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村那些事……

英雄树与老黄牛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在南平村村落中就有这么一棵“英雄树”,即我们常说的木棉树。关于这棵木棉树的来历,有着一段小故事。

相传,一百多年前,南平村里有一位林姓男子,年过四十却一直未得子嗣。他的母亲和妻子日日求神拜佛,祈求上天眷顾,赐他们一子。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的仙人对他说,村里最高的山上有一棵奇树,它的树皮是彩虹色的,女人用其树皮煮水泡澡后就有望传宗接代。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和妻子一起上山寻找奇树。他们从山脚找到山顶,从山的南面找到山的北面,从旭日初升找到夜幕降临,但不曾遇见梦中的彩色奇树。他们垂头丧气准备回家去了。走到山脚,经过一方池塘时,他们听到阵阵凄惨的“哞哞”声。他们闻声而去,发现池塘边上躺着一只老黄牛。老黄牛其中一条腿受伤了,血流了一地,仿佛是被什么凶猛的动物咬伤的。妻子见状,心疼地抚摸着老黄牛,轻声说:“老牛呀老牛,别怕,我们来帮帮你!”她从裙子上扯下一块布条,给老黄牛包扎伤口。同时,她的丈夫在路边摘来一些青草,放在老黄牛嘴边。帮助完老黄牛之后,他们夫妇二人继续赶路回家。他们到家时已夜深人静。

南平村那些事……

七天后的早晨,天微微亮,勤劳的妻子便起床劳作了。当她走出家门时,她惊讶地发现一头老黄牛徘徊在她家门前。而这正是她和丈夫先前在山脚池塘边救过的那头老黄牛。这一天,老黄牛一直跟随着这位妻子,形影不离。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时,这位妻子结束劳作,回家去了。老黄牛也跟着她走。走到家门时,妻子对老黄牛说:“老牛呀老牛,谢谢你陪了我一整天。现在天色已晚,你回去吧!”老黄牛摇摇头,低声哞哞叫,久久不愿离去。她的丈夫见状,说:“看来它是想留在我们家,那就让它留下吧!”他拾来一根结实的木棍,将其固定在屋旁的土地上,以拴住老黄牛。从此,老黄牛成为了他们家中一员,村民们都说这老黄牛是来报恩的。

每天,老黄牛都跟这对夫妇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夫妇每天都带老黄牛去吃很多的青草,老黄牛勤勤恳恳地犁地,帮这对夫妇减轻了不少工作。有时,夫妇也会把老黄牛借给其他村民,帮助他们耕田。很多村民都和老黄牛一起劳作过。大家经常和老黄牛说话,而老黄牛总会应和着哞哞叫。

不知从什么时候,这位妻子的肚子一天一天鼓起来了。后来,村里的老郎中告诉她,她有喜了!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不仅仅是她一家人高兴,整条村子都欢喜起来。几个月后,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了。男婴的第一声哭声响彻了整个山谷村庄!

小宝贝一天天长大了,他开始学说话时总喜欢对着老黄牛咿咿呀呀地叫,老黄牛总会甩甩尾巴,轻声哞叫。他们仿佛在用自己语言沟通着,有趣极了。小宝贝长成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了。他最喜欢和老黄牛一起玩,每天都会牵着老黄牛去田地里,去树林里,去山上。有时,他会骑在牛背上,让老黄牛驮着他到处晃悠。

有一天,小男孩像往常一样牵着老黄牛,穿过树林,经过田野,来到山坡上。在山腰上的一棵大树下,他们停下来歇息片刻。风轻轻地吹着,阳光也正好,真舒服呀!突然,老黄牛激动地哞叫起来。原来,有两头大山猪盯上小男孩了。只见两头山猪身披灰黑色长毛,向上翻转的大獠牙显得格外突出。小男孩害怕地躲在老黄牛后面。山猪一步一步靠近,老黄牛眼睛瞪得大大的,眼里仿佛燃烧着一团火。它的前腿微微弯曲,似乎已经准备好开展一场生死搏斗,誓死保护小男孩。两头山猪飞快地扑了过来,老黄牛用它坚硬的牛角狠狠地还击。山猪的獠牙实在太厉害了,老黄牛很快就多处受伤,鲜血直流。但老黄牛依然坚持战斗,不遗余力。两头山猪同时凶猛地扑向老黄牛,老黄牛不慎倒地,撞在树下的大石头上。老黄牛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一脚把其中一头山猪踢飞了。那头山猪撞在树上,倒下后无法动弹。另一头山猪愤怒地和老黄牛对峙了片刻,最后逃走了。此时的老黄牛已奄奄一息,它的血染红了那块大石头。小男孩抱着老黄牛伤心痛哭,老黄牛用牛角轻轻地碰了碰小男孩的脸。趴在老黄牛身上的小男孩忽然听到从牛的身体里传来声音,那个声音微弱地讲了一句话:“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话音刚落,老黄牛气息已尽。

