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多重宇宙的「生命禮讚」

自從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出現多重宇宙的概念以來,它的存在與否已經成為宇宙學和天文學的熱點問題,伴隨而來的是生命在多重宇宙存在的可能,天體生物學家或天體生命學家的討論範圍從我們可觀測的宇宙擴展到多重宇宙。平行宇宙和多重宇宙是兩個同義詞,符合哲學語詞論的“等效原理”,除了這兩個詞彙之外,為了科學研究的準確性和便利性,我們可以啟用新的詞彙,就像銀河系和河外星系、或銀河系和系外星系的對應詞組一樣,根據哲學概念論的“對應原理”,可以啟用可觀測宇宙和不可觀測宇宙、或我們的宇宙和宇宙外宇宙的對應詞組。“宇外宇宙”或“宙外宇宙”可以和我們的宇宙處於平行狀態,比如:沿著一個方向旋轉,也可以和我們的宇宙處於不平行的狀態;可以和我們的宇宙處於重合的、一個“宇宙群”、“宇宙團”體系,也可以和我們的宇宙處於不重合的、分離的宇宙群、宇宙團體系。根據宇宙哲學結構論的“等效原理”,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可能組成了“宇宙群”和“宇宙團”,就像我們宇宙的星系組成了星系群和星系團一樣。

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的存在性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多重生命宇宙或平行生命宇宙則是一個十分新鮮的議題。根據哲學邏輯論的“等效原理”,人們可以從我們可觀測的宇宙推斷不可觀測的宇宙,同樣根據這一原理,人們可以從我們的生命宇宙推斷平行、或多重的生命宇宙。近日,由英國的杜倫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西悉尼大學和西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主辦的幹物《每月通訊》上發表了關於多重宇宙生命存在性的研究論文,他們的成果否定了過去人們所認為的多重宇宙不適合生命存在的觀點。可以將英澳科學團隊的研究成果概括為:我們的宇宙存在,我們宇宙的生命存在;如果存在多重宇宙,那麼存在和我們宇宙一樣的生命形式。科學團隊使用了多學科手段,應用了計算機宇宙學的模擬技術。

平行宇宙理論指出了我們的宇宙是“大千宇宙”中的一個,在眾多宇宙的舞臺上,有的宇宙誕生,有的宇宙消滅,就像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生命一樣,有的生命產生了,有的生命消失了。新誕生的宇宙像活潑可愛的“嬰兒”,一個個的“嬰兒宇宙”看起來像是在平行宇宙中飄來飄去的“泡泡”。物理宇宙學家認為不同的宇宙表現不同的物理規律,擁有不同的基本常數。雖然有大量的新生宇宙,就像地球上每年有大量的嬰兒出生一樣,但是,多數科學家認為少量的新生宇宙獲得了適當數量的“暗能量”,這些暗能量驅動宇宙以適當的速率膨脹,適當的暗能量密度是生命產生的必要條件。多重宇宙中的暗能量密度太高,宇宙的膨脹太快,反之,多重宇宙中的暗能量密度太低,宇宙的膨脹太慢、甚至由膨脹轉為收縮,宇宙的膨脹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於宇宙生命的形成。宇宙生命的產生依賴於合適的、或精確的基本常數,不是所有的平行宇宙都產生了適合生命存在的物理常數,也不是隻有我們的宇宙幸運地成為了生命的誕生地。

暗能量密度是一種基本的物理常數,萬有引力常數是另一個重要的基本數據,每一個平行宇宙也許對應一個暗能量密度和引力常數,或者不同的宇宙有不同的“宇宙學常數”。恆星和星系的形成取決於暗能量和引力的“拔河比賽”,引力的作用是將物質聚集成團塊結構,小的天體結合成大的天體,不同大小的天體聚攏為尺度不同的天體結構。暗能量的作用是驅動時空的膨脹,星系間的距離不斷增大,它們的距離越大,分離的速度越大。以我們的宇宙為例,暗能量佔到整個宇宙組成的70%,如果暗能量高於精確測量的數值,那麼我們的宇宙在暗能量的驅動下將會膨脹得