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無毛定律」認識的誤區

(1)人們通常認為科學可以認識,美卻難以描述,其實不然,科學有難以認識的先在性,美有難以描述的神秘性。科學認識和美學描述的“囚徒困境”符合哲學認知論的“等效原理”。在實驗工具和數學手段達不到某種“火候”時,人們要想獲得對某種自然現象和內在本質的準確認識幾乎難以實現;同樣,一個缺少藝術史和美學史修煉的人要想理解康德和黑格爾的美學理念幾乎難以想象。科學家不會在研讀了全部科學史著作之後才去從事科學活動的探索和發現;同樣,美學家不會在閱讀了全部美學史書籍之後才去進行美的欣賞和藝術創作活動。每個科學家都給科學史的教科書注入了新的內容,每個美學家和藝術家都給美學史和藝術史的教科書增添了新的史料。

人類的科學和藝術活動經歷了成千上萬年的積累,科學和藝術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發生一次又一次的嬗變,舊的內容和形式消失了,新的內容和形式產生了。科學史和藝術史分成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分成了幾個時期,每個時期分成了幾個片段,我們或者在整體上把握科學史和藝術史的特徵,卻忽略了數不清的細節;或者在細節上把握了科學和藝術史的特點,卻忽略了看不全的整體。在科學認識和美學描述中,人們必然遇到細節性和整體性的相互干擾和相互糾纏。每個人都想追求對科學的準確認識,對美的完美描述,卻不能達到最準確、最完美的境界。在科學認識和美學描述上遇到“囚徒困境”,這是宇宙哲學“廣義認不準原理”發生的根源,無論我們是基於個人的學識、還是依靠集體的智慧都是如此。

在學習和研究科學和美學的現實問題時,必然遇到廣闊無邊的學說史;同樣,在學習和研究科學和美學的歷史問題時,必然遇到無邊無際的現實考量。認識對象的整體和細節,認識形成的現實性和歷史性相互影響。認識對象在概念上可分,內容上不可分;或在內容上可分,概念上不可分,人類認識活動的這種糾纏性和量子力學中粒子的糾纏態存在奇妙的關聯,或者認識的糾纏態和粒子的糾纏態符合哲學形式論的“等效原理”。人類文明史包括科學史和藝術史,也包含經濟發展史和社會發展史等部分,人類文明史就像宇宙發展史,它是一部宏觀鉅製的教科書,我們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不可能掌握它的所有信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論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內容,為了徹底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我們既要通讀幾十卷的原文,也要閱讀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和之後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中湧現的重要思想家和理論家的幾百卷、幾千卷的原文著述,不僅一般人做不到這點,少數學術研究人士也完不成閱讀和學習的內容。

我們在有限的生命時間不能掌握科學史和藝術史的整體和全部細節性的事實和知識,同樣,我們不能消化和吸收其它門類的諸如:技術史和經濟史的所有素材和數據。科學史和技術史,藝術史和經濟史構成了人類文明史、文化史的部分,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有新的素材和數據加入到文明史和文化史的著述中,我們甚至對過去和傳統的文明史和文化史有了新的認識,產生一種重新書寫諸如:中華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的衝動,萌發一種重新構建地球形成史、宇宙發展史的意念。科學史記錄了對人類認識自然、從事工程活動的經驗和認識;文明史、文化史記載了對人類認識社會、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事實和認知。人類的科學認識離不開特定社會的文明背景,同樣,人類的包括藝術和美學在內的文化認識離不開特定社會的科技環境,科學和文化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繫,這種相互性是人們歷史認識糾纏態的基礎和本源。

(2)黑洞的“無毛定律”指的是我們只能獲得有關黑洞特性的幾項數據,比如:黑洞的質量和黑洞的密度。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在互聯網和物聯網獲取海量的數據資源,互聯網和物聯網就像“信息黑洞”,我們在人類構建的信息海洋裡就像在其中游泳的“蝌蚪”。黑洞是一個“迷失的信息庫”,我們不能提取“黑洞數據庫”的數據,主要是我們還不具備探測黑洞的工具和“黑洞物理學”的知識。黑洞的“無毛定律”不應該指黑洞本身不包含大數據,而應該指我們觀測和認識手段的侷限性。物理學家更多地關注物質多於反物質的謎題,卻更少地關注物體之間只有引力、沒有斥力的謎題,物理學家設想了許多檢驗和解釋我們的宇宙為什麼由物質構成,而不是由反物質構成的方法,而沒有設想檢驗和解釋物體之間為什麼只有吸引力,沒有排斥力的方法。我們可以把“迷失的反物質”和“迷失的排斥力”理解為自然現象中“缺失的辯證法”,描述為“對稱性反常”或“對稱性破壞”。許多的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規律在黑洞內部消失了,我們可以將主流物理學家和物理學家的主流觀點解釋為“迷失的規律”,但是,物理學的規律真的在黑洞內消失了嗎?能夠找到一種證明規律消失的方法嗎?實際上,像霍金一類的物理學家一方面聲稱,我們已知的物理規律在黑洞內失效了,另一方面又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統一的理論用於黑洞物理學的研究,量子引力理論也許適合對黑洞規律存在性的檢驗和解釋。

宇宙學哲學筆記:2015-1-5

黑洞“無毛定律”認識的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