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50多本书是什么体验?


一年读50本书,数量上算是蛮可观,基本上是一周读两本书。除非是特别爱读书或相关的工作,一般人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我自己是位书评人。平时的工作,与读书有关。每天会坚持读半小时以上的书。不管好书、坏书,都得读。感觉自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纯粹的读书状态,为里面的人物的遭遇而感到喜怒哀乐。读书变得更加功利化。比如说,我需要写文章,哪个知识点不足,就立刻要去读、去了解。因此,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读书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会在乎量,变得更看重质。我看很多人读书贪图数量,觉得一年读了一百多本书很了不起,可这样读书,不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吗?一本书读下去,什么也记不住,只记住了书名。最终,读书就会变成一种炫耀的优越感的事情。

自从去年开始,我自己开始重新去翻阅经典书籍。经典意味着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经过世界上最严苛的评论家的评论,阅读它们总是没有错的。比如说,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我读得就潸然泪下,为卡列宁、安娜等人的命运所感慨。

我的阅读品位集中在文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思想史,其中中国古典笔记尤为喜欢。什么是古典笔记呢,就是像《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夷坚志》这类的志怪小说。在这些书里,我读过很多离奇又温暖的故事。

我的阅读视野其实非常狭隘,而且平时工作又忙。一本书常常读了一半,就去读另外一本书。这就导致了读书不能从一而终,或者五六本书一起读。说实在的,这样的读书效率其实较为底下。最好还是一本书一本书慢慢读。

读书最大的好处是让人谦卑。书越读越多,就越会觉得自己无知。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通过读书来认识自我。


王辉城


我在2016年读完了74本书,2017年读完了302本书,2018年截至6月底已读完了137本书。

一年读完50多本书平均下来一周1本书,不管是再忙的人,这都不会有什么难度。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他的演讲中提到自己3个月读完了60本书,我们再忙能有俞敏洪忙吗?

那读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或者学到了什么?自己收获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改变呢?以我这两年多的读书经历来看,有两点最为受益。

第一,由内而外的自信,气质如芳华

为什么很多人在看完《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以后,都认为董卿充满了气质和才华。因为很多时候董卿能够脱口而出一些经典诗词语句,还能和嘉宾评委出口成章的讨论一些非常偏门的诗词,甚至是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语句。
有人形容董卿的美丽不能用漂亮来形容,因为这是所读过的书所化成的气质。我猜想董卿一定是一位每年读书超过50本的人,不管是从她的外在形象,还是谈吐举止,都能够证明这一点。

董卿的例子其实已经表明了读书能够带给人的转变。日积月累的读书,每年50本以上的阅读,一年又一年的坚持,你的气质会像荒漠里的一点绿色,通过读书,你用知识去浇灌它,慢慢地它破土成长,直到你气质芳华。

第二,每一天都感觉很充实

我每天都会用印象笔记写当天的反思日记,已经坚持一年多了。我的反思日记也已经形成了“格式”,其中就有一条“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基本上这一条全部是我从书里学到的,如果我今天不读书,这一条反思我就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即使是为了写上这一条反思日记,我也会拿出书来读一读,直到我有所思、所感、所想、所悟,并将它写进我的反思日记里。

就是这每天的“读书+反思”的过程,让我的每一天都没有被浪费掉,每一天都过的很充实。因为我学习到了此前不知道的新知识,这会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知识如水,绵绵不息。即使一年读50本书,一生的阅读量也不会超过5000本,对于浩瀚的知识海洋来说只是一杯而已。但只要坚持阅读,就一定能够征服知识的星辰大海。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1年前,我刚刚从大学毕业。走出校门的那一刻,给自己发了个愿:


以后每个月都要读书,不论读什么,读多少,怎么读,但是都要读,还要在月初写上个月的读书总结。


其实在1年前,我是个很贪玩的人,不负责任,说走就走。


一个人背着书包几乎跑遍了全国。那时候喜欢背包客小鹏,书包里会放本「背包十年」,那时候穷到,就算坐40多小时硬座,也到拉萨朝圣,去杭州余杭看阿里巴巴和梦想小镇,去长沙橘子洲头给毛主席敬礼,去南京仙林吃正宗花甲粉,去西安回民街吃烤串,去北京景山公园看故宫全景爬长城,感受当年的屈指行程二万...


现在看来,完全是个脑袋被洗傻掉的中二伪文艺青年。


话说回来,一个人出去走一走,除了可以发朋友圈,的确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


比如说,有在布达拉门前磕一天头虔诚的藏民,思考他们脑袋瓜子里是怎么个运作机制,有在梦想小镇和一群在孵化器里面通宵加班的大学生畅聊愿景,有因住不起酒店在清华园的操场长椅枕着书包看一晚上星星,和一群永远不会困的黑人兄弟半夜打篮球...


