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对于古玩行,自古坊间就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听起来,总让人感觉玩古玩搞收藏轻松而愉悦,似乎玩古玩搞收藏的人坐在那里,悠哉游哉的就能把钱赚。

其实“三年不开张”是一种提醒警示,先辈们在告诫你古玩脱手变现难,一件古玩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未必能脱手变现,当然,“开张吃三年”确实是说玩古玩搞收藏可以发财,甚至发大财,一旦古玩脱手变现,就够你吃个三年五年,甚至是一辈子。问题是什么时候能脱手变现?这个残酷的现实,对普通玩古玩搞收藏者应该都有深刻的体会。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首先是收藏資金問題

玩古玩搞收藏要花錢,誰也不可能只進不出,只“吃”不“吐”,那要撐死。所以,要以藏養藏,也就是大家都要搞點買賣,或開店或轉讓等。“酒香不怕巷子深”,“人叫人千聲萬喚始不來,貨叫人不用吭聲自上門”,這些話說起來都對,也很順耳。可問題在如此浮躁、人人想撿漏的收藏環境下,又有幾人能“聞”到你的“酒香”,而“自上門”。

如果是開店經營,店門一開,無論開不開張,房租水電,人吃馬喂各種費用等都不少了。而自己遇到“俏貨”還熬不住。所以,玩古玩搞收藏的人就開始缺錢了。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其次是藏品銷路問題

人是要生活的,而生活離不開錢。空抱着“寶貝”,而連柴米油鹽都成問題的藏友,於是,就開始四處奔波,主動出擊,爲自己的“寶貝”尋找“婆家”或“下家”。在同行中尋找,多數同行跟你“差不多”,也在等“米”下鍋;偶見幾位“手頭”寬裕的同行,看到你的“上門貨”,早就磨好刀,準備下重手“砍殺”;找拍賣行,那些大的拍賣行,“門檻”很高,你“爬”進不去;沒辦法,只能找小拍行,“李鬼”們個個笑裏藏刀,給原本資金緊張的你來個“雪上加霜”,弄不好直接影響了家庭和睦。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三是藏品真伪问题

收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或学科,既要懂历史、民俗、儒学、佛学,又要懂美学、工艺、文学等等,所以,在目前全国成千上万玩古玩搞收藏的“人堆”中,能找出几个这样的人。“入行”的多,“入门”的少, 就是目前整个收藏行业现状。那么,多数藏友手中藏品“质量”可想而知,加上国家尚无明确文物鉴定标准,专家业务不“专”,审时度势很“专”,抓住人们爱“虚荣”、喜“美言”的普遍心理,见钱“论”物,真的是真的,假的也说成“真”的,信口开河,搞得整个收藏行业新老不分,真假不辨,“浑水”横流。

这样一来,让不少藏友一直“徘徊”在藏品真假的迷宫中,原本想玩古玩,反被“古玩”所玩。

在这样真假不辨、买也不成、卖也不成的“恶劣”的环境下,不少藏友只能空守着自己的“宝贝”,苦等着漫长的那不开张的“三年”,盼望着有朝一日开张那能吃的“三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藏家体“味”。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每次看電視上的名牌收藏類節目,都會看到不少藏友黯然神傷的離開。有些人是初涉藏界就傾其所有購買,有的則是藏齡超過十年以上的﹔但他們嘴上還執拗地說:“沒事,重要的是瞭解了中國幾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重在參與,下次再來!” 而我真希望不要有下次!學會放棄在古董收藏界是一種智慧,偏執和堅持往往把你帶到無底的深淵,因爲古玩收藏有他殘酷的一面。

玩古董收藏眼力是第一位的。眼力是界定你在藏界(以炒作和投資爲目的者除外)地位和是否繼續玩收藏的決定因素。有“神眼”,就有真藏品。在沒有練就一副“神眼”之前,打眼丟財是常有的事!關鍵是你的財力還能堅持多久?無論你是著作等身的學者教授,還是馳騁商場的常勝將軍,抑或是平常百姓,在收藏領域都要大洗牌,從新定位。所以在我們身邊斥資千萬買了滿屋假古董的企業家和著文無數爲自己的藏品正身的教授的事例並不鮮見﹔血本無歸,傾家蕩產之人也不在少數。反倒是“鏟地皮 ”,擺地攤,開古玩店的人羣中不乏好眼力者。好眼力是他們生存的前提條件。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再来看看古董收藏的二级市场。近两三年的拍卖市场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都不会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获得藏品的好渠道,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是投资商和投机商们拼杀的战场。艺术品已经继股票﹑基金﹑黄金﹑外汇﹑房地产等之后成为新的投资和投机热点。古代艺术品已经变成了一种投资符号。据国家外汇总局统计,近两年每年都有近3000亿不明目的的海外热钱进入中国,砸向房地产和艺术品市场;再加上中国政府投向央企的4万亿救市资金也有不少违规投到了拍卖市场;还有我们商业嗅觉灵敏的温州商人和山西的煤老板早已放弃收集房产钥匙改为盘点近当代书画作品的库存了。艺术品拍卖过亿频频告捷。

