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論導演水平,姜文是否甩周星馳一條街?你怎麼看?

一葉娛樂


的確,姜文和周星馳都是演而優則導。就演員的影響力來看,由於周星馳主演的電影更具商業性,而且喜劇電影一般會比普通題材電影或者文藝片更迎合觀眾,因此周星馳作為演員所能形成的影響比姜文更大一些。

不過如果不論表演單說導演能力,那就另當別論了。

迄今為止,姜文導演的電影只有六部,少於周星馳的導演作品,但導演能力並不以作品數量衡量,客觀來說,姜文導演的電影更加能顯示出導演才華。

姜文的六部電影中,《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公認的經典影片,而《鬼子來了》如果不是在國內被禁,無疑也會成為一部里程碑電影。而後姜文的發揮不太穩定,他的個性表達本來是優勢,但很多時候有意疏離公眾,常常都引發兩廂對立的觀後論戰。

周星馳導演的作品相對更多,目前形成一定影響的是《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和《功夫》。能看出周星馳有些厭倦了單純的喜劇表達,總想在作品中做出一些深刻,但很多時候有些力不從心。不過,喜歡星爺的人太多太多,他無論在電影中如何表達,都會被擁躉理解。

姜文和周星馳拍的是不同類型的電影,真要說孰優孰劣,總是難以服眾。不過從發展後勁來看,周星馳電影相對已顯露出頹勢。

僅就星爺近年來拍攝的《西遊·降魔篇》和《美人魚》來看,儘管票房飆高,《美人魚》還創過國內票房紀錄,但觀眾能看出周星馳電影的不足,以及表達手法的陳舊。

而姜文在這方面的短處,還不算特別突出。他仍擁有自己的自信,而且基本可以在個性表達和觀眾口味之間找到平衡點——當然前提是他願意這樣做。


鄭捕頭


單從作品所獲的榮譽來看,姜文佔有著絕對的優勢,可以說在國際上都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他憑藉處女座《陽光燦爛的日子》拿到了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他的《鬼子來了》曾拿到戛納的評審團大獎和金棕櫚的提名,他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太陽照常升起》也曾拿到威尼斯的金獅獎提名。


而周星馳雖然也憑藉《少林足球》和《功夫》拿到了香港金像獎和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但他的影響力始終受限於國內,在國際影壇上並沒有獲得過很高的讚譽。雖說榮譽是一個重要的標尺,但也不可因此一概而論,畢竟兩人的作品類型截然不同。


姜文主要拍的是藝術風格的電影,通過多種藝術構思和隱喻表達,在每一部電影中都有獨特的思想傳遞給觀眾。而周星馳主要拍的是商業類型的喜劇片,將他無厘頭的獨特個人風格特點融入到小人物的命運中,讓每個人在笑翻的同時又能獲得關於人生的思考。這也是為什麼星爺的喜劇能夠從眾多喜劇中脫穎而出。


正是因為兩人主攻的方向不同,一個是藝術片,一個是商業片,電影的受眾不同,才造成周星馳無法涉足歐洲三大獎項。但如果僅就榮譽一方面就下定論,姜文的導演水平甩周星馳一條街,未免對星爺有些不敬,對姜文過於捧殺。


巴塞電影


姜文和周星馳都是演而優則導的成功典範。

不論是做演員,還是當導演,兩個人都非常的優秀。

兩人執導的影片數量都不多,但是都極具鮮明的個人特點,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

姜文的導演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第一部執導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摘獲第3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時年僅30歲。

《時代》週刊也曾評價說“它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國電影,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之後執導的幾部影片也獲得多項大獎,《讓子彈飛》在輪番解讀下也被奉為神作,《邪不壓正》更是備受矚目。

周星馳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對於從小就看他電影長大的人來說,周星馳不止是情懷,更是一個神話。