这些都是有趣的人有趣的事,但是,闷着头往外走,大概率上遇不到聪明人。


一个人,不刻意去和聪明人碰撞,只想贪玩发个朋友圈,即使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对男人来说,遇到有趣的人很重要,会让你的经历有特色,而找到聪明人才能决定你的发展上限。这句划重点。


不幸的是,想见到聪明人,是要付出挺大成本的。好在,聪明人大概率都会出现在书里。


自从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决定不到处跑了。把心收回来,好好看点书,多多和聪明人学习。


1年来也记不得看了多少书了,如果查一查记录也能找到精确数字,但也懒得去明确,毕竟拿数量来衡量一个人读书的经历,就像拿3围来形容一个美女一样寡淡无趣。


要承认的是,因为工作比较忙,真正看下来的书越来越少。从开始的1周1本,到1月3本,到2周1本,1月1本...


要么说人呐,千万不要给自己让步,一旦切开了一个口子,后面就得寸进尺了。


不过平均下来,每天阅读这个习惯大体上还是保持下来了,保守下来40多本是没有问题的。


真心感谢1年前,那个给自己承诺的自己。


很多人会说,读了这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问一句,自己过不好,还怪书了?


陈更小姐姐说,书这种东西,你就只管去读好了,它是未来时的,不要希望这本书能把你现在的生活改善多少,也没有多少人是靠读书就把业绩完成的,但是总有一天,你曾经读过的某本书的观点,可能在十几年后,会冒出来影响你的决策。


记得也有个叫杨奇涵的讲过一句关于读书的话很有意思。大概是讲,有的人读书也是在逃避,因为读书是一件门槛最低又显得很牛逼可以拿来装逼的挡箭牌和遮羞布,让自己能逃避现实的压力,消磨时间又不会感到羞耻...这就很扎心了。


陈更小姐姐和杨奇涵讲的都有道理吧。不过我的读书观就是尽可能的少读书。


能通过执行就完成的事,千万不要去读书。因为看书解决不了问题,你要去做。


能通过请教牛人就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去书里找答案。因为书是牛人的方法论和思想载体,通过这个媒介2次传播到你这里,信息内耗已经挺多了,倒不如当面请教,信息接受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来的直接。


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也要养成不唯书的习惯。


这时候放上那句,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应景。


不知道你有什么有趣的阅读经历的,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


大黑都知道


很久没有答题了,我也来凑个热闹。

工作后读书很少,一年读多少书还真不是很清楚,大概有二十多本吧,自然离题主的询问相去甚远。

自己看书挺杂的,不过有一定的时期性,在一个阶段对一类书看得比较多,想要寻找触类旁通的感觉。

很多书看了就忘了,但有些书就喜欢反复的看,比如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在我心中是无可替代的。总是会隔一段时间又会拿出来回味一遍。



说到霍达,就不得不说她的另一部小说,《补天裂》,这部书清楚的展现了香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英国殖民地以及中华儿女不屈服而誓死抗争的故事,相当震撼。

还有一篇霍达的中篇小说《红尘》,展现十年动荡时期北京人的生活,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令人唏嘘的是得子老婆的多舛命运。

就像上面这样,有时候喜欢一个作者,就要去读他的其他有名的书籍。

以前喜欢余秋雨的散文,于是把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都看了。



听说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看了,很受启发。

那时候职场小说很火,于是看了《杜拉拉升职记》四部,《浮沉》两部,《对决》两部,《圈子圈套》三部,《输赢》两部。

就如同《穆斯林的葬礼》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其他有些获奖作品也非常有名,如拍成电视剧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历史的天空》,这几部也都看了。



还有一些小人物的人生故事,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骆驼祥子》。

不同环境下的生存之道,《四世同堂》《牛棚杂忆》;为官之道,《国画》《大清相国》《流血的仕途》;创业之道《我把一切告诉你》《创业时代》。

书看多了,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下笔时如有神助,得心应手。

读书开阔眼界,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即使骂人,不说脏话,也不扯爹妈。

我喜欢与爱读书的人交朋友,对一部书各抒己见,思想碰撞,岂不美哉?


