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百科」圖經

圖經早期方誌名稱之一。北宋李宗諤《祥符州縣圖經》序稱:“圖則作繪之名,經則載言之別。”說明圖經是圖、釋文合一的著述。已知最早有文獻記載的圖經是東漢王逸纂《廣陵郡圖經》(《文選》蕪城賦注引錄)和《巴郡圖經》(《華陽國志》巴志引錄)。《巴郡圖經》,據漢桓帝時巴郡太守但望於永興二年三月上疏曰:“謹案《巴郡圖經》境界南北四千,東西五千,周萬餘里。屬縣十四,鹽鐵五官,各有丞史。戶四十六萬四千七百八十,口百八十七萬五千五百三十五。遠縣去郡千二百至千五百里,鄉亭去城或三四百,或及千里。”這段文字表明,圖經內容包括建置、疆域、屬縣、設官、戶口、裡至等項,與後世方誌的地理部分相應。隋朝為了解各地情況、加強統治,朝廷於大業中詔天下諸郡纂修圖經,有郎蔚之《隋諸州圖經集》100卷(佚)、虞世基《隋區宇圖志》1200卷(佚)等。唐襲隋例,要求地方政府定期呈報圖經。唐建中元年(780)下詔各州郡每三年(後改為五年)編造圖經,上達尚書兵部職方。唐代存世圖經實物,有20世紀初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沙州都督府圖經》《西州圖經》等。據《沙州都督府圖經》所記文字,唐代圖經門類較以往有較大增擴,內容更加充實。倉修良在《從敦煌圖經殘卷看隋唐五代圖經發展》一文中指出,“隋唐五代圖經乃是卷首有圖、以文字為主進行詳盡闡釋說明的一種歷史著作”。北宋大規模組織編造圖經,主要在太祖、太宗、真宗時期,朝廷在地方呈送圖經基礎上編次整理,彙纂圖經總集和全國區域圖志。主要成書有《開寶諸道圖經》(佚)、《祥符州縣圖經》(佚)和九域志。宋大觀元年(1107),中央設立九域圖志局,對推進圖經、圖志的編纂起到重要作用。南宋時期,圖經逐漸為方誌取代。元、明、清三朝,儘管也有志書稱圖經、圖志,但體例內容與定型方誌無異。

(摘自:《方誌百科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