不論是他開創的無厘頭風格還是驚人的票房號召力,至今仍是無人能及的。

但是他作為導演的才能卻一直眾說紛紜。

周星馳執導的作品依舊延續著他獨特的無厘頭風格、英雄情結。

早在90年代,他就有了當導演的念頭。

1994年的《國產凌凌漆》是他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是一部經典之作。

周星馳當導演的一大原因是他對於影片的要求越來越高,他不再單純滿足於為了迎合觀眾而搞笑。

他想突破自己,甚至是突破整個喜劇市場。

1999年的《喜劇之王》就是這個突破點,而後在2004年的《功夫》達到一個巔峰。

2008年的《長江七號》之後,周星馳才真正的從一個演員退居幕後。

一部電影的好壞與導演的思維密切相關,而導演的思維又深受成長環境、自身性格的影響。

姜文同周星馳的成長環境、性格都大相徑庭。

論導演水平,二者其實是沒有可比性的。

影片的厚重和內涵,周星馳真的比不上姜文。

星爺也曾說過“我扮不出高深的,怎麼樣都不行”。

早年周星馳也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電影、編劇的知識,論電影的一些專業技巧,好像也沒有特別值得稱道的地方。

說到底,周星馳電影的根本是他的創造力,而這一點姜文遠遠比不上。

姜文和周星馳都是導演界的實力擔當,領域不同,不能單看影片的評分來斷論二者的導演水平。


皮皮電影


首先說結論,單論導演水平,姜文可以甩周星馳十條街。同樣是“演而優則導”,姜文的導演水平顯然是周星馳不能比的。中央戲劇學院畢業、話劇演出的經歷、謝晉的提攜、與張藝謀共事等等先天優勢,再加上自己深厚的藝術造詣,讓姜文用短短几部電影就躋身中國著名導演行列。

姜文執導過《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讓子彈飛》等5部長片。其中《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都是中國電影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作品,廣受推崇。而《一步之遙》和《讓子彈飛》取得了藝術與商業的雙豐收,一直以來被影迷不斷結構、分析。

《陽光燦爛的日子》豆瓣評分8.7分,當之無愧的國產青春片第一。電影被《時代週刊》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斬獲金馬獎6項大獎,夏雨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影片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鬼子來了》豆瓣評分9.2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夏威夷電影節Netpac獎、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國際榮譽。由於違規參賽,姜文被罰五年不得當導演。

《太陽照常升起》豆瓣評分8分,影片獲得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雖說劇情有些難懂,但充斥在電影中的各種隱喻一直被影迷津津樂道。

在電影《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中,姜文在自己一手創造的世界中盡情起舞,各式各樣的隱喻自不必說,華麗的場景、演員精彩的演技都讓人激動不已。雖說這兩部電影在藝術成就上差了一些,但其票房上的成功讓人不得不佩服姜文。

很多電影都是一陣風,上映過後就無聲無息了,但姜文的電影卻有著獨特的魅力,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姜文在採訪中說過不鼓勵觀眾解讀,但他拍出的電影卻在時時處處鼓勵人們解讀。

與姜文相比,周星馳差在了影片藝術成就上,這也是喜劇電影的類型決定的。《少林足球》《長江七號》《功夫》等等都是周星馳式的電影,《功夫》在國內在國際上成就也很高,但總體比起來,周星馳在導演技巧上與姜文還是差距很大。

我們大可不必糾結這些,姜文只有一個,周星馳也只有一個,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讓我們銘記,註定都會成為傳奇。


迷影生活


姜文與周星馳的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個人風格都是極其的濃厚,一個是黑色幽默中滲透著人性之本,一個是無厘頭搞笑中飽含辛酸。但是也有一個很明顯的不同就是,姜文的電影如果不是閱歷之深厚,人性之通達,時代之感悟者,是斷然從中體會不到任何韻味的,甚至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作高深,也就是一遍也懶得去看,他們對姜文電影的態度就是漠不關心,毫不在意。而那些懂姜文電影的人們則截然相反,他們幾乎是日夜期待,反覆唸叨,對這樣一個永遠出其不意而又推陳出新,獨具一格的導演是百般推崇,由衷敬佩。而對他的電影自然是津津樂道,樂此不疲了。

姜文至今一共導演不過五部電影,就早已經是國內首屈一指的一流導演了,其黑色幽默帶來的巨大沖擊已經深深影響了一代國人,由於其深處第五代導演與第六代導演之間,已是首屈一指,令人望其項背的,圈內外無不贊同。其本人也多次被拿來與張藝謀,陳凱歌,李安等導演相比,足見其導演功力之深厚。

至於周星馳,華人應該不會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這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一代喜劇之王。

