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郡汽車:造超前但不過分超前的車

今年6月,我到南京出差,和當地新能源汽車業界朋友聊天:你們覺得博郡汽車怎樣?

南京的朋友答:博郡汽車?沒聽過啊。

在造車新勢力中,博郡汽車就是這麼低調沉默,連它的總部、製造基地所在地的業內人士,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博郡汽車董事長、CEO黃希鳴,對此不以為意:“前期越低調(越好)。當人們對汽車行業理解加深的時候,對低調的公司也越來越認可。”

7月30日,我到博郡汽車上海研發中心採訪黃希鳴。他告訴我的,和其他媒體瞭解到的差不多。但我接收到的最強烈信息是,黃希鳴為人之沉穩自信,塑造了博郡汽車的品牌性格。

博郡汽車:造超前但不過分超前的車

博郡董事長、CEO黃希鳴

這樣的創始人、這樣的公司打造的車型,一方面追求可實現可量產,另一方面不屑平庸,追求領先行業。

總而言之,一款超前、但不過分超前的車。

來得太晚?

博郡汽車第一款車計劃在2019年底上市。相比其他新造車企業,博郡汽車顯得比較慢。

但黃希鳴不著急,“目前新進勢力還沒有一家真正做到大批量交付。”

“做幾個樣車很簡單,但真正要交付卻是非常困難。有時候投入上百億也不見得能成。”黃希鳴說,很多企業認為造車比較簡單,而且從自己長處出發考慮問題。“我有哪個亮點,比如說車聯網做得好,智能駕駛做得好,就跳出來做車。”

對於這個看法,他舉了兩個反例:

“蘋果(公司)也想造車,搞了泰坦計劃兩三年,最後把所有人解散了,只留下了車聯網這一塊。集中精力把車聯網做到極致,然後和車企合作就行了。”

“如果自動駕駛做得很好,像Google,就全心在智能駕駛充分發揮,把它做好就行了。”整車也交給汽車企業去做。

黃希鳴認為,造車太複雜,不是看有什麼長板,而是不能有短板。

“每輛汽車從研發到生產都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沒有一個完整的、標準化的生產鏈來支持(是造不出車來的),所以做車必須端到端都要做好。”

“一開始我們就努力使自己沒有短板,從研發一直到生產、最後產品質量把控,到市場營銷。”

博郡汽車:造超前但不過分超前的車

博郡汽車已和南京地方政府簽約建廠

黃希鳴說,市場營銷、融資能力這些短板可以補齊,但是技術能力無法補齊。博郡汽車“大部分員工都造過車,不是簡單的做設計開發,而是從頭到尾,對生產把控過程非常熟悉,瞭解所有工藝”。這是博郡汽車區別於其他新造車勢力的最重要一點。

2020年出車不是壞事

到了2019年底,即便博郡可以大規模交付,但補貼退坡已經差不多了,補貼的政策紅利接近尾聲了,也不算晚嗎?

黃希鳴認為,一方面,完全靠補貼的市場本來就不太健康,因為顧客並沒有接受這個車。只是說因為政策的原因,限號、限購、補貼的原因,所以買了,真正征服市場的車並沒有出來。

另一方面,供應鏈成熟需要時間,早先成本很高。“電池系統在我們開始做第一個樣車的時候,價格比現在高40%。系統成熟以後,成本在快速下降。”

博郡汽車:造超前但不過分超前的車

博郡汽車LOGO

到2020年這個點出車並不是壞事,因為車的競爭力、性價比已經得到了極大提高。即使政府補貼去掉之後,成本比政府補貼之前還是要低一些。”黃希鳴說,到2020年,同樣五六百公里續航,“即使電動車比傳統車貴三四萬元,但考慮電動車的優越性,畢竟用電比用油要省,已經很有競爭力

。”再加上,如果充電方便、維護也省錢,另外車聯網屬性很強,配置很好,就“有充分的競爭力了”。

中高端SUV打開市場

在保證有大批量交付能力之後,黃希鳴說,還要問“怎麼把市場真正打開?”

博郡汽車選擇了中高端純電動SUV作為開山之作,目前透露的車型信息是:4米6多的車長,2.9米軸距,裝載70-80度電池,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在500公里以上,配置L2以上級別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補貼前售價18-28萬元

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定位?

