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仍保持收大於支,能夠確保養老保險按時足額發放!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多少錢?相比公務員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相差多少?本文為大家答疑解惑。

養老保險仍保持收大於支,能夠確保養老保險按時足額髮放!

退休公務員和參公人員退休生活費是多少?一般來說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資的80%,且每三年調整一次。

那麼在中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多少?如何計算呢呢?小編為大家梳理如下: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個人累計繳費年限×l%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度全省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2017年1—5月份,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5769億元,同比增長23.9%;基金總支出13505億元,同比增長23.2%。當期結餘2264億元,累計結餘4.08萬億元。從企業養老保險情況看,隨著經濟回穩向好,按此趨勢,全年養老保險基金仍將保持收大於支,基金累計結餘持續增加,能夠確保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髮放。

行測可能性推理技巧:“小”模型有“大”智慧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邏輯判斷部分的題目中,考查可能性推理的題目所佔比重較大,對於常考的削弱型與加強型題目,考生往往不容易掌握,做題時常與正確選項擦肩而過。其實,可能性推理題目的題幹主要由前提和結論組成,解題時,需要考生正確分析題乾的前提、結論以及論證過程。只有將題幹分析清楚,才能正確選出最能夠削弱或加強的選項。而很多題目論證的方式相對確定,將其抽象成模型,這些模型蘊藏著“大”智慧,能夠幫助考生快速解題。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圍繞行測考試中高頻論證模型枚舉歸納進行全面總結。

首先來了解枚舉歸納的定義:依據某種屬性在部分同類對象中不斷重複,沒有遇到反例,而推出該類所有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的推理。通俗點兒講,枚舉歸納是由部分調查對象(即樣本)的特點得出整體特點的結論。比如“東北人酒量都特別好”這句話,仔細想一下,這一結論的得出過程其實就是枚舉歸納。得出這一結論的人並沒有跟所有東北人喝過酒,可能只是知道自己遇到的東北人酒量特別好而已。當然這樣的一個過程是存在漏洞的,而影響結論得出的恰恰是調查對象(即樣本)。因此對枚舉歸納的削弱與加強,我們可以從樣本入手。主要有兩個角度:(1)樣本數量(2)樣本代表性。即削弱時可以從樣本數量少和樣本不具代表性的角度,而加強可以從樣本數量足夠及樣本具有代表性(選取科學)的角度進行解題。另外在考試時,枚舉歸納論證模型多以調查得出結論的形式出現。

【例題】有關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超級女聲這個娛樂節目不感興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最近某學院的一項問卷調查報告表明,在3500份寄回問卷調查表的老年人中,83%的老年人說自己非常喜歡看超級女聲這個節目。

下列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

養老保險仍保持收大於支,能夠確保養老保險按時足額髮放!

【中公解析】首先對題幹進行分析,題幹由3500份寄回問卷調查表的老人中83%非常喜歡看超級女聲為前提,推出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對超級女聲感興趣這一結論。由此可知,題幹屬於枚舉歸納論證模型。那麼我們就可以從樣本數量少和樣本不具代表性兩個角度對其進行削弱。

接下來對選項進行分析。A項認為不權威的調查,其結果值得商榷,犯了“訴諸權威”的錯誤;B項所述寄回問卷調查的很可能是對超級女聲感興趣的老年人,那麼因此得出老年人對超級女聲感興趣這樣的結論其可信度較低,即選項從樣本不具代表性的角度對題乾結論進行了削弱;C項,部分被調查老年人年齡不足六十歲,雖能夠對題幹論證進行削弱,但因數量較少對結果影響不大,因此削弱力度有限;D項被調查老年人是否喜歡其他娛樂節目,與題幹論證無關,因此屬於無關選項,不能削弱。

綜上,中公教育專家總結:首先要判斷該題題幹是否屬於枚舉歸納的論證模型,尤其是當題幹中出現了調查活動。如果確實屬於枚舉歸納,那麼對選項加以分析,若為削弱型題目,只需到選項當中找到證明樣本數量少或者是樣本不具代表性的選項即可;若為加強型題目,只需找到一個選項能夠證明樣本數量充足或者是樣本具有代表性即可。

公務員考試行測中判斷推理部分經常會考查一種題型,即樸素邏輯,樸素邏輯題型因為沒有特別固定的推理規則,考生在解題時經常無從下手;另一方面是這類題目的題幹一般較長,考生們經常被“唬住”,就直接放棄。然而,樸素邏輯雖然有一定難度,只要找到突破口,便可直接攻克,手到擒來。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告訴大家如何尋找突破口呢?

一、尋找肯定或者確定的信息

什麼是肯定或者確定的信息呢?那就是題幹中已經非常明確的條件,即以此作為突破口,也就是第一步來考慮。其實,出題人給我們的條件很多,只要找到肯定或者確定的信息,並以此作為突破口,就能正確而快速的解答出題目。那麼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在眾多的條件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呢?下面通過真題為各位考生講解:

例1:甲、乙、丙在北京、南京和成都工作,他們的職業是醫生、演員和教師。已知:甲不在北京工作,乙不在南京工作;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師;在南京工作的是醫生;乙不是演員。那麼,甲、乙、丙分別在哪裡工作?

養老保險仍保持收大於支,能夠確保養老保險按時足額髮放!

【答案】A。中公解析:本題為三元素對應問題。涉及中間元素的過渡,如果利用帶入排除法把選項依次帶進題幹排除比較麻煩,考生也容易繞暈,因此可以找突破口。題幹信息總共五句話,只有第四句話“在南京工作的是醫生”是肯定的信息,其他全部是否定的信息,所以我們把第四句話作為突破口;結合第二句話“乙不在南京工作”,得出“乙不是醫生”;再結合第五句話“乙不是演員”得出“乙是教師”;最後結合第三句話“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師”,得出“乙不在北京”,結合上面的信息,得出“乙在成都”,符合的選項是A項。

此道題目並不難,只要找準突破口,在解決問題時會事半功倍。

二、尋找關聯信息或者交叉信息

樸素邏輯另一個突破口是可以選擇關聯信息,即對其描述最多的信息:對其描述最多,由此推出的信息也比較多。考生們可以從這一點入手。下面以真題為例講解:

例2:甲乙丙丁四人的車分別為白色、銀色、藍色和紅色。在問到他們各自車的顏色時,甲說:“乙的車不是白色。”乙說:“丙的車是紅色的。”丙說:“丁的車不是藍色的。”丁說:“甲、乙、丙三人中有一個人的車是紅色的,而且只有這個人說的是實話。”

如果丁說的是實話,那麼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養老保險仍保持收大於支,能夠確保養老保險按時足額髮放!

【答案】C。中公解析:該題在假設丁說實話的情況下,判斷正誤,由丁的話可知,甲、乙、丙三人中只有擁有紅色車的那個人說實話。三個人當中,乙說“丙的車是紅色的”,假設乙說的是實話,那麼丙的車是紅色,丙也說實話,與題幹只有一人說實話矛盾,所以,乙說假話,丙的車不是紅色,丙也說假話,丁的車是藍色,排除B、D,那麼只有甲說的實話,甲的車是紅色,排除A選項,故答案選擇C。

這道題的突破口就是“紅色”,乙說的話和丁說的話中都包含了“紅色”的信息,從它入手解題會更快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