但当一件艺术品的价格已经超出了你的常识或经验所能理解的范畴,离投资风险最高点也不远了。当代书画某拍卖领军人物的作品在2007,2008年逢拍必过两三千万港币,到了2009年,两三 百万起拍都流拍。2011年始拍出数百万甚至千万的民国“珠山八友 ”瓷板画和当代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超过了许多宋元明清的官窑瓷。并不否认他们的艺术性,但稍有陶瓷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珠山八友 ”瓷板画是民国时期的名牌商品瓷,千瓷一面并不鲜见。而当代作品更要经过历史的检验,所谓大浪淘沙。那麽,谁将会是这一轮炒作的最后接盘的那个冤大头呢?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要领悟和欣赏中国五千年文化,你可以游历名川大山,可以泡图书馆,参观博物馆,也可以听戏赶庙会。犯不着拿血汗钱玩古玩收藏。当今中国经济环境不佳,银行存款利率低于通胀率,实业投资困境重重﹔股市,房市获利微博的情况下,古玩艺术品投资成了重矢之地!

投資理財天經地義,但股神巴菲特曾說過﹕“如果你發現紐約街邊的小販都在談論該買哪隻股票的時候,那麼華爾街股市就過熱了,風險已經到了極致!”古董收藏也是如此。君不見七八歲的孩童代表爺爺參加節目鑑寶書畫﹔六七十歲的退休老人在老伴的支持下賣了房子買古董,爲的是傳承中國文化﹔老實的農民兄弟把一年打工的辛苦錢買了自己都不清楚的古玩﹔洋派的白領和訪問學者操着洋文出國淘寶. . . .古董是稀缺資源,這下真是樂壞了造假者!但當你買了滿屋的假古董,玩文化還有意義和價值嗎?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古玩的特点在于“古”,一方面是时间远久,一方面是稀奇。古玩不可再生,所以市场供应相对有限,而且一旦被买也基本上会成为私藏,长时间不再面世,奇货可居。因为深厚的文化积淀,曾经有众多达官贵人、墨客文人在此栖居,时过境迁留下大量藏品,使得古玩收藏非常丰富,而且门类繁多。在藏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藏”,这些东西由于被赋予了某种特定意义或本身价值连城,从一开始主人就把它作为藏品,比如玉器、首饰、字画等;另外一些当初没有把它当作藏品,只是时代久远,因“古”才好“玩”,比如家具、文房四宝、古籍等。

■有“鉴”才能“赏”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一位藏家告訴記者,古玩收藏是高雅的事情,需要藏家有較高的歷史、藝術、文化修養。有了很好的文化素養,才能從這些物品中體味出一種情趣,從而陶冶性情。歷史上一些大的收藏家都是大學問家,在近代,幾乎每個有學問、有地位的府第,都藏有名人字畫、紅木桌椅、陶瓷、玉雕、奇石作爲擺設,這些甚至代表了他們的身份。良好的知識素養也是古玩鑑別所必需的,當很多人都來交易藏品時,真假識別和價值的判斷相當重要。比如錢幣、字畫和瓷器等,真假判斷是比較難的,市場中出現的一些假貨,經過煙熏火燎,再加上處理,真假難分,購買時就需要認真鑑別。

現在,古玩藏品的拍賣也越來越多,一般都會有專業人士鑑定,這樣比較穩妥,但私自交易依然是絕大多數藏家獲取古玩的主要方法,這就需要藏家提高警覺。

有“投”才有“得”

收藏界有句行话,“粮油是一分利,百货是十分利,珠宝是百分利,古玩是千分利”。由于古玩升值和保值特性较好,逐渐成为极好的投资品种,因此现在古玩市场不仅活跃,而且加入其中的人越来越多。在与几位藏家的接触中,他们多数不愿透露自己的投资所得,但对一些传奇故事却津津乐道。

基于利益驱动,藏家中为数不少的是投资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抓个漏子,一本万利。当然,要投资或收藏古玩,不仅要有闲钱,还得有闲时间,有一定的收藏知识。先与藏家们一起练练手,从一些简单的品种入手,逐步把握行情,再稳健地介入。而且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热点,要想收售就需要把握时机。不过一般来说,假如摆平心态长线投资的话,那么收益可能更大、更稳定。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最后送给广大藏友12句话,希望能对广大藏友有所帮助:

1、纹饰与真假没关系,但与时代特征有联系。

2、画工的好坏与画匠有关系,但与真假没关系。

3、以价值高低决定文物的真假是当前收藏通病,这样的思维决定了文物四处漂泊。

4、文物以数量的多少决定价值大小,物以稀为贵就是这道理。

5、收藏要有天赋,没有主见永远只能是个配角,因为珍贵的东西往往在你的面前流失。

6、真假文物在于你能区别二者间的不同处,二个方面清楚了你就有了判断真假的能力。

7、出土瓷器经常抚摸,釉面很快就会有玉质感,而新的东西或仿品再抚摸也不会出现这特征。

8、青花瓷器只要瞭解了青花鈷料在不同時代的特徵,那麼辨別真假及斷代你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9、當一件收藏品比仿品價格或成本還低的可憐的話,那麼這類東西往往是真品。

10、眼光決定財富,但貪是收藏的敵人。

11、不要讓世俗的眼光阻礙了你的思維,那樣你只能侷限於俗人的範圍。

12、搞收藏的人,基本是物質的富翁,金錢的乞丐。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收藏家基本是:物質的富翁 金錢的乞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