“A0級SUV跑100公里、200公里,這個市場非常擠,而且基本是一個不健康的市場,主要依靠補貼來生存。當補貼去掉以後這個市場是非常殘酷的。”

博郡汽車:造超前但不過分超前的車

博郡車型和其他車型里程對比

黃希鳴引用調研公司結果說,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買電動車的熱情已經起來了,其中想買B級SUV佔到51%左右。“很多汽車廠沒有這樣的實力做這樣大的車,這個區域是比較空缺的。”

黃希鳴認為,特斯拉Model S、Model X,定價太高,一般老百姓接受不了。20-50萬之間有空缺。對比差不多區間內的寶馬X3電動版和奔馳GLC電動版,“我們會用同樣品質的車打市場,可能個別性能差一點,像加速性能沒有那麼高,其他的性能都不比人家差。”但是,博郡的定價將比GLC(電動版)和X3(電動版)價格便宜得多。

真·電動底盤

首款車型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標定綜合工況續航里程500公里以上,第二個計劃600公里以上,博郡汽車如何能做到?

黃希鳴認為,做電動汽車底盤平臺技術是關鍵。“實際上這是大家的短板,大家都是油改電的車,都是改來改去的,真正全新開發的平臺很少。”博郡汽車圍繞電池自主研發的先進底盤平臺,為高性能和續航里程提供了基礎。

但是,自從新能源汽車成熱點以來,已經有很多家車企宣稱正向開發了電動底盤。怎樣才算是真正的電動底盤?

黃希鳴說,“為了很好的把電池布進去,需要長軸距。如果是正向開發的平臺,會把軸距儘可能做大。”

因此,前面短、後面短、中間長,一般是電動車的平臺開發出來的。“如果一個車比例關係和傳統車一樣的話,基本是油改電。我們是4.6幾的車長,做到2.9米的軸距。傳統車做4.6米長,軸距一般只能做到2.7米。”

此外,考慮到電動汽車減重的需求,底盤要儘可能輕量化。博郡汽車的底盤前後獨立懸架都是全鋁的。“一個副車架別人做三四十公斤,我們設計到25公斤。

黃希鳴介紹,正向開發的電動底盤,並不比傳統車企油改電的成本高。“我們的開發成本開始比他更高一些,因為很多東西要有新模具。但油改電也需要改很多東西,存在一定的開發成本。但物料成本我們不比他們高,在很多方面還要低一些。”

另外,他認為博郡的技術能力也決定了市場競爭力,“比如說電池,如果百公里電耗少5%,省5%的電池下來,這也是成本的優勢。”

黃希鳴對其技術能力的自信,有過往履歷佐證。

他曾任美國福特汽車、美國通用汽車高級工程師和技術負責人。而博郡汽車項目技術主體,是黃希鳴之前創立的上海思致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為一汽、上汽、比亞迪等多個主機廠做整車底盤設計開發和整車性能調校,已向市場交付了100多個車型。在國際方面,上海思致也和Fisker(菲斯克)、福特、通用汽車和其他一級供應商等有過底盤合作。

自己研發生產電芯

博郡汽車和很多車企一樣,自主研發和生產動力電池包。不一樣的是,他們一方面外採電芯,另一方面還準備自主研發生產電芯。

主要考慮真正‘卡脖子’的地方是電芯。”黃希鳴說,“好的電芯大家都會搶,像寧德時代到處都在擴產能,和這麼多家車企聯合。怎麼保證電芯資源這是比較難的事情。”

博郡汽車因此也做電池的開發、生產,以保證電芯資源供給,“而且能保證性能方面比較領先。”

目前,博郡汽車已經成立了淮安駿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淮安開展電池和電池模組生產。

他透露,博郡的電芯團隊來自世界一流鋰電池電芯企業,產品走的是三元軟包技術路線,量產產品可達300wh/kg的能量密度,應用到博郡的後面幾款車型上。

用三元軟包做電芯,是業界認為比較有希望的技術路線。主管部門的預期也是在2020年左右實現量產,和博郡第二款、第三款車的時點接近。

博郡汽車:造超前但不過分超前的車

博郡汽車和一汽吉林簽約,由後者代工首款車

不像很多車企推出的概念車,極其炫酷而難以落地。黃希鳴想做的車:500公里/600公里綜合續航、核心部件成本下降、L2以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和高密度電芯,都是有很大希望實現的目標。這樣超前而不過分超前的產品,可能更有希望通向未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