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鄉愁隨筆:蘭溪流韻

莆田鄉愁隨筆:蘭溪流韻

  木蘭溪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它發源於戴雲山脈,貫穿莆田全境,幹流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里。它從茫茫群山中奔騰直下,迂迴曲折,蜿蜒變寬,不斷朝著海的方向流去,有江河的氣度,有溪流的謙恭。它代表著莆仙祖系精神的源流,它是文化,是夢,也是詩。

  木蘭溪是莆田成長和繁榮不可或缺的“血脈”。正是她的存在,使這座千年古邑充滿生態和自然之美,長橋臥波,風物宜人,花果飄香,物產豐饒,有著天然糧倉的稱譽。兩千多年來,莆田人民在古老的木蘭溪兩岸刀耕火種,創造了獨特而燦爛的莆仙文化。自唐以降,木蘭溪哺育了無數傑出的人物,養成了“家貧子讀書”的優良傳統,以至於“十室九書堂,龍門半天下”,文獻名邦,海濱鄒魯,實至名歸。

莆田鄉愁隨筆:蘭溪流韻

  在戴雲山脈深處,有一個叫黃坑頭的地方,懸掛著一注晶瑩碧透的涓涓細流,這裡,就是木蘭溪的源頭。這裡,環繞著30多萬畝常綠闊葉林,澇蓄旱排,形成一個循環不止的活水庫,使木蘭溪生生不息,為興化兒女的生存繁衍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之水。

  木蘭溪賦予莆田的,遠遠不止這些。在上游,木蘭溪滋養了肥沃的東西鄉平原,成就了千年的農耕文明。東鄉的榜頭鎮享有“蔗鄉”之稱,是中國重要產糖區之一;西鄉的度尾文旦柚久負盛名,被贊為“無籽蜜柚”。

莆田鄉愁隨筆:蘭溪流韻

  而平原上大大小小的澗流,反過來回報了木蘭溪,壯大了木蘭溪,她和其他支流混雜融合,水勢愈來愈大。古時的木蘭溪,每逢雨季,便像失控的野馬,狂放不羈,為禍甚深。1064年,長樂女子錢四娘為解莆地洪澇之苦,罄盡家財,於中游築陂,但功虧一簣。錢四娘無寸柄而舉壯事,度世濟人的精神激勵了後來者,林從世、李宏、僧人馮智日先後來莆築陂,元豐六年(1083年),終於築成了技術複雜、樣式新穎的木蘭陂這一重大的水利工程。2013年,木蘭陂被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至今仍發揮著“排、蓄、引、擋、灌”等重要作用。

莆田鄉愁隨筆:蘭溪流韻

  木蘭陂的建成,使木蘭溪下游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這座千年古堰把水源分解引入南北洋平原,灌溉幾十萬畝良田,使之成為福建四大平原之一。平原上,哪一個地名不曾被水浸泡過?哪一塊土地不曾被水護佑過?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還有賴於那座一千二百多歲的守護神——鎮海堤,它是唐代時福建觀察使裴次元倡建的,總長近5公里,保護22.5萬畝耕地,是福建第一大堤,外御潮汐之衝,內蓄膏澤之潤,是名副其實的“海岸長城”。

莆田鄉愁隨筆:蘭溪流韻

  從木蘭陂到入海口,是木蘭溪感潮段,也是其下游的主幹流。這裡是莆田跨出本土、邁向大洋、連接五湖四海的主要通道,締造了興化人“闖天下、走四方”的海洋文明,留下了“無興不成鎮、無莆不成市”的佳話。

莆田鄉愁隨筆:蘭溪流韻

  水,是流動的故事。水,是見證莆田水利發展的無言證人。凡是有河流流過的地方,就有興水、活水、治水的故事,就有水利人和他們的水利工程。治理木蘭溪,保護母親河,還美於城,造福於民,是新中國幾代人的歷史使命。1999年,時任省長習近平同志親臨工地參加義務勞動,拉開新時代木蘭溪治理的序幕。水患頻發、令百姓寢不安席的木蘭溪,引起習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視,從1999年1月29日至2001年6月17日的兩年半時間內,習近平共10次關心過問木蘭溪的治理工作,其中4次來到木蘭溪現場調研,並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2000年、2001年習近平兩次對木蘭溪治理做出重要批示,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得到有力推動。

莆田鄉愁隨筆:蘭溪流韻

  莆田人民牢記習近平同志的囑託,在水利部、國家發改委等國家機關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份規劃用到底”的精神,持續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木蘭溪防洪工程共完成投資近50億元,完成了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一到三期)以及中游華林段工程建設,共整治河道22.6公里,新建堤防37.4公里、水閘(涵洞)28座以及旱閘2座,實現了木蘭溪中下游河段防洪堤閉合、洪水歸槽,結束了莆田市主城區河段不設堤防的歷史。近十多年來,木蘭溪流域從未再受洪澇災害,給群眾帶來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350萬莆田人民由衷感激習近平總書記!

莆田鄉愁隨筆:蘭溪流韻

  如今的木蘭溪已煥然一新,不僅徹底結束了“福建全省唯一一座洪水不設防的設區市”的歷史,而且還成為全國首條全流域治理水系,由此全面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提出的“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目標,成為百萬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水、安全之水、生態之水。2017年,木蘭溪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

莆田鄉愁隨筆:蘭溪流韻

  從黃坑頭開始,木蘭溪穿過了東西鄉、木蘭陂、南北洋、涵壩閘、寧海橋、鎮海堤,奔騰入海。她的流向和走勢,昭示著莆仙歷史和文化的發端、發展、創造和超越。“曾是不毛地,今為美麗城”,如今的木蘭溪兩岸,生態良好,環境清新,高樓聳立,萬木爭春。興化平原,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綿長。(莆田市文聯供稿)

值班主任:林雙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