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虚开发票、空壳腾挪……揭秘湖北涉案金额高达10亿“链条式”团伙骗税案

最近,湖北破获一起以湖北某有限公司、湖北某实业有限公司为主,涉及全国22个省(市、区)200多户企业,涵盖骗税、虚开、配单的链条式骗税案,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某被罢免湖北省人大代表资格,并被公安部门依法逮捕。

据湖北省税务局稽查局负责人介绍,湖北省税务与公安机关联合出击,采取“五管齐下”拿脉问诊、“绘制三图”调查核实、“盯住两端”前堵后截的“532”工作战法,连续作战,历时两年,共查实湖北、广东两地3户企业骗取出口退税款7830万元、少缴企业所得税4587万元;查实涉案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0亿元;共抓捕犯罪嫌疑人22人、追逃7人,成功摧毁集骗税、虚开、配单3个链条的犯罪团伙。目前,此案已移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五管齐下 抽丝剥茧

早在2016年底,接到案件线索后,湖北税务机关迅速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案组,采取查核算、测产能、对账簿、比单证、核结汇“五管齐下”的方法,通过对湖北某有限公司、湖北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把脉”,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迅速揪出五个疑点:

核算为何不分开?湖北某有限公司、湖北某实业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系夫妻,股东基本相同,资产、员工、财务、经营等相互混淆、相互混同;

产能为何不配比?两家公司共有522台针织横机,设备铭牌载明功率1.5千瓦时/台,根据投入产出法测算耗电量,2013年仅生产39天、2014年仅生产45天、2015年仅生产57天,与出口业务量出入较大;

账簿为何不真实?湖北某实业公司设两本账套,Ⅰ账套记载公司2015年结汇人民币0.88亿元,Ⅱ账套记载2015年结汇人民币2.46亿元,账套自相矛盾;

单证为何不齐全?湖北某有限公司、湖北某实业公司分别有2613万美元、1898万美元的出口货物,缺少备案单证资料;

结汇为何不到位?2015年湖北某实业公司收汇仅8800万元,未结外汇1.58亿元,未结外汇占应结外汇比例高达64.23%,与正常出口企业悬殊过大。

一连串的“问号”盘旋在专案组成员脑海里,进一步坚定了大家深挖细查的决心和信心。

“三图”制导 锁定证据

出口退税业务庞杂、流程繁琐、环节众多,调查取证需要多方配合、多方支持。这注定是一场兵团作战合力攻坚的硬仗!

湖北税务公安部门联合行动,摸索出一套绘图作战方法,以图制导,化繁为简,直奔重点,锁定证据,实现高效精准取证,形成了有效证据链。

绘制“出口五环”图,理清流程。按照定仓、拖柜、装箱入港、报关、补料“五个环节”,绘图梳理清楚湖北某有限公司、湖北某实业公司货物出口流程,按照逻辑关系,逐环核实,寻找蛛丝马迹;

绘制“出口三单”图,理顺关系。根据集装箱号唯一性规律,绘制出口仓单、海运提单和装箱单“出口三单”图,理顺集装箱号、船务公司、托运船名之间关系,依靠集装箱号查询集装箱流转过程;

绘制“两法找单”图,理出证据。提单是提货人唯一合法凭据,辨别提单真伪就是调查取证的关键。湖北公安税务部门绘制以柜找船、以代找船“两法找单”图,回溯货物出口全过程,以仓柜和海代公司为线索,理出海运公司和对应提单。

绘图作战法果然奏效,通过比对21家船务和海关货代公司的集装箱号、装船期等信息,发现湖北某有限公司、湖北某实业公司共有219份海运提单和海运定舱单系伪造,进一步核实找到真实货主的提单7份、集装箱单98份、海运定舱单36份,从而“坐实”两家公司涉嫌出口骗税的违法事实。

盯住“两端” 扩大战果

出口骗税往往与虚开专票和虚假出口紧密相关。锁定湖北某有限公司、湖北某实业公司骗税证据后,湖北省税务局作出补税、罚款、停止出口退税的行政处理,迅速将案件移送公安立案侦查,组成税警联合专案组,发挥税务部门的政策专业优势和公安部门的侦查手段优势,在破获骗税案件的基础上,深挖扩线,紧盯上游“配票虚开”端和下游“配单中介”端,前堵后截,一举摧毁了配票虚开、配单中介上下游犯罪团伙及合伙骗税团伙。

摧毁“配票”虚开团伙。根据骗税案件查获信息,联合专案组顺藤摸瓜,破获了以区某为首的配票虚开团伙,通过联系河南、山东等地企业,向湖北某有限公司、湖北某实业公司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890份,金额1.75亿元,税额0.29亿元,并按开票金额6%收取手续费,资金通过湖北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实现回流。

摧毁“配单”中介团伙。联合专案组通过出口业务流程信息剥茧抽丝,层层追查,查获了以赵俊雄为首的配单中介团伙,利用无需退税出口货物集装箱号、开船期、货物名称、数量、起运港、到达港等信息,为湖北某有限公司、湖北某实业公司骗取出口退税,伪造虚假出口合同、报送单、出口仓单、海运提单、装箱单等单证资料,并按出口1美元收取0.12元人民币手续费,外汇资金通过地下钱庄实现回流。

摧毁“合伙”骗税团伙。通过涉案人员交代,查实湖北某有限公司、湖北某实业公司伙同广东省某纺织品有限公司,采取同样手段,以广东省某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名义骗取出口退税款4060.44万元。

查防结合 效管长远

遏制、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等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是保护国家税收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成功破获此案,为构建税收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前移关口,风险“早”防范。骗税案件在产能、资金、单证、货流等方面的风险特征基本类似,在税收管理中会不同程度显露,税务机构合并后,要集成税务系统内外各类数据,归集骗税、虚开案件特征,制作骗税、虚开案件风险模型,实时监控出口货物品名、单价、数量、目的地等信息,强化数据信息比对分析,及时发现骗税倾向,提前化解和防范骗税风险。

协同作战,案件“快”查处。查处骗税案件离不开部门之间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只有协作好、配合好,才能事半功倍、克难攻坚,要持续完善税务、公安、海关、人民银行协作机制,建立高效便捷的联合办案、信息查询、协助取证、线索移交等制度,协调报关中介、物流、商业银行等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和业务协作机制,形成部门联动快速、案件查处高效的合力。

延伸作战,打击“全”覆盖。骗税专业性、隐蔽性、团伙性等特征明显,以往重点放在打击骗税和虚开主体方面,对报关行、货代中介机构和代账财务人员等“媒介”违法犯罪惩治不够。今后,应对报关行、货代等中介机构开展拉网式清理,整治骗税“配单”卖方市场,对查实的骗税企业、代理记账公司、报关行、货代中介机构等涉案机构和人员纳入黑名单库管理,提示风险和必要限制,实施联合惩戒,加大犯罪成本。

记者:喻敏

实习生:陈宁睿

通讯员:朱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