又不知过了过久,那根原本用来拴老黄牛的木棍竟然生根发芽了,村民皆惊叹不已,深信这是个好兆头。时间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过去了,木棍变成了小树苗,逐渐长成参天大树。村民们都说,是老黄牛化作一棵大树,继续守护着这户人家,守护着整个村庄。

每年二三月,村民们都可以看到满树红花,百鸟齐聚在木棉树,好一派热闹景象。待花落之时,村民们更是欢喜,纷纷在树下收拾坠落下来的木棉花,将其晒干,用来煮粥或者煲汤。孩子们则喜欢将拾得的木棉树花用草绳串起来,或挂在脖子上,或挂在家里,如获至宝。夏季,木棉树的果实成熟了,果荚开裂,果中棉絮随风飘落。空中棉絮朵朵,如六月飘雪,另有一番趣味。

上百年过去了,这棵木棉树久经风霜,挺拔依然。如今,估计五六个成人一起手牵手才能围抱住它的树干了。这棵高大的木棉树仿佛一位真英雄,世世代代地守护着这一方土地。它用春日里的一树火红告诉人们,生活充满希望,充满幸福。

磨谷石

记者跟随张云飘老伯到下一个传说目的地,一路上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步履蹒跚,但似乎一点也不觉得累,激动地和记者说着他小时候听过的故事……

那一年因大旱饥荒,村里一年都没有好收成,种的农作物都颗粒无收。全村人都在愁这过冬的日子怎么熬,再这样下去会闹出人命的。村里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就连路边的树皮也吃得所剩无几,留下光溜溜的树干。眼看就要到了全村人生死攸关的重要关头,一天,村口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看到村里的景象,产生了怜悯之心,并对村民说在村的东边山腰上有两块叠起来的大石头,叫磨谷石。只要对这两块石头说一些吉祥的话,磨谷石就会自转,就有谷物产生,这一个法子可以保全村衣食无忧。说完那老人就飞升上天化成一缕青烟飘走了,全村人都认为这是活菩萨显灵了,纷纷对活菩萨行了叩拜之礼。

南平村那些事……

南平村的村民们找到了两块叠加起来的大石头,这就是活菩萨所说的磨谷石。两块石头圆圆的叠加在一起,有点像一个葫芦上小下大。一位村民为了验证是不是真的这么神奇,迫不及待地对磨谷石说,“磨谷石吉祥!”只见上面的石头开始缓缓地转动,真的像石磨那样磨豆子。不一会儿,竟从两块石头的缝隙间出现了一小把米,村民们都很惊讶,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刚才的村民说“磨谷石吉祥”,随后源源不断的大米从石缝中流出来,这可把村民都乐坏了,大家都下山回家拿上自家的箩筐、水桶和一切能盛米的容器上山装米,忙得不亦乐乎。是磨谷石在危难的关头救了全村人,让他们免饥挨饿。

从此,南平村的村民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滋润,要是谁家的米缸没米了,就会上山讨米,但是好景不长,天天等着吃米的村民什么也不做,滋生了很多好吃懒做的人,渐渐地这条村的懒人越来越多。一天白发老人又路过此地,见此现象,后悔当初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是内疚和愤怒,就收回了磨谷石的法力,神石一下子就变成了普通的石头,这样村民们就老老实实的靠自己双手下地种田。

张老伯的故事讲完了,我们也来到了磨谷石的地方。记者看到了张老伯提到的磨谷石,它真的很像一个巨大的石磨。上面的石头宽五米,下面的石头宽七米。我们正欣赏这块磨谷石的时候,石的周围突然多了很多蜜蜂,张老伯感触说:“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蜜蜂了,我想磨谷石应该想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吧,这就是要告诫我们南平村的村民就应该像蜜蜂一样勤劳啊。”

