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周:哺乳媽媽生病、用藥,你不能不知道的5個真相

每年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全球母親倡議:

“在生命的最初6個月應對嬰兒進行純母乳餵養,以實現嬰兒的最佳生長、發育和健康。之後,為滿足其不斷髮展的營養需要,嬰兒應該加營養豐富的輔助食品,同時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2歲以上”。

母乳餵養對於寶寶的各種好處相信每一位媽媽都瞭解,陽媽就不在這裡一一羅列了,今天我們要討論另一個媽媽們都關注的話題:哺乳媽媽在母乳餵養期間的生病用藥。

母乳餵養周:哺乳媽媽生病、用藥,你不能不知道的5個真相

每一位母乳餵養的媽媽在這段比較漫長的哺乳期—短至6個月,長則2年甚至更久,都會有一個糾結的問題:哺乳期生病了,該不該“吃藥”?吃藥怕母乳影響孩子,不吃藥怕自己扛不住倒下。而相當一部分媽媽為了孩子選擇不吃藥,也是母親的偉大之處,自己扛著。但是,這樣不吃藥,或者扛不住吃藥了就斷了母乳,真的對寶寶有益嗎?媽媽的健康又怎麼辦呢?

一 哺乳期媽媽生病了能餵奶嗎?

在大多數情況下,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來說,媽媽最容易中招的就是感冒,其次就是乳腺炎。

感冒

媽媽最容易患有普通感冒,即使發燒了,這也不會影響母乳餵養。普通感冒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不會”通過乳汁傳播,所以媽媽感冒了可以餵奶。媽媽感冒時最重要的是預防寶寶被傳染感冒,而不是擔心母乳“會傳染”。

如果媽媽處在流感流行期,並開始出現流感症狀,需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來保護你的寶寶。流感傳染性強,最關鍵的是避免將流感傳染給寶寶,所以最安全的選擇是吸出母乳,使用奶瓶並讓家裡其他人給寶寶餵奶。

但如果媽媽症狀比較嚴重,持續發燒超過三天,最好去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治療,以保證自己的健康。

實際上,媽媽們可能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可能在自己開始出現症狀前一天就把孩子暴露在疾病中了,而且正是因為媽媽對疾病產生免疫反應,所以在哺乳時已經通過乳汁,把那些抗病的抗體傳遞給寶寶,有助於嬰兒免疫系統的建立,所以繼續母乳餵養反而可以加強寶寶的抵抗力。

母乳餵養周:哺乳媽媽生病、用藥,你不能不知道的5個真相

乳腺炎

同理,因乳汁淤積而引起的乳腺炎也是可以繼續哺乳的,停止哺乳不僅影響嬰兒的餵養,且提供了乳汁淤積的機會。寶寶的嘴是最好的吸奶器,讓寶寶多次多量吸吮,是消除腫塊、幫助母親避免乳腺炎及其惡化的最佳方法。

其他疾病

另一些比較常見的疾病,比如哺乳期媽媽患有過敏、咳嗽、腹瀉等,都可以繼續母乳餵養。如果需要吃藥治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要輕易斷了母乳。

二 哺乳媽媽生病可以吃藥嗎?

通常情況下,母乳餵養的媽媽服用處方藥是安全的,媽媽不應該因為母乳餵養而避免對自己健康所必需的藥物。

媽媽吃的藥是否會影響寶寶,取決於進入母乳中的多少以及它是否能從嬰兒的胃中吸收到嬰兒的血液中。所有藥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轉運至母乳這一觀點已被普遍接受,藥物會在母乳中堆積,但濃度很低,大多數藥物平均不到母親攝入量的 1%。這些藥進入寶寶體內,可以被嬰兒的胃酸分解,再為數不多的進入腸道,就算不幸被腸道吸收,還得再到肝臟解毒,然後才能進入血液循環。經過這麼多環節分解,有多少藥物可以達到嬰兒的臨床劑量呢?所以,如果測量嬰兒血液中藥物的水平,那是非常低的。

但是,為什麼藥品說明書上都不建議哺乳期婦女用藥?

因為幾乎沒有製藥商支持關於哺乳母親使用其所生產藥物的臨床研究,因此任何藥品說明書中都沒有關於哺乳母親使用藥物的準確信息。所以藥物公司不允許說一種藥物對母乳餵養是安全的。實際上,所有說明書都不建議哺乳婦女使用其藥物,也沒有說明母乳中有多少藥物存在。而且進入母乳的藥物量以及它對寶寶的影響也不僅僅只依靠母乳中藥物含量的臨床數據,它決於諸如藥物種類、劑量和服用方式等多種複雜因素,下文會簡要說明。

典型的例子是感冒退熱類的非處方藥,中文說明書上也會標註:「哺乳期禁用」,但事實上都是 WHO 和美國兒科協會推薦可以安全使用與哺乳期的。如果感冒期間發燒,媽媽可以適當口服退熱藥減輕症狀,如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或者布洛芬,這些都是安全的,無需斷奶。

母乳餵養周:哺乳媽媽生病、用藥,你不能不知道的5個真相

三 哺乳媽媽該怎樣正確用藥?

既然沒有藥商對哺乳母親使用其所生產藥物的臨床研究,臨床醫生是怎麼評判哪一種藥物適合於或不適於哺乳期的媽媽使用呢?依靠的是什麼標準呢?

醫學上需要評估哺乳婦女用藥的安全涉及多方面因素和複雜的藥物代謝動力學,像藥物排洩進入乳汁的量、嬰兒對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藥物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分解等等,而每一方面又受多種因素影響。

作為母乳餵養的媽媽,不是做研究,而是需要相信臨床上母乳餵養數據的科學事實,瞭解官方發佈的哺乳安全用藥原則和分級,而不是盲目輕信人云亦云或網絡上不知真偽的“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