋论,然后就攻击和加害对方,或者认为是规则错了,然后就一直等待那个公平的、属于他的规则。

二是问“为什么”,这类人很少质疑规则,即便出现了自己不能接受的结果,也会倾向于问“为什么”,他们认为规则是有道理的,即便自己失败了,一定是因为还有什么道理他没搞清楚,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送给你一句话:感觉疼的时候,你正在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