龙眼树与仙女桂圆

南平村有一棵200多年的龙眼树。它的树干是中空的,整条树干长满了大大小小拳头状的结瘤。枝杈曲折向上,像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女。树的主人是今年八十多岁的老人林耀池。打记事起,这棵龙眼树就长在他家院子旁边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林耀池有一个祖上名叫林树尧。林树尧对植物很感兴趣,很喜欢研究花草树木,每天就在自家的院子悉心栽培花草,把它们都当成自己的宝贝。后来他用自己的所有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钱,开了一个花卉园,做起了卖花的小生意。

林树尧的小生意做得火红火红,村里的人都找他买花。就连隔壁村村民都知道他种的花很靓,也过来找他买花。林树尧人很好,热情大方,每次有客人来买花,他都热情招待。有一天,隔壁村来了一位官家打扮的客人,想要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花。他说只有独一无二的花,才能体现他达官贵人的尊贵身份,并承诺,如果真的能找到这种花朵,就送他一袋金子。林树尧听了很是兴奋,虽然花卉园的生意做得不错,但是培育这些花草树木成本也大。他为之心动,如果有了这笔钱,他想把他的花卉园扩大经营。

其实林树尧很久之前就听说在村子东南50里的龙眼山的悬崖峭壁能找到奇花。翌日,林树尧踏上寻花之路,骑着他的马车日夜兼程来到了悬崖脚下,寻找他想要的奇花。悬崖边上一片寂静,长满了各种树木。山上峭壁难行,但是也阻挡不了他寻找奇花的心。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看到了一棵长在悬崖边上的奇花。它拳头般大小,呈现出淡淡的黄光,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林树尧小心翼翼地爬上悬崖准备采摘,结果一不小心,右脚滑了一下,整个人滚了下山……

当林树尧醒来的时候,发现眼前站着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身处一间木屋。原来是这位女子救了他。但是神奇的是自己身上竟然一处伤痕也找不到,不远处的桌上还摆放着他当时在悬崖时看见的奇花,原来这位女子把奇花采回来了。林树尧得知女子名叫桂圆,父母早逝,独自居住在小木屋里。林树尧在她卧房休息,两个人渐生情愫,林树尧决定把桂圆带回家娶她为妻。

回到南平村,林树尧立即向此前那位官家打扮的客人送上采摘回来的奇花,客人见到奇花后甚是欢喜,并兑现了承诺,送给了他们一袋金子。拿着这袋金子,林树尧和桂圆成了婚,婚后林树尧教桂圆养花种树,桂圆为他生儿育女,小俩口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这对鸳鸯,真的羡煞旁人。然而上天看到了这一切,原来桂圆是王母娘娘的其中一个女儿,在她私自下凡的那天,刚好碰到跌落山崖的林树尧,于是施展法术将他接住,使得林树尧身上一点伤也没有。但因为私自下凡触犯天条,王母娘娘要把桂圆抓回去,林树尧伤心欲绝。经过众天神的议论,为怜悯林树尧,同时又能起到警示作用,王母娘娘忍痛将桂圆变成一颗种子,留给了林树尧。

林树尧将种子种在花园里,他日日夜夜的和这颗种子说话,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种子长成了一棵龙眼树。此树枝杈都向上生长,仿佛用手在庇护着瘦小的林树尧。多年过去了,林树尧早已去世,但后人都说这棵龙眼树就是仙女桂圆的化身。

南平村那些事……

金鸭献瑞

相传在两三百年前,南平村夏天的一个夜晚,天气炎热聒噪,炎热的风夹杂着泥土的味道微微拂过,那时没有电风扇,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从家里出来乘凉。天气虽然很热,但是村里的大人们在聊天,小孩们在打闹,一家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突然,蝉鸣声、说话声、打闹声在同一时间听不见了,万物寂静,村民们集体暂时“失聪”,大家都惊慌得停下了手头工作。只见从天空中降下一道金光闪闪的亮光落在南平村东边的半山腰上。刹那间,金光消失了,随即,村民们听见刚才出现金光的地方发出巨大的声响,这声响就像鸭子叫声。断断续续,“嘎嘎……嘎……嘎嘎”。大家对这鸭叫声议论纷纷,为什么山里会出现如此巨大的鸭叫声?

