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技术|提高种蛋孵化率措施(下)

(接上文)

四、抓住孵化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时期

根据胚胎发育的特点,孵化有两个关键时期:1-7胚龄和18-21胚龄。在孵化操作中要尽可能创造适合这两个时期胚胎发育的孵化条件,前期注意保温,后期重视通风。

1、1-7胚龄为了提高孵化温度,尽快达到适宜孵化温度,可采取下列措施:

(1)种蛋入孵前预热,既利利于鸡胚的苏醒和恢复活力,又可减少孵化器中的温度下降,缩短升温时间。

养鸡技术|提高种蛋孵化率措施(下)

(2)孵化的1-5天,孵化器的进出孔全部关闭。

(3)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消毒孵化器里的种蛋时,应在蛋壳表面凝水干燥后进行,并避开24-96小时胚龄的胚蛋。

(4)5胚龄前不照蛋,以免孵化器及蛋表温度剧烈下降。整批照蛋应在5胚龄以后进行。照时应将小头朝上的胚更正过来,因60%胚胎头部在小头,啄壳时喙不能进入气室进行气体交换,会增加胚胎死亡冀弱雏率。

(5)提高孵化室的环境温度。

(6)要避免长时间停电。万一遇到停电,除提高孵化室的温度外,还可在水盘中加热水。

养鸡技术|提高种蛋孵化率措施(下)

2、18-21胚龄是胚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过度到肺呼吸时期,需氧量剧增,胚胎自温很高,而且随着啄壳和出雏,壳内病源微生物在孵化器中迅速传播。此期的通风换气要充分,可采取下列措施:

(1)避开在18胚龄移盘到出雏盘转入出雏器中出雏。可提前在17胚龄(甚至15-16胚龄),或延长至19胚龄(约10%的鸡胚啄壳)时移盘。

(2)啄売、出雏时提高湿度,同时降低温度。一方面是防止啄破蛋壳,蛋内水分蒸发加快,不利破壳出雏:另一方面可防止雏鸡脱水,特別是出雏维持时间长时,提高湿度更为重要。在提高湿度的同时应降低出雏器的孵化温度,避免同时高温高湿。19-21胚龄时出雏器温度般不得超过37-37.5℃。

(3)注意通风换气,必要时可加大通风量。

(4)保证正常供电。此时即使短时间停电对孵化效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万一停电的应急措施是:打开机门,进行上下倒盘,并用体温表测蛋温。此时,门表温度计所示温度绝不能代表出雏器里的温度。

(5)捡雏时间的选择:一般在60-70%雏鸡出壳,绒毛已干时第一次捡雏。在此之前仅捡去空壳。出雏后,将末出雏的胚蛋集中移至出雏器顶部,以便出雏。最后再捡一次雏,并扫盘。

(6)观察窗的遮光:雏鸡有趋光性,已出壳的雏鸡将拥挤到出雏盘前部,不利于其它胚蛋出壳。所以观察窗应遮光,使出壳雏鸡保持安静。

养鸡技术|提高种蛋孵化率措施(下)

(7)防止雏鸡脱水。雏鸡脱水严重影响存活率,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所以雏鸡不要长时间呆在出雏器里或放在雏鸡处理室里。雏鸡不可能同一时刻出齐,即使较整齐,最早出売的和最晚出壳的时间也相差32-35小时,再加上出雏后的一系列工作(如分级、打针、剪冠、鉴别等),时间就更长。因此从出壳到送至饲养员手中,早出壳的可能已经超过2天。所以要及时送至育雏室或送交用户。

如果种鸡健康、营养好,种蛋管理得当,在正常孵化情况下,则两个关键时期以外的胚胎死亡率很低。要了解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可在10-11胚龄照蛋,若尿囊绒毛膜“合拢”,说明孵化前半期胚胎发育正常;还可抽照17胚龄胚蛋,如胚蛋小头”封门”,说明胚胎发育正常,蛋白全部进入羊膜腔里,并被胚雏吞食。

要经常分析孵化效果,以指导孵化工作和种鸡饲养管理。在分析时,应将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开研究,以便发现问题的症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