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李太白有“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杜少陵則有“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騏驎出東壁”。流傳至今的詠壁畫詩無不讓人想見彼時生活中壁畫的紛繁精美,這些壁畫在考古發掘後,不少都收藏於博物館,於是利用清明假期尋訪陝西曆史博物館裡的唐代壁畫珍品,一睹唐墓葬壁畫真容。

4月6日一大早,陝歷博的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人龍,穿過人群,由正門大廳沿著臺階進入地下層,參觀唐代壁畫珍品館需要套上專用的鞋套,工作人員也一再提醒不許拍照。不同於室外的喧囂,進入到這個空間的訪客都不由自主的慢下來,輕下來,生怕打擾到什麼,隱隱約約感到,自己正穿越時空,和壁畫上的人物共同完成了一場夢迴長安的旅行。

壁上丹青濃縮大唐風貌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中國古代把死和生看得一樣重要,極其重視對墓葬的營建和裝飾,由此也就逐漸形成了墓葬壁畫藝術。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物質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使得貴族不僅生活奢侈,對死後的墓葬也竭盡全力予以美化。壁畫作為墓葬構成要素之一,和墓葬形制、葬具、隨葬品一樣,不僅是墓主人身份等級的一個重要標誌,同時也是一種繪畫藝術,社會時尚、藝術潮流、審美觀念乃至民族間的交往、文化的碰撞交流也會反映到壁畫的內容和技巧當中。

西安是唐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區域,有十九位皇帝和數千位達官顯貴埋葬在這裡。西安及周邊地區經考古調查、發掘的唐代墓葬已近萬座,其中有壁畫的超過一百座,佔中國唐代墓葬壁畫總數的70%以上。陝歷博唐墓壁畫珍品館中收藏著20多座唐墓的壁畫近600幅,其中5件(組)18幅圖被國家定為國寶級文物,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這些墓室壁畫,就是大唐的“攝影”,向我們真實的展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歷史畫卷那個時代的生活。

陝西唐墓室壁畫的發現,要從上世紀初談起。第一批壁畫是1952年在咸陽古墓裡發現的,當時考古人員借鑑敦煌壁畫的揭取方式,將它保存起來,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次利用科技手段揭取和保護古代壁畫,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1954年,陝西省文管會又相繼在西安一帶陸續發現了一大批壁畫墓,由此形成了唐墓壁畫大量發現的第一個高潮期,共發掘了有明確紀年的唐代壁畫墓約24座。

高等級的唐代貴族墓葬一般由長斜坡墓道、多個天井、過洞、甬道以及墓室組成,象徵著墓主人生前居住的豪華宮殿以及重重院落,壁畫繪製的內容與位置也有較強的聯繫。一般墓道多繪製青龍、白虎、出行、狩獵;過洞、天井多繪製列戟、內侍;甬道之內表示進入內室,多繪製女侍、女官、伎樂以及裝飾性屏風;墓室穹頂上還經常繪製金烏、蟾蜍、銀河、星斗。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房齡大長公主墓壁畫《托盤侍女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李壽墓壁畫《步行儀仗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蘇思勖墓壁畫《樂舞圖》

壁畫當中的皇帝夢

穿過唐初李壽墓壁畫、房陵大長公主墓和新城公主墓的侍女壁畫,以及蘇思勖的《樂舞圖》壁畫,拾級而下,便來到赫赫有名的懿德太子墓壁畫前。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懿德太子墓壁畫《儀仗出行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懿德太子慕壁畫《青龍白虎圖》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筆下大唐宮廷的恢弘氣勢,穿越歷史的重霧,依稀可以在懿德太子墓的《闕樓儀仗圖》中找到視覺的直觀感受。因著入選《國家寶藏》,這裡也是人氣最高的,看客們或坐或站,或遠觀或近瞧,駐足良久,不願離開。

懿德太子墓壁畫記載了唐代武週一朝最大的宮廷悲劇,也是一個父親對於無力保護自己子女的悔恨與補償。懿德太子名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與韋皇后所生的長子,因私下與其妹永泰公主、妹夫武延基議論武則天私生活被杖殺。中宗復位後,追封李重潤為懿德太子,將其靈柩從洛陽遷回乾陵東南隅“以禮改葬”,並“號墓為陵”,享受帝王禮遇,此墓是目前已發現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座唐代墓葬。

