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杨果|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思享家杨果|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思享家杨果|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开栏语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理论头条特设“思享家”专栏,邀请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行业精英入驻,聚焦理论声音,倾力打造原创,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有可读性的文章,让理论传播真正实现通俗化、大众化、网络化。

人工智能新时代

在教育领域里,未来哪些工作岗位将可能会被接管呢?

今天,理论头条特邀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杨果

谈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杨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近年来,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不平衡,人居环境质量难以满足新时代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宜居环境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管道建设滞后,处理机制不完善;生活垃圾“清集转运处”制度落实不够,资源化处理利用程度不高;远郊地区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困难,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地区农村居民的公共环境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维护机制等。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聚焦‘村里’,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变得更绿更净更美”。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制定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涉及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也是硬件与软件相统一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为此,要充分认识到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的重要性,避免项目实施的随意性,因地制宜地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与此同时,在充分考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的硬件设施、运营条件等各种要素的情况下,根据主城片区、渝西片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的发展基础、村庄分布和人口聚居特点,切实按照区域适宜性、功能性原则,确定每个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并提出明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路线图、时间表。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政府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应根据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求以及整治内容的成本,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设施。同时,应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的管理,严格控制资金去向,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此外,还要积极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融资机制,引导与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以捐款、结对帮扶或其他方式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中。

加强技术与模式的创新,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保障。首先,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中,我市一些区县已经探索出了有效的技术与模式,可以根据这些技术与模式的要求,在相应的区县加快推广应用,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其次,要加快新技术研发。根据上述规划所划分的区域,特别是一些特定的区域,组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发,以满足不同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需求。再次,加强相关技术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的技术具有综合性特点,因此,需要加强各种相关技术的整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发挥技术的综合作用。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其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监督制度,对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治理效果、满意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以寻求更加完善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途径与措施。其二,要构建适应我市区县实际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污染治理的路径,强化环境监督,加大污染处罚力度,严格防控城镇污染向广大农村的转移。其三,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使他们逐步产生相应的责任意识,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并持续维护治理成效。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体也是农民。调研中发现,我市广大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强化、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诉求十分强烈,大多数具备了基本技能,关键是缺乏参与农村公共区域环境整治和维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此,应采取网络、电视、“大喇叭”广播等多种渠道,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推广国内其他地方以及我市一些区县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等,以强化农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实施奖惩措施、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激发村民保护环境,不断增强村民维护人居环境的责任感,培育村民关心生态、关心环境卫生的良好风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