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熊市底部特徵

關於熊市底部和牛市頂部的特徵,老股民基本上都知道,但是能夠抄底和逃頂的人比較少!牛市逃頂需要的是冷靜的理性和獨立的思維,要有急流勇退的魄力和決心,熊市抄底則需要極強的耐心和定力。

2000年以來市場經歷了三次大熊市,因為2015年6月15日上證綜指5178點以來的這一輪熊市是否結束市場有分歧,我們分析前三次熊市大底的特徵,對應的時間點分別是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998點、2008年10月28日上證綜指1664點、13年6月25日上證綜指1849點。

乾貨:熊市底部特徵

歷次熊市見底通常有以下特徵:

一、經濟週期見底。宏觀經濟指標體系中價格指標(包括股價)都是滯後指標,不用擔心股價見底了經濟還沒見底。

二、估值見底。大級別熊市的底部,PB中位數通常在2倍以下,尤其是價值風格週期中成長股探明底部的熊市底部,PB中位數通常在1.5倍左右或以下。

三、成交量見底。熊市底部,成交金額、31日平均成交金額都在歷史價格加權平均成交金額以下,也就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縮量(而不是某一天的縮量)。

四、多頭放棄抵抗。多頭不死,空頭不止。在熊市底部,幾乎所有股票都輪跌過一遍(至少下跌三分之一左右或以上),而不是還有一批股票死扛在高位上。

熊市過程中,總會不斷有利好(如2015年股災剛開始的6月29日市場4000多點時,央行即開始降息降準),牛市過程中,總會不斷有利空(如2007年大牛市期間,僅加息就有6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