先是青龍白虎,一左一右,騰雲駕霧,極有漢雕氣勢,奪人眼目。龍與虎僅存三腿,然而卻更見力量。此兩畫如復原,整個畫面估計至少得有十米。有意思的是虎毛與龍鱗描繪的一絲不苟,虎爪上且有肉墊,唐代宮廷畫家深入生活觀察細緻由此可知。

最有名的《闕樓儀仗圖》氣勢極大,是中國最早一幅大型界畫(因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中國繪畫很特色的一個門類,尤適於畫建築物),再輔以青綠的山脈深谷,樹上可見果實。闕樓為三出闕,是等級最高的一種禮制性建築——即準天子之禮遇,陝西的大明宮即依據此闕樓圖復原。精雕細刻、裝飾華麗,以手電光照之可見雕欄上的金箔,不同角度均可見金光閃閃。

壁畫中所展示的“儀仗圖”可稱之為大唐王朝的“閱兵式”,西壁儀仗圖有步兵、騎兵、車馬隊,196人昂首以待,車前有裝飾孔雀翎的“雉尾扇”與“雉尾障扇”,背景是山巒起伏,城廓可見,仿若再現大唐儀仗盛景,該組壁畫面積達9.7平方米,創下了單幅墓室壁畫揭取面積之最。

大唐貴族的出獵景象

與懿德太子墓壁畫盡顯皇家禮儀風範不同的是,章懷太子墓壁畫卻更多描繪皇家的閒適生活,著名的《狩獵出行圖》就出自這裡。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章懷太子墓壁畫《狩獵出行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章懷太子墓壁畫《觀鳥捕蟬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章懷太子墓壁畫《馬球圖》

該墓壁畫高2.4米,全長12米,在揭取時被分成四幅。整幅畫面中現存46個鞍馬人物,浩浩蕩蕩地奔馳在長安郊外的大道上。最前方為兩名探路隨從,兩側為執旗衛士,最後為兩匹輜重駱駝和殿後隨從,中間大隊人馬束腰佩箭,架鷹抱犬、前呼後擁。氣魄風度溢於言表,可謂代表了大唐墓室壁畫的最高水平。

畫中行走在大隊人馬最前列的顯然是這次活動的主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坐騎是一匹白馬,與其他人所乘之馬截然不同。為了避免馬在奔跑中互相干擾,其它馬匹均剪鬃扎尾,而這匹白馬則頸披長鬃,馬尾垂散。更為有趣的是隻見其左邊的前後蹄抬起,呈現出不同於一般馬的走姿,這種馬在唐代文獻中被稱為 “走馬”。這種走馬鞍背平穩,騎之無前顛後仰之苦,不易產生疲勞,只有極少數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使用。由此分析,騎此白馬的人應是章懷太子李賢。

大隊人馬中,還可見兩騎手身後蹲伏著獵豹和猞猁,據史書記載,由於唐代帝王喜好狩獵,西域各國紛紛進貢獵鷹、獵犬、獵豹,獵豹和猞猁據說是印度孔雀王朝(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瓶沙王首先馴養成功。這不僅在文獻中有記載,在出土文物中也已有發現。1991年在西安市東郊霸橋區新築鄉唐金鄉縣主墓出土了一組彩繪狩獵俑,其中二人架鷹,一人攜犬,還有兩匹馬在鞍後鋪圓墊,一匹馬的墊子上立一猞猁,另一匹馬的墊子上蹲伏獵豹,一如壁畫中所見。

千古第一美人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掘最大的一座唐代女性墓葬,也是“號墓為陵”,等級極高,壁畫形象眾多, 其中以《九宮女圖》尤著,被列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國之瑰寶。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永泰公主墓壁畫《宮女圖》

《九宮女圖》高177釐米,寬198釐米,是唐墓壁畫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圖中描繪了九位風姿綽約的宮女,除一人著男裝外,其它均頭梳高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個個體態豐盈,婀娜多姿。站在《宮女圖》前,畫中這群風華正茂的女子彷彿正向我款款而來。

在這九位美人中,第六位捧杯女子最受關注,所有人第一眼都會被她的美麗所折服。宮女身體呈“S”形,賈平凹在散文《壁畫》中,這樣描述《九宮女圖》中的“六妹”:那第六位,簡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頭梳螺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高足杯託得多好,不高不低,恰與婉轉的身姿配合,長目略低,似笑非笑,風韻卓絕,我該輕呼一聲“六妹”了!這樣純真高雅的女子,我堅信當年的畫師不是憑空虛構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繪。她深鎖宮中,連唐時也不可見的,但她終於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經千年的美人。