周星馳早期就是一個演員,《霹靂先鋒》讓他一舉成名,與劉鎮偉合作的《賭聖》則是讓人一鳴驚人,從此躋身一線明星。香港的喜劇之王第一位是粵語流行音樂開創者許冠傑的哥哥許冠文,自許冠文之後,香港的喜劇就被周星馳一個人給承包了,他陸續推出各種無厘頭大作,觀眾好評不斷,其票房更是多次躋身排行榜前五,而且還不只一部,比較著名的有《唐伯虎點秋香》《鹿鼎記》《審死官》等,後期與李力持多次搭檔,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李力持只是掛名導演,周星馳才是名副其實的導演,比如像《食神》《喜劇之王》等等,周星馳本是大才,其有掌控全局之願,為的還是把電影拍的更好。再往後,周星馳積蓄數年孕育經典《功夫》終於上映,一舉打破多項紀錄,成為導演演員並存的超級巨星。再往後呢?《長江七號》、《西遊伏魔篇》、《美人魚》,能有一部能和之前的電影相比嗎?這裡麵包含有很多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人說周星馳早已江郎才盡,有的人則說周星馳是沒找到合適的劇本……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起周星馳早期的電影,因為他的那種無厘頭文化對人們的影響早已是根深蒂固,縱使一部不如一部,可人們對他的期望和熱情並沒有絲毫的減弱。

姜文少年時就天賦異稟,還在中戲的時候就已經名聲大噪,當年受大導演謝晉賞識,年僅二十餘歲就出演了《芙蓉鎮》,獲得了百花獎。合作張藝謀出演《紅高粱》飾演餘佔鰲,再次提名金雞獎,就這麼短短几年時間,姜文就找準了自己的方向,在那以後,他自編自導自演(他本人演的大多刪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轟動一時,這片毫無疑問地拿下了當年的票房冠軍,“姜文”這個名字更是受到電影界的大肆矚目。《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都是不可多得的經典佳作,只要是關注姜文電影的人就會知道這兩部電影的經典所在。姜文曾經說過“《讓子彈飛》是他送給觀眾的禮物,《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天送給他的禮物。”足以說明他對該片的重視,然而看懂的依然是少數,不過時間會證明一切,《一步之遙》口碑遭遇滑鐵盧也是一樣“你可以說你不懂,但你不能說他是一部爛片” 因為在竭盡全力你思考這個電影想表達的東西時,它就早已脫離了爛片的範疇。

周星馳導演的影片有《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西遊伏魔篇》《《美人魚》

其實兩者風格迥異,沒有什麼可比性,不過就我個人認為,導演功力,姜文要強


葉楓1569958


導演?我就是最好的!

算上即將上映的《邪不壓正》,這已是姜文導演的第六部作品了,一直水準在線的他,前五部導演作品有四部都在豆瓣電影上獲得了超過八分的好評,是位基本沒拍過爛片的模範導演。

張藝謀評價他“他就是個要當司令官的人,不會當底下的兵。他的心很高,也有這個能力,他希望超過任何人······我也相信他是未來中國最好的導演”。

更令人驚歎的是,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及後來的《讓子彈飛》都一舉打破了當年的國內電影票房紀錄!這幾年我國電影市場“野蠻生長”,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力壓北美,拿下世界第一,這不禁令人期待:姜文新作《邪不壓正》能否刷新國內電影票房紀錄,再續傳奇呢?

《邪不壓正》?有意思的幾個插曲~

2月5日《邪不壓正》只是發佈了短短15秒的預告片,就讓大家又開始紛紛期待起蟄伏四年之久的姜文。短短24小時,預告片的播放量就突破了2000萬,影響力可見一斑。

關於這部新片,我覺得這幾點蠻有意思:

(1)《邪不壓正》被稱為姜文繼《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後“民國三部曲”的終篇;

(2)高曉松曾找原著作者張北海先生求購電影改編權,被告知已被姜文買走,高曉松破涕為笑;

(3)姜文幾天前被問到崔永元馮小剛事件時一如既往地用他那滑頭的性格為電影來了波宣傳“甭管誰跟誰鬧不愉快,都來看「邪不壓正」,看完了「邪不壓正」,事情就拉倒了,邪不壓正嘛~

不論你喜歡還是討厭,姜文始終是中國電影無法繞開的的一個標杆,在電影圈拼命逐利的逆流下,一直保持自我風範、耐心打磨作品的姜文始終值得大家的期待!


