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同繳費年限竟然無用

有朋友問我,養老保險,自己繳納前的年限是沒有用的,退休時只計算實際繳費年限。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知道退休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退休基本養老金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構成。基礎養老金中的繳費年限是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之和。過渡性養老金中的視同繳費年限是個人交納養老保險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竟然無用

舉個例子,王某實際繳費年限20年。賬戶個人賬戶總額6萬,繳費指數0.6,當地平均工資5300。李某實際繳費年限20年,視同繳費年限十年,個人賬戶總額同樣也是6萬,交費指數0.6,當地平均工資5300。

王大爺養老金計算如下。基礎養老金=所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指數化月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5300*(1+0.6)/2*20*1%=848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60000/139=431元

李某過渡性養老金=所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視同繳費年限=5300x10X1%X1.3=689

王某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十個人賬戶養老金=848十431=1279

王大爺養老金計算如下。基礎養老金=所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指數化月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5300*(1+0.6)/2*30*1%=1272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60000/139=431元

李某過渡性養老金=所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視同繳費年限=5300x10X1%X1.3=689

李大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十個人賬戶養老金十過渡性養老金=1272十431十689=2392

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來王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是1279,而李某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單基礎養老金,就比李某多424,過渡性養老金是王某沒有的。

實際工齡和視同繳費年限,不但與退休時的退休金有關係,而且退休後漲工資也有絕對關係,大家知道,退休時工資調整有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掛鉤調整中與工齡有絕對的關係,如山東省工齡,每增長一年。每月工資就增長x元。江蘇省:工齡15年以下的沒增長一年,每月工資增長1.7元,15年至25年每增長一年,每月工資增長2.7元。25年以上,每增長一年,每月工資增長3.9元。退休後漲工資的時候就知道工齡的重要性。另外掛鉤工資還與退休時的養老金有關係,2017年調整政策是增長2016年12月退休養老金的2.1%,那當然是退休金越高,養老金調整的部分就越高。

.現在假設李大爺和王大爺都是60週歲退休,江蘇的。養老金執行上面計算的退休養老金,計算一下2017年月養老金的漲幅

王大爺月養老金的增長=55十15X1.7十5X2.7十1279X2.1%=118

李大爺月養老金的增長=55十15X1.7十10X2.7十5X3.9十2392X2.1%=177每個月的養老金增長,王大爺就比李大爺少了60元。全年就是7200。隨著每年的增長,每年的差額越高。活的越久,當然差的也就更高。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關於實際工齡和視同繳費年限沒有關係的說法是很荒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