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大哥德國已經倒下,日本爲何還負隅頑抗?原因讓國人憤怒

第二次世界戰爭給全人類帶來了慘重的災難,其中由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更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日本在二戰中為什麼非要侵略中國呢?這是不少軍迷朋友在心裡的一個困惑,要知道我國儘管在那個時代是落後的,經濟和工業實力均不行,但畢竟還是一個泱泱大國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才被日本盯上。

二戰時大哥德國已經倒下,日本為何還負隅頑抗?原因讓國人憤怒

其實中日兩國在歷史上就有上千年的淵源,日本的很多文化和生活習慣都是從我國學來的,中國也毫不吝嗇的將自己的文化技術傾囊相授,但是步入近代,日本進行了維新變法後,邁入了工業化時代,這時日本發現自己國內的資源和土地已經完全無法滿足自己的發展,這時他將目光放在了侵略的道路上。

二戰時大哥德國已經倒下,日本為何還負隅頑抗?原因讓國人憤怒

​德國和日本在世界各地瘋狂侵略,東南亞,非洲戰場,歐洲戰場,蘇德戰場等整個世界都被打翻了天,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介入之後,戰爭的天平就已經開始發生改變。

二戰時大哥德國已經倒下,日本為何還負隅頑抗?原因讓國人憤怒

1943年10月13號,作為軸心國的意大利宣佈退出,同時對德國宣戰,而德軍也在歐洲戰場連連失利,1945年5月7號德國宣佈投降。日本一直到1945年8月15才投降的,那麼日本為什麼在德國投降之後還要堅持。

二戰時大哥德國已經倒下,日本為何還負隅頑抗?原因讓國人憤怒

在1945年的7月26號,中美英共同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但是日軍卻堅決不理會,還要表示繼續作戰,其實日本一直不願意承認失敗,因為他們的目的沒有達到,那就是吞併中國。

二戰時大哥德國已經倒下,日本為何還負隅頑抗?原因讓國人憤怒

8月6號,原子彈的爆炸,才讓日本認清了戰爭的形式,而計算下來,中國已經抗戰整整14年了,到投降之前,還想著要將中國滅亡。日本既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也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抵抗決心,在長達十四年的抵抗下,日軍始終未能佔領中國,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終走上了失敗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