大家按捺不住好奇心,都想知道是不是有一只大鸭子在山里头?这声响可能与刚才出现金光的地方有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于是胆大年轻力壮的村民都上山寻找这鸭声。大家跑遍了整个山头寻找了一个晚上,都找不到这鸭声的声源,但是却能断断续续听见“嘎嘎嘎”的声音,第二天,太阳缓慢升起,黑色的天空刚刚亮起来,昨晚离奇的鸭叫声顿时成了全村人讨论的热点。有的人说山上肯定住了一位鸭仙,有的人说这突如其来的鸭叫声肯定和村里的风水有关。

南平村那些事……

不知道过了多久,村里的人也不再议论此事了,事情逐渐平息下来。一天晚上,有一位村民上山路过曾经发生过金光的那座山,走在林间的小道上,只见远处的山林中若隐若现发出微弱的金光,顿时那村民想起多年前那桩离奇的“金光案”,想一探究竟,这金光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他在黑暗中随着光源的地方慢慢摸索前进,越来越靠近那光源,就能听见潺潺流水声。他来到了山里的小溪旁,借着月亮微弱的夜光想看个究竟,“莫非水里有东西?”这村民很疑惑地想,只见从山上流出一条小溪一直流向下游的一个大水坑,突然大水坑水中出现一道金光,在底下游动,他断定金光就是从这个地方发出来的,想走向前去,没等他走近,那金光闪闪的东西似乎要浮出水面。顿时,他很胆怯,生怕突然从里面跳出一个大怪兽,于是他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

一团金色的东西浮出了水面,悠长的脖子,发光的羽毛,每一片羽毛都是这样的美丽。它游走在的水中央,偶尔把头潜入水中,偶尔扭头梳洗自己的羽毛,欢快地在大水坑里玩耍。村民两眼放光都看傻了眼,“这就是鸭子啊,金鸭乸,这天下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鸭子?”他激动地说。金鸭乸玩耍之后,上岸了,抖了抖身上的水,溅出来的水花,就像金子般掉落在地上,随后才变回原来水的颜色。它慢慢地走到了大水坑东南面的不远处,那里有一块巨石,形状如巨大的金色茶壶,直径大概四五米,高三四米,和家里普通的茶壶形状是一样的,金茶壶靠近壶托的地方开了高一米的小门,只见那金鸭乸从那小门进去了,村民激动不已。心想这金鸭乸一时之间可能不会出来,就记住了这个地方,跑下山告诉村里的人。

南平村的村民闻讯,大家对这件事又好奇起来,火速来到了金茶壶的地方,却见金茶壶不再发亮了,变成了一块茶壶形状的普通大石头,“茶壶”上的那个小门也变成了石头上的裂缝打不开。有的村民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大石头啊!”有的村民又说,“难道石头里面有金鸭乸?”村民们在“茶壶”周围议论纷纷,都想凿开大石头看个究竟。正当村民们把斧头、铁锹、绳索拿上来,准备凿开的时候,从远处传来了声音,“且慢!且慢!”只见山脚下上来了一位和尚,对村民说:“莫要凿开石头,此石乃金鸭栖身之处,金鸭是天上神宠,不得无礼。”淳朴的村民知道这是神鸭居住的地方,都放下了手中的工具,对“金茶壶”叩了叩头,表示敬畏,便下山去了。说来也奇怪,自从经过了金鸭乸的事情后,南平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大家都说是“金茶壶”和“金鸭乸”保他们南平村的平安。

南平村那些事……

从此,南平村的村民谁也没见过“金鸭乸”的真身,到现在依然能看见“金茶壶”屹立在半山腰,它是南平村的镇村石,保护着这里的每一方水土。

南平村那些事……

后记:南平村的传说来自该村年过七旬张云飘的叙述,张老伯带领记者到“金鸭乸”的栖身之处“金茶壶”,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最喜欢到“金茶壶”旁边的大水坑嬉戏玩耍,洗澡、捉小鱼、摸田螺,说是他们儿童的乐园,因为他和他的小伙伴一直想见见传说中的“金鸭乸”。童年总是充满着幻想,他们幻想着有一天“金鸭乸”会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和他们玩耍。据张老伯介绍,一下暴雨的前两天的晚上,山下总是传来莫名其妙的鸭叫声,村民们认为一定是“金鸭乸”回来了,这鸭叫声可以给他们带来祥瑞和平安,但是到建国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无论晴天还是阴雨天,村民们再也听不见山里传来鸭叫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