影視口碑榜


沒有誰甩誰一條街的說法,只能說兩個風格不同,兩個不同類型的導演和演員,真不好比較,就如同王家衛的電影,有人視若珍寶,卻有人棄如糟糠,這是同一個道理,可能在很多所謂的專業影評的人士看來正劇和文藝片更有水平更有藝術感;而喜劇,就是庸俗,毫無藝術可言,拍得好充其量也就是雅俗共賞。然而很多人就跟風似的裝逼評論,自認為自己很懂藝術,這彷彿又回到了“喝咖啡就一定比吃大蒜的高雅?”的問題上了!這個是誰規定的?

姜文絕對是一個好導演,他會刻意把真實的生活和他的藝術作品完美結合,這也是他為人處事的嚴謹作風,無論對事對人他都很認真很細膩,這就是為什麼姜文這個才華橫溢、個性極強的人因為他的個性和脾氣,使很多行內人也常常感到很難合作。他的態度是誠懇的,情感是強烈的,正因為他本人有這樣的主觀心象,出自他手下的好多影視作品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給人帶來豐富而美好的內在體驗。我們時代的許多影視作品之所以缺乏內在價值,缺乏從精神上影響人的力量,不是因為沒有生動的情節和場面,而是因為他們缺乏這種強烈的情感、誠懇的態度。

這是姜文導演作品主要的一些電影獎項,姜文的故事永遠不滿足於告訴你一些司空見慣的、日常的事。國內很多觀眾的觀影習慣其實是靠電視劇培養起來的,還是期待你給他講個故事。一旦這個電影不是側重於敘事,而是另一些更深更難的東西,他們就不適應。

周星馳是華語影壇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被譽為中國的查理·卓別林 。20世紀90年代,由於他主演的電影屢破票房紀錄,因此他與成龍、周潤發並稱為“雙週一成”,意為香港電影的票房保證 。他不僅在商業電影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還製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無厘頭式喜劇,更締造了“周星馳現象” 。作為無厘頭文化的代言人 ,其電影風格已經成為很多導演的樣本 。周星馳的文化影響力不止於電影領域,他的很多臺詞都成為一代人的經典口頭禪。

其實周星馳從1994就開始轉型做導演,在轉型當導演後,他的才能得到了更大的釋放 。從《國產凌凌漆》中的黑色幽默,到《食神》中傾注他對人生的思考,再到《少林足球》中的特效使用,他經歷了從電影思想到電影技術的全方位打磨。而從《功夫》開始,他的導演風格不僅更加純熟,而且越來越擅長將不同風格的電影元素糅雜到一起。而且每部電影的票房都是年度最佳之一。

稍微理智一點的人都不會認為姜文的導演水平能甩周星馳一條街,也不會單純認為周星馳的導演水平比姜文要好多少。對於我們這些普通屁民來說,現在誰還會去看專業影評人的評價再去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都是看口碑,對於我們來說,誰導的電影好看,誰就是好導演;對於投資人來說,誰導的電影票房高,誰就是好導演。你們覺得呢?


塔塔曼


就導演水平來講,姜文的巔峰之作應該是《讓子彈飛》,而周星馳的就太多了。


周星馳導演生涯最輝煌的成就莫過於四個獎項:2002年周星馳憑藉喜劇片《少林足球》獲得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同時也是最佳男主角獎);2005年周星馳憑藉《功夫》獲得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以及另外兩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導演。亞洲電影博覽會最佳導演。這是周星馳作為導演,獲得的行業內認可。首先,喜劇片本身在評獎體系裡面,它的權重就不高。周星馳能以喜劇片獲獎,已經非常非常不錯了。。





姜文當年憑藉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男主角夏雨獲得威尼斯影帝。《鬼子來了》奪得戛納評審團大獎,此後的《讓子彈飛》更是掀起票房神話,但跟周星馳算起只能算神話破滅。



周星馳2013年執導古裝喜劇片《西遊·降魔篇》,該片以2.18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打破華語電影在全球的票房紀錄。2016年擔任科幻喜劇片《美人魚》的導演、編劇、製作人,該片以超過33億元的票房創下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紀錄。很顯然,就導演票房號召力而言,國內沒有那個導演可與周星馳相比,這一點完勝。