扁羽


世界上最好玩的事情就是读书。

我一直喜欢书,因为从书里,你想见识的所有都能从中找到。譬如: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物,什么样的情景等等。

我记得我爱书是从儿时读到的一本民间小说开始的,里面的人和物都神出鬼没,吸引的我的眼睛都不想挪到别处,真的是做到了废寝忘食。

由于以上经验,从此以后凡事只要一看到书,我必信手拿来翻翻,十分期望又是一部精神食粮,这样反反复复翻阅,让我学会了快速检验本书大致内容,且值不值得买一本,这提高了我好买书读好书的质量。

中国小说,我认为最好的一部书就是《红楼梦》,从青少年开始读它,到现在,我反复读了不下六遍,这本神奇的书,在你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时代,都起来的感觉大不一样,其中人物的谈吐,在自己不同的心境下,会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为读好这部小说,我把很多对本书展开研究的书基本上都买来读,譬如:周汝昌先生、白先勇先生、刘心武先生、欧丽娟老师等等有关的书,统统买来读,以便提高我进一步阅读它的能力。

总之,一年读多少书没有统计,但质量还是不错的。

我也喜欢和我一样的读书人。特别是在清风送爽的日子里,三五知己,各持一杯春茶,在晚霞中,畅谈……


喜看千里桃花盛开


这是春途约我回答滴,破个例。头条有时出题白痴,我早已金盆洗手。

对我而言,书以“本”计数是简单的划分,应以字数统计。一部“红楼梦”100万字而已,现在我是以200万字为标准的书开始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的就是铁树临风的我。一目十行,火眼精睛,数十年孜孜不倦地浏览各种书籍,最终栽倒在玄幻穿越架空重生等网络小说的深坑。于是,一入玄幻愿纵身,从此美女是路人。💐



也就是说,我大概一年起码能看掉200万字的书籍至少50部以上。这是一种可修仙悟道,可穿越重生的感觉。不同类型风格的故事,带我穿梭于不同人生,领悟各个界面的尘世历练,感受沧海桑田。

因书入道。于是我学会了炼丹,九转大还丹之类的缺乏奇珍异宝的药材,无法开炉炼制。但是,由此简化的草药汤剂治疗个头痛肩周炎水肿便秘这些病痛,十拿九稳。

而在穿越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如何维修时光机器的动力引擎。毕竟旅途频繁,星潮引力最易损耗的就是动力系统。这个技能,我已通过时空局的严格考核,拿到了特级证书。这也是书籍赐我的力量。哦耶,星辰大海是我征途。



人在星途,永夜不流逝,这也是我阅读的动力。深感知识如恒河之沙,无穷无尽,惟读而已。也是,旅途寂寂,这样我又学会了写几首歪诗,既是自赏,也可娱人。诗作头条已有刊登,但因涉及星际保密条例,一些外星异世界的内容不能上传。

在我们星舰文艺排行榜上,我的作品点赞只能排最后。哎,毕竟船上各种千年老妖济济一堂,附庸风雅,哪个不是争先恐后,妙思泉涌,华章灿烂。幸亏,船员名单中没有孙山此人,不然我铁定名落孙山之后。

鉴于阅历和文采不够,让我心立大志,今年就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读它个100亿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知诸位以为然否?不多说了,刚才老曹呼我去对诗句,说是老李摆好麻将牌局,让我和小鹿打几局台球。

老曹是谁,雪芹啦。老李是谁,太白啦。小鹿是谁,陆游啦,都是时空跨越结识的书中挚友啦。。。



结束语:我想问,春途,为什么这只狗狗🐶头上长脚,不,长角。😊是哪里的故事。是儿童书,还是动画片?😄


齐天乐1


在说一年读五十多本书是什么体验之前,我先来说一下一年读五十多本书是什么概念。一年其实就五十来个星期,这就相当于一个星期读一本书。

多吗?听起来似乎不多,但其实挺多的。

在大学的时候,有大概一两年的时间,我保持着一年读书百本左右的数量。当时是因为学校图书馆每月可以免费借十本书,我秉持着不读白不读的态度,每个月都跑去借,因此不知不觉也就读了很多。

读书多是什么体验呢?一个是会丧失群体性,因为你读书需要花掉很多私人时间,你可能不会再很多的聚会喝酒逛街,因此是会有更多的一个人相处的时间。在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明白很多事情。

一个是会越来越上瘾。每个月读一本书的人是不会上瘾的,但如果你私人时间一直在读书,你会越读越想读,发现越多的没有读过的好书,并且想要尝试去看一下。

我觉得读书多很好,如果一个人能忍受孤独的话。



酗我


有些人会问,一年一百本能读完吗?其实只要你做好计划,并能尽可能的减少外界的干扰,抵制住手机和电脑游戏的诱惑,一年一百本其实很简单的。说下约读君的读书时间安排吧。

1.7点前起床洗漱完毕,让自己大脑清醒过来,7:00--7:40读书40分钟。7:40出门吃早饭,然后去上班。

2.上午8:30--12:00工作时间,视工作情况抽出一小时读书。因为我们约读书房是做培养孩子读书的,所以我们的工作内容总是和读书相关,上班工作看书也是工作的需要。