仿唐畫拍場寥若晨星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韓幹《照夜白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宋摹本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趙佶摹本《搗練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唐《宮樂圖》

古壁丹青 大唐記憶

周昉《簪花仕女圖》

唐代繪畫是中國封建社會繪畫的巔峰,其藝術成就大大超過往代。現如今,存世的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只能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一窺真容了。閻立本的《步輦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帝王圖》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職貢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以畫馬著稱韓幹,其《照夜白圖》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堪稱“鎮國之寶”的韓滉《五牛圖》,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多數唐代畫家已無真跡傳世,只留後世摹本,現藏日本國大阪市立美術館的吳道子《送子天王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均為宋人摹本。

在藝術成就上,唐代仕女畫獨立古今。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但因時代久遠,張萱的繪畫作品多數都散佚無存。現存趙佶摹本《搗練圖》,1912年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東方部部長岡蒼天心從北京一位貴族手上購買,並於當年8月正式入藏波士頓美術館;宋摹本《虢國夫人遊春圖》卷和周昉《簪花仕女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宮樂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周昉《揮扇仕女圖》則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調琴啜茗圖》被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收藏。

在拍場上,後世名家仿唐作品也是寥若晨星,2017年12月保利曾上拍過一件《石渠寶笈》著錄的明畫家郭詡《虢國夫人夜遊圖》,以2070萬元成交,2013年7月,仇珠的一副虢國夫人遊春(早朝)圖,以最高估價的5倍1104萬元成交。近現代畫家徐操1939年作《宮樂圖》在2010年嘉德春拍上以57.12萬元成交;1938年作摹張萱《唐後行從圖》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以136萬港元成交。溥儒的徒弟安和1956年作《臨唐人宮樂圖》在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52.5萬港元成交;《摹虢國夫人遊春圖》在2017年嘉德香港秋拍中以近50萬港元的價格成交。劉凌滄《臨唐人搗練圖》2010年嘉德秋拍上以100.8萬元成交。

今天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唐墓壁畫堪稱是盛唐鮮活的情景再現,那些定格在墓壁兩端的畫卷和筆觸,恰到好處地給了當時文人工匠表達政治情感的空間和機會,也給後世留下了極為寶貴的歷史參照和精神財富。

從博物館出來時,已經到了閉館時間,不知不覺已在壁畫館裡呆了一整天,回到車水馬龍的街上竟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古城牆在燈光的映襯下,有了些許古都長安的氣象。正如強躍館長說過的一句話,西安城本就是一座博物館。它靜靜得坐在那,不偏不倚得坐了三千年,周秦漢唐的遺風,吹散了旅行者臉上的風霜。

鏈接:

我知道你好奇壁畫保護與揭取的秘密

代表了唐代繪畫藝術的最高水平的唐墓壁畫,是怎麼繪製成的呢?首先在牆體上塗上一層麥草泥,等烘乾後再在上面抹一層石灰製作的“牆皮”。畫家根據繪畫內容,給牆皮上色(一般以白色為主),並勾勒出大致輪廓。最後上色,唐墓壁畫多以紅、綠、黃、黑為主,原料來源於赭石、土紅、石青和石綠等礦物,採用平塗、暈染、隨線描彩等上色方法。

唐墓壁畫是如何揭取的?由於墓室和甬道內堆積有大量泥土,對壁畫表面造成了嚴重的汙染,在揭取前先要進行清理,還要對壁畫開裂邊緣和缺失部位使用泥膏進行加固修補,然後根據壁畫尺寸、內容等確定壁畫分割時的部位,再熬製桃膠以紗布封貼畫面並烘烤,用手術刀切開分割線,將壁畫從地仗層處與牆體切割剝離。

唐墓壁畫是如何修復的?參觀過唐墓壁畫館的遊客,無不讚嘆唐人高超的繪畫手藝,但如果沒有文物工作者精湛的修復技藝,恐怕這些壁畫就沒有機會呈現在遊客們面前。

修復工作就是針對壁畫上的黴斑、泥汙、塌陷等進行修補,並用丙烯酸樹脂膠B72對壁畫進行“過塑”,最後裝上新的木質或鋁質龍骨,好讓脫離了麥草泥的壁畫有新的“骨骼”。陝歷博的壁畫多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被修復過,那時是直接把石膏倒在壁畫上進行固定,但時間一長石膏就會老化酥脆,因此在2010年重新修復時把石膏剃掉重做石灰質的過渡層。

本文已刊載於《中國拍賣》2018.5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