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有效避免、识别校园性侵害及8条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校园性侵是存在已久的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它频繁的进入人们的眼帘。在着急赚钱之余,也许我们可以抽空思考一下:是什么导致这些情况的产生,我们可以怎么做。

(全文尽量压缩至2348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你的耐心便是对世界的善意。


心理学:如何有效避免、识别校园性侵害及8条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关于校园性侵的误区一

谈到校园性侵,我们可能会自然的想到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环境和教育制度,并自然的把原因归咎于“教师”这个身份。这更多的是一种“嫉恶如仇”情绪的宣泄,一种非理性的归因。因为性侵的发生并不是只局限于教育这个方面;并且是人在进行性侵,而不是职业在进行性侵。目光集中在这里只会“引发骂战”,于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多少帮助。

关于校园性侵的误区二

通常我们会认为校园性侵只是针对女孩子,从而忽略了男孩子的状况。但从现实生活层面来讲,被性侵的男孩子并不比女孩子少。


心理学:如何有效避免、识别校园性侵害及8条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关于校园性侵的产生

性侵的产生是建立在一方强加、一方无助(能力无助,不能自保;认知无助,认识不到危害)的基础上。而校园性侵是心理学上“习得性无助”的典型表现。

心理学上对习得性无助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基于很多失败、惩罚、依赖而造成的个人无力独自面对生活解决问题而任人摆布的状态。深层次可以理解为内在缺乏一种反抗的力量。而在性侵案例中,被害多数是屈服于威胁、恐吓、暴力。孩子本就是弱势,很多时候父母也没有注意培养孩子这部分的能力。


心理学:如何有效避免、识别校园性侵害及8条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这就把问题导向家庭教育

是的,学校和教师只是在传递人类社会的基础知识,而不负责其他。真正承担育人、教导责任的还是在于家长和家庭。当父母觉得孩子还小不用注意这些的时候,想要侵犯的人可不会嫌弃TA小。

在这个时候父母应当提前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自我保护的方法(包括武力)、某些地方不能被触碰的原则、与人保持距离的原则、独立性、应变能力。

具体可以考虑:培养良好的亲密关系,给与孩子支持;保证平等沟通;将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融入游戏;减少打骂、增加鼓励;教导、训练孩子不和异性独处;带领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设置“不可触碰区”等。还要注意慎重选择辅导机构,尽量避免安全系数低的一对一和留堂。


心理学:如何有效避免、识别校园性侵害及8条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识别其实并不难

把亲子关系放在前面是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避免、识别和随后的干预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亲子关系本来就恶劣,自然很难察觉到孩子的异样。

在亲子关系相对较好的状态下,如果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出门不见人、敏感、容易哭、爱发脾气,那就是我们该注意的时候了。


心理学:如何有效避免、识别校园性侵害及8条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可以考虑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方向一:减少勉强

当我们受事件冲击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选择封闭自己,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因为这种封闭是一种自我疗愈,坏事则是封闭自我与外界隔断之后,积极能量也会比较难进去。这时候的父母是非常着急的。但换个角度考虑,孩子遭遇这些,本来就是基于勉强的,如果我们再勉强,就等于是在恶化问题。等他愿意讲的时候,他自然会讲出来。


方向二:减少哭闹、争吵、负面情绪

任何家长都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遇见这样的情况,遇见之后家长往往是接受不了的、崩溃的,甚至是绝望的。从而因为事件冲击,可能带有非常多的负面情绪。或是以泪洗面,或是埋怨其他人,或是脾气变的很大经常争吵。当然,我非常理解父母此刻的心情,但是

如果有负面情绪,请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这样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


心理学:如何有效避免、识别校园性侵害及8条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方向三:增加陪伴

无论孩子在经历事件后是否选择封闭自己,我们都需要意识到,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状态是焦虑、担忧、害怕、自责,甚至绝望的。在这个阶段

他需要的并不是我们去为他做太多直白的东西,就是买衣服呀,讲好听的话呀之类的。他更需要的是我们增加一些委婉的陪伴。不用在意他是否愿意说话,我们只需要坐在他身边,陪伴他,牵着他的手(稍微用力),就足够了。


方向四:放下身段

我个人认为与孩子的交流最好的就是放下身段的交流。这里所提到的放下身段并不是单指不以一个高高在上的角度去和孩子说话、去命令。也指俯身、蹲下,和他四目相对,拥抱,额头捧着额头。通过这样让他从心理上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爱、重视。


心理学:如何有效避免、识别校园性侵害及8条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方向五:给与更多的支持

这种支持同样并不是言语上表达出来的支持,而是需要实实在在让他从内心中感受到。曾经就有类似的新闻,说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笑话,然后不想去上学。父母没有责怪孩子也没有责怪欺负他的人。只是把事情发到了网上。随后当地“机车联盟”的一排排壮汉就自发的去送孩子上学。我们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手段,只是不用这么大张旗鼓,而是一定要亲力亲为的接送。并且和亲属一起制定外出计划,带上孩子。一定程度的与外界的接触是必要的。


方向六:与侵害源保持距离

且不论是否是在正规院校遭遇侵害,即便是成年人,遇见这样的事情也会承担非常大的压力,从而对类似的环境非常敏感。所以在

短期内要尽量避免孩子接触事件发生的环境,避免二次伤害。这不是逃避,而是现在面对不了。


心理学:如何有效避免、识别校园性侵害及8条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方向七:增加亲子活动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但有时候限于现实原因陪伴孩子成长的是其他人,如果我们想要协助孩子走出来,这时候一定要由亲近之人来执行和陪伴。可以考虑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

比如游戏、旅游、亲子夏令营、一起画画、一起阅读、读故事、唱歌学音乐等切勿在事件发生后送孩子到所谓的“成长培训班”,现在不是参与类似活动的时候。


方向八:协助孩子拓展他的社交

被侵害之后一定要慎重处理,慎重接触人,如果带来了二次伤害,可能会造成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阴影。在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参与到孩子的社交里,通过父母的传递来帮助孩子重塑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在上面增加亲子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同时进行这一点。如果孩子交到一些朋友,父母可以邀请对方到家里玩,或者共同野炊。把孩子从心理安全区里逐渐引导回社会。


心理学:如何有效避免、识别校园性侵害及8条心理危机干预方向

网络曝光了“黑手”,但净化环境还需要我们做更多。单单指望学校、教师的自律和社会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自身能识别风险、应对风险,才能将危险降到最低。

如果能取得你的认同,还请传递给更多的人。谢谢你的阅读,也谢谢你的传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