3.下午1:30--5:30工作时间,同上。

4.5:30工作结束读书至6:00下班去吃饭。

5.饭后散步休息至7:30然后开始读书,读至10:00左右。回复友人消息,刷会微博论坛和新闻,看些感兴趣的视频。洗漱上床。然后看书至11:40左右睡觉。

这样约读君一天下来大概读书时间在六个小时到7个小时,至少可以保证4个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而一本三四百页的小说或散文集通常5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读完,所以在每周去掉工作繁忙和交际应酬之外,约读君也可以读2-3本书。加上假期周末,一个月下来10本书是可以轻松实现的。一年下来一般能保证100本以上。

而约读书房的阅读老师,每周都要备课一本或两本新书,还要进行选书,所以一年下来最少也要完成50本书。


读完的体验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1.大脑不断获取知识的充实感,当你不停的读书,你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而新知识的获取能够带给你一种极大的充实感与满足感,这是其他任何事都比不了的。

2.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读的书多了,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便会感觉到,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解决的方法越来越多。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少。

3.更加自信沉稳。读书多了,对世界人生生活各方面的认知便越高,做起事来更加自信,与人交谈更有底气。整个人的气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约读书房


我没统计过我自己一年看多少本书,但是自认为五十本应该超过了。随着参加工作慢慢觉得自己看书时间少了,曾有段时间,好像有好几年都没怎么看书。

我这人比较喜欢看书,但是有时候生活太丰富,可原则性太多时,就变得不怎么爱看书,毕竟看书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特别是当你拿着一奔厚厚书,感觉就像是个特别艰巨的任务。我曾也是因为这些问题,有好几年没有看书。也没怎么买书,更多的是看快节奏的杂志和短篇故事。

后来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我发现了手机可以看电子书,就是在网上把自己喜欢的书,找到电子版的拷贝到手机里,利用闲暇时间看看。毕竟带个手机比带本书方便,更能利用空闲时间。也是因为这样我又继续了我的阅读事业,每天睡前都会看一会书。

再到后来出现了智能手机,发现看书更方便了,以前看书是需要用眼睛看。后来发现有许多读书软件,就是你可以把你下载好的电子书用软件读,这样好处确实有太多。第一就是减轻了眼睛的负担,第二就是更加节约时间,因为听书你可以随时随地,比如上下班的路上,或者洗澡吃饭时都可以听书…

也是因为手机这些优点,所以这些年确实是看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书,只要自己感兴趣的书,都把它下载到手机里,有时间就听一下。至今我的手机里还有几千本书,大多数是没有看过,因为来不及去看。每天都用耳朵在听书,这些年算是用耳朵看了很多书。

用耳朵看书其实是有弊端的,那就是记不劳,用眼睛看书这种感官印象更深刻,所以更能记住书里面的内容,用耳朵听的时候其实并不都是安静的在听书,所以听得书记得并不牢,所以我总是去年看过的书,今年就不记得内容了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一年读50本书。我从没有认真的算过数字。也许超过了50本。也许远远不够。至于感觉或体验,那要看读什么书了。

如果读小说书,纯属娱乐的话,一年读个几十本,完全不在话下。

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大约半年工夫读完吧。古龙的小说,也读个差不多。古龙写小说,经常开个头,没有结尾。这点影响了我。我也经常看个开头,就没有时间,或兴趣再看结尾。

阿来的《尘埃落定》好像是一天半读完。何马的《藏地密码》厚厚一摞,一个月读完。还有很多的书籍太薄,半天功夫读完,总觉得不过瘾。

于是开始看网文。有些网络作家,真是有着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和吹牛吹上天的本领。看了一本名叫《百炼成仙》的连载小说。每天看几个小时,整整看了大半年。回头看了一下字数,900多万。这样的网文也看了十几部吧。



如果读专业书,一年60本,还要做笔记,真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研究生中期检查有个硬指标,叫做文献阅读。50本必读,10本导师指定。而且每人发了一个笔记本,记录主要内容,阅读体会。有的很厚,且晦涩难懂。有的很薄,却是英文。反正一点阅读的乐趣都没有。就像啃着冰冷的馒头,也能解饿,但滋味全无。

后来还是忍不住偷懒。或者抄上一届的笔记。或者从网上下载一些资料。或者抄抄目录。或者看看前言。不管怎么样,总算完成了阅读笔记。

但别高兴的太早。会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让你站在台上,他们随机抽几本书,你得说一说。当时就想啊。为什么不是金庸的武侠呢?为什么不是七龙珠漫画呢?为什么不是修真玄幻呢?

总结一句话:能自由自在的阅读,实在是一种幸福。至于读什么书,看自己这一阶段的兴趣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