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仍保持收大于支,能够确保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多少钱?相比公务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相差多少?本文为大家答疑解惑。

养老保险仍保持收大于支,能够确保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

退休公务员和参公人员退休生活费是多少?一般来说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80%,且每三年调整一次。

那么在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多少?如何计算呢呢?小编为大家梳理如下: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l%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2017年1—5月份,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5769亿元,同比增长23.9%;基金总支出13505亿元,同比增长23.2%。当期结余2264亿元,累计结余4.08万亿元。从企业养老保险情况看,随着经济回稳向好,按此趋势,全年养老保险基金仍将保持收大于支,基金累计结余持续增加,能够确保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行测可能性推理技巧:“小”模型有“大”智慧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部分的题目中,考查可能性推理的题目所占比重较大,对于常考的削弱型与加强型题目,考生往往不容易掌握,做题时常与正确选项擦肩而过。其实,可能性推理题目的题干主要由前提和结论组成,解题时,需要考生正确分析题干的前提、结论以及论证过程。只有将题干分析清楚,才能正确选出最能够削弱或加强的选项。而很多题目论证的方式相对确定,将其抽象成模型,这些模型蕴藏着“大”智慧,能够帮助考生快速解题。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围绕行测考试中高频论证模型枚举归纳进行全面总结。

首先来了解枚举归纳的定义:依据某种属性在部分同类对象中不断重复,没有遇到反例,而推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通俗点儿讲,枚举归纳是由部分调查对象(即样本)的特点得出整体特点的结论。比如“东北人酒量都特别好”这句话,仔细想一下,这一结论的得出过程其实就是枚举归纳。得出这一结论的人并没有跟所有东北人喝过酒,可能只是知道自己遇到的东北人酒量特别好而已。当然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存在漏洞的,而影响结论得出的恰恰是调查对象(即样本)。因此对枚举归纳的削弱与加强,我们可以从样本入手。主要有两个角度:(1)样本数量(2)样本代表性。即削弱时可以从样本数量少和样本不具代表性的角度,而加强可以从样本数量足够及样本具有代表性(选取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题。另外在考试时,枚举归纳论证模型多以调查得出结论的形式出现。

【例题】有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对超级女声这个娱乐节目不感兴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最近某学院的一项问卷调查报告表明,在3500份寄回问卷调查表的老年人中,83%的老年人说自己非常喜欢看超级女声这个节目。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养老保险仍保持收大于支,能够确保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

【中公解析】首先对题干进行分析,题干由3500份寄回问卷调查表的老人中83%非常喜欢看超级女声为前提,推出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对超级女声感兴趣这一结论。由此可知,题干属于枚举归纳论证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样本数量少和样本不具代表性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削弱。

接下来对选项进行分析。A项认为不权威的调查,其结果值得商榷,犯了“诉诸权威”的错误;B项所述寄回问卷调查的很可能是对超级女声感兴趣的老年人,那么因此得出老年人对超级女声感兴趣这样的结论其可信度较低,即选项从样本不具代表性的角度对题干结论进行了削弱;C项,部分被调查老年人年龄不足六十岁,虽能够对题干论证进行削弱,但因数量较少对结果影响不大,因此削弱力度有限;D项被调查老年人是否喜欢其他娱乐节目,与题干论证无关,因此属于无关选项,不能削弱。

综上,中公教育专家总结:首先要判断该题题干是否属于枚举归纳的论证模型,尤其是当题干中出现了调查活动。如果确实属于枚举归纳,那么对选项加以分析,若为削弱型题目,只需到选项当中找到证明样本数量少或者是样本不具代表性的选项即可;若为加强型题目,只需找到一个选项能够证明样本数量充足或者是样本具有代表性即可。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判断推理部分经常会考查一种题型,即朴素逻辑,朴素逻辑题型因为没有特别固定的推理规则,考生在解题时经常无从下手;另一方面是这类题目的题干一般较长,考生们经常被“唬住”,就直接放弃。然而,朴素逻辑虽然有一定难度,只要找到突破口,便可直接攻克,手到擒来。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告诉大家如何寻找突破口呢?

一、寻找肯定或者确定的信息

什么是肯定或者确定的信息呢?那就是题干中已经非常明确的条件,即以此作为突破口,也就是第一步来考虑。其实,出题人给我们的条件很多,只要找到肯定或者确定的信息,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就能正确而快速的解答出题目。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众多的条件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呢?下面通过真题为各位考生讲解:

例1:甲、乙、丙在北京、南京和成都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医生、演员和教师。已知:甲不在北京工作,乙不在南京工作;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在南京工作的是医生;乙不是演员。那么,甲、乙、丙分别在哪里工作?

养老保险仍保持收大于支,能够确保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

【答案】A。中公解析:本题为三元素对应问题。涉及中间元素的过渡,如果利用带入排除法把选项依次带进题干排除比较麻烦,考生也容易绕晕,因此可以找突破口。题干信息总共五句话,只有第四句话“在南京工作的是医生”是肯定的信息,其他全部是否定的信息,所以我们把第四句话作为突破口;结合第二句话“乙不在南京工作”,得出“乙不是医生”;再结合第五句话“乙不是演员”得出“乙是教师”;最后结合第三句话“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得出“乙不在北京”,结合上面的信息,得出“乙在成都”,符合的选项是A项。

此道题目并不难,只要找准突破口,在解决问题时会事半功倍。

二、寻找关联信息或者交叉信息

朴素逻辑另一个突破口是可以选择关联信息,即对其描述最多的信息:对其描述最多,由此推出的信息也比较多。考生们可以从这一点入手。下面以真题为例讲解:

例2: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养老保险仍保持收大于支,能够确保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

【答案】C。中公解析:该题在假设丁说实话的情况下,判断正误,由丁的话可知,甲、乙、丙三人中只有拥有红色车的那个人说实话。三个人当中,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假设乙说的是实话,那么丙的车是红色,丙也说实话,与题干只有一人说实话矛盾,所以,乙说假话,丙的车不是红色,丙也说假话,丁的车是蓝色,排除B、D,那么只有甲说的实话,甲的车是红色,排除A选项,故答案选择C。

这道题的突破口就是“红色”,乙说的话和丁说的话中都包含了“红色”的信息,从它入手解题会更快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