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邦科技淨利潤三連降 兩大股東密集套現11.6億

丹邦科技淨利潤三連降 兩大股東密集套現11.6億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魏度

宣稱技術成果世界最領先,丹邦科技(002618.SZ)過度往臉上貼金領了監管函。

8月3日,深交所指出,丹邦科技在公告一項研發技術使用誇大性詞語、誤導性陳述,對其實施監管。

丹邦科技誇大技術成果直接刺激了股價大幅上揚,10個交易日股價漲幅高達95.38%。被監管後,股價應聲而落,兩天跌下17.83%。

2011年上市的丹邦科技是一家專注撓性電路與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不過,上市7年來,公司經營業績不太好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三連降。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上市以來,雖然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但在2017年,研發人員少了4人,研發費用與營業收入的佔比也下降了1.06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經營發展不如意,股東減持卻很積極。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公司前兩大股東合計減持17%股權,套現11.62億元。

6日下午,針對上述情況,長江商報記者致電丹邦科技,電話無人接聽。

年內四次收監管關注函

今年以來,丹邦科技頻頻受到監管關注,四次收到關注函。

最近的一次主要聚焦于丹邦科技的TPI薄膜碳化技術改造項目、公司在公告時自抬身價誤導投資者事宜。

今年7月24日,丹邦科技收到深交所關注函,緣由是公司在7月16日晚發佈的《關於TPI薄膜碳化技術改造項目試生產成功的公告》,深交所要求丹邦科技結合公告中引用文獻的具體出處,提供相關測試結果,說明公司判斷“TPI 薄膜 碳化技術改造項目”試生產成功、該項目產品是世界上最領先的生產工藝、丹邦科技各項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依據及合理性。

公告發出後,股價連續2天漲停。從7月17日到7月30日的10個交易日,股價累計漲幅達到95.38%,接近翻倍。

公司回覆稱,關於文獻具體出處,丹邦科技目前尚未見到與本公司量子碳基薄膜材料技術相類似的報道。

深交所最後認定,在不具備事實基礎的情形下,在公告中使用誇大性詞語誤導投資者。8月3日,深交所向丹邦科技開具監管函。

距收到此份關注函不到一個月的7月9日,公司也收到了一份關注函。事情起由是公司第二大股東丹儂科技減持公司股份,作為原始股東、持股超過5%的重要股東,減持前未按規定披露減持計劃。此外,公司董事劉文魁是公司二股東的大股東,二股東減持之事未經劉文魁知曉同意等。丹儂科技減持前,持有丹邦科技6.82%股權,減持後持股比降至6.18%。

再向前追溯,丹邦科技發佈2017年度年報內容、以及國家02專項項目政府補助事宜等,公司均相繼收到了交易所關注函。

上市7年盈利能力接連下降

上市前後業績變臉,上市後盈利能力疲軟,丹邦科技的經營發展陷入了困局。

7月14日,丹邦科技發佈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淨利潤變動區間為1278.55萬元—1859.71萬元,同比增長10%—60%。此前,公司曾預告淨利潤變動幅度為-40%—10%。公司解釋修正原因為產銷量增加以及部分PI膜自給,成本降低。

預告修正公告顯示,丹邦科技二季度業績似有向善跡象。實際上,上市以來,公司經營業績整體上都不怎麼好看。

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69億元、2.44億元、2.87億元、5.02億元、4.19億元、2.71億元、3.17億元,上市第二年下降,2013年、2014年大幅反彈,2015年、2016年又大幅下降,營業收入起起伏伏極不穩定。

同期淨利潤分別為0.55億元、0.56億元、0.52億元、0.91億元、0.67億元、0.25億元、0.25億元,波動幅度也很大,2014年暴增七成,2016年大跌六成。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分別為0.46億元、0.48億元、0.44億元、0.82億元、0.61億元、0.22億元、10.04萬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52%、4.26%、—8.42%、87.81%、—26.03%、—63.73%、—99.54%。

上述表明,近三年,公司的淨利潤非常慘淡,連續三年大幅下降。2017年,雖然公司淨利潤有0.25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只有可憐的10.04萬元,這對於當年3.17億元的營業收入而言,幾乎可以歸0。

進一步查詢發現,近幾年,公司淨利率持續下降。2014年至2017年,其淨利率分別為18.11%、15.96%、9.08%、8%,3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

對於2017年扣非後淨利潤降幅接近100%現象,丹邦科技在年報中解釋稱,主要是財務費用大幅增長。

財務數據顯示,當年,公司財務費用為5105.41萬元,較2016年71.42萬元暴增了7048.21%。公司稱,產品銷售以出口為主,主要以美元進行結算,使得各期末公司賬面存在較大的應收外幣貨款,而2016年、2017年美元匯率波動較大,造成公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波動較大。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17年,公司有5筆合計約4億元的短期借款,長期借款達到2.67億元,較上年底1.70億元增長了57.06%。借款增加也導致財務費用上升。

值得關注的是,丹邦科技流動性不足問題非常突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貨幣資金只有2692.43萬元,而公司年內需償還的銀行借款就達到5.30億元(包括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017年,公司經營現金流入也不過4.5億元。

前兩大股東三年套現11.62億

經營尚未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丹邦科技的股東就開始密集減持套現。

丹邦科技的控股股東為丹邦投資,第二大股東為丹儂科技。從2015年開始,兩大股東開始實施密集減持計劃,且每次減持都是大手筆。

2015年3月,丹邦投資披露減持計劃,預計減持5%-10%的股份。從2015年3月9日至5月13日的短短兩個月,其實際減持了1800萬股,佔總股本的9.86%。此次減持,一口氣套現了6.6億元。

2016年4月,丹邦投資繼續推出減持計劃,預計減持股份不超過10%,減持資金將用於項目投資。後來,因投資項目方案需要相關部門確認,投資項目尚處於評審階段,減持計劃終止。

時隔一年的2017年3月,丹邦科技再一次披露減持計劃,擬減持不超過2700萬股(不超過7.4%)。只是減持新規出臺,該項減持計劃不符合相關規定,丹邦投資無奈調整減持計劃,變更為減持不超過總股本的4%。在調整前,丹邦投資已經減持了52.80萬股,套現0.12億元。

到今年3月,丹邦科技公告上述減持計劃完成,丹邦投資在去年9月26日減持了1095.8萬股,佔總股本1.99,套現1.03億元。

二股東丹儂科技減持同樣積極。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從2015年至2016年7月,丹儂科技實施了6次減持,合計減持了5.006%,套現3.40億元。

今年以來,丹儂投資又實施了減持,持股比從6.82%降至6.18%,初步估算,套現了0.47億元。

綜上所述,近三年,兩大股東合計通過減持套現了11.62億元。如果算上此前創始股東益天鵬的父親益關壽的0.64億元套現,限售股解禁以來,股東累計套現超過12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