麗萍嘮娛


姜文與周星馳兩人都是“演而優則導”,作為演員,他們參演的作品票房都不低;作為導演,他們執導的作品反響都不賴。

雖說姜文導演的電影評分可能普遍高於周星馳,但二人的導演風格截然不同,完全沒有可比性,所以也並不能以此說姜執導的影片就一定比周星馳好。
1、姜文——嚴肅、人性藝術

對於姜文而言,十三年的時間,七部電影作品,他對自己的電影有著近乎固執的挑剔。低產高質的影視作品,卻成為華語影壇的一大旗幟。

黑色幽默中滲透著人性的本質,讓人好像看得懂又好像看不懂,帶有文藝氣質的男性荷爾蒙,無疑成為姜文標誌性的電影符號。

《陽光燦爛的日子》——作為姜文導演的處女作

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全新的中國電影,少了原作《動物兇猛》的文縐縐筆調,多了姜文自己的經驗和完全無法用文字表現的視覺神采。

馬小軍,劉憶苦,米蘭,於北蓓……這群年輕人的騷動,青春期的性好動,是姜文在老老實實地講述著文革時期的青春故事。

“什麼是喜歡?喜歡,不就是荷爾蒙一分鐘的盪漾麼?”

2、周星馳——通俗、搞笑藝術

作為一代喜劇之王、中國的查理·卓別林、無厘頭文化的代言人,周星馳開創的是獨具風格的無厘頭式喜劇時代。

由其執導的《少林足球》、《長江七號》、《西遊降魔篇》等膾炙人口的喜劇作品,輕鬆幽默、通俗易懂,與嚴肅虔誠的風格背道而馳,帶給觀眾的是無窮的歡樂。

其中,《功夫》——“小人物,大情懷”的電影,周星馳最經典的代表作之一。

包租婆的獅吼功、火雲邪神的蛤蟆功、二瞎子的奪命琴聲……無厘頭中詮釋著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奇思妙想的劇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喜劇功夫片中的頂峰。

“本來我要用這10元錢唸書,當個醫生、律師,但為了世界和平……唉!”

影片中懷揣著維護世界和平心願的阿星,從街頭小混混成長為一代武林高手,正正是星爺的從跑龍套成為赫赫有名的影視界人物的現實寫照。

試問一個是黑色幽默的文藝片導演,一個是無厘頭式的喜劇片導演,風格迥異的二人能比較嗎?如果硬要分出個勝負,那各花入各眼,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咯。

(最後放點最近正熱映姜文執導電影【邪不壓正】的福利和花絮唄)



電影爛番茄


姜文在觀眾、媒體、乃至行業裡所展現出的巨大魅力,很大部分來自他身上特有的優越感,這是中國人稀缺的氣質,它只專屬於中國少數階級。他們相當自信,或者可以說自負,對金錢物質欲極低,看起來自在幽遊,那是因為他們內心的富足感從一出生就已經建立完善了,對自己的命運具有充分的安全感,而具有這種氣質的人,很多來自“北京軍區大院”。

我們當然承認姜文是深刻的,因為他有時間看書、做研究、和高於他的學者、大師討論,他年輕時吃一頓西餐都要去馬克西姆餐廳(北京80年代最貴的法餐廳),他沒有像別的創作者那樣為了下頓是吃康師傅、還是雞蛋灌餅而發過愁。他也承認自己不接地氣兒,因為對生活沒招才會用電影造生活……只有這樣的人能成為“純粹”的藝術家,但這樣的人是否對世俗痛苦具備體驗?認知?因此,我在他的電影裡有種騰雲駕霧的感覺,那些姜文試圖通過電影講述的東西,對我而言也過於虛無縹緲……

影評家們一本正經地探討:姜文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飾演的角色是不是都有太明顯的偏執、自戀的痕跡。而我們每次看姜文的訪談,也都能感受到他對於自己智力的自信。

在和“生於70年代並永遠在發愁的”許知遠對話時,他的身體語言都表達出優越性。而在語言上,姜文更是佔盡優勢。事實上,他跟誰聊都這樣,馮小剛也覺得跟姜文聊天費勁,因為跟不上趟兒,愣往上跟又顯得做作,掌握不了話語權,談話顯得非常被動。(Q05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