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那些事儿之01:从洪太尉下基层谈机关作风


《水浒传》的开头,讲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太尉洪信受宋仁宗诏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祈禳瘟疫。办完公事后,真人道众请太尉游山,游到上清宫“伏魔之殿”,真人称那里是祖老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之处,不肯打开殿门。洪信依仗权势强迫真人打开“伏魔之殿”,结果放走了被镇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这一百零八星即应了后来的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

水浒那些事儿之01:从洪太尉下基层谈机关作风

洪太尉此次带领工作组下基层并非指导工作,而是要完成祈禳瘟疫的紧急任务。刚到信州时,全市的大小官员列队欢迎;完成任务后,负责接待的龙虎山清宫道众又安排洪太尉游山玩水,按道理讲整个程序安排的有条不紊,下一步洪太尉就该带点纪念品、土特产回机关了。但是,洪太尉仗着自己是领导身边的人,是总部机关的人,多次拿权势要挟基层干违规的事儿。

当真人坚持原则强调伏魔之殿不能打开时,洪太尉觉得很没有面子,就蛮横地骂:“胡说!你等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疾与我打开。”真人三番五次地汇报:“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太尉见基层干部不听招呼,就声色俱厉地指责:“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挡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扇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用铁槌打开大锁,挖开青石板,结果惹下祸端。当得知由于自己的固执放跑了被镇锁的一百单八个魔君,惊得洪太尉目瞪口呆,面色如土。到了京师,洪太尉依然不思改悔,一错再错,向领导汇报自己圆满完成了任务,至于放走妖魔之事他一个字都没有提。结果受了蒙蔽的宋仁宗还挺高兴,不但没有惩罚反而嘉奖了欺下瞒上的洪太尉。

水浒那些事儿之01:从洪太尉下基层谈机关作风

洪太尉这种机关干部遗风至今依稀可见。君不见,个别机关干部像洪太尉一样,下车伊始就派头十足、盛气凌人,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沉不下身子。有的习惯于心浮气躁的听一听,蜻蜓点水的转一转,走马观花的看一看,甚至“早上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下午围着骰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对待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完全把下基层当做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的美差。甚至像洪太尉那样不注重倾听基层的呼声,甚至动辄以权压人、以势欺人,明显违背了下基层应有的初衷。

基层建设有着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只有熟悉掌握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的机关干部在不了解基层规律的情况下,忙着出彩头、出经验,其实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基层不是“火炉子”,不按规律的一顿乱捅,表面上看火光四溅,“一片繁荣景象”,其实那只是短暂的甚至虚假的“繁荣”。有的机关干部像洪太尉那样靠主观臆断,不遵循事物客观规律办事,完全靠个人好恶,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胡乱瞎指挥,弄得基层无所适从。另外在下基层总结中,要收集经验,更要发现缺点。不能像洪太尉那样,害怕首长批评,就要求下属封锁坏消息,威胁随从不要乱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乱干不利于和谐的事儿。为了个人捞政绩,习惯于报喜不报忧,讲起成绩来天花乱坠、头头是道、添油加醋、虚报浮夸,讲起问题来则拐弯抹角、轻描淡写,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样的下基层,出成绩是偶然的,捅娄子是必然的!

水浒那些事儿之01:从洪太尉下基层谈机关作风

记得一幅漫画,基层官员一听说上面要来系列检查组,吓得冷汗满面,闻之变色。此漫画名字叫做:下基层莫吓基层。的确,下基层变味走样由来久矣,倘若没有实质性改变,动辄警车开道、沿途设岗,浩浩荡荡,前呼后拥,必然会使基层生厌。

愿在新时期新时代,洪太尉那样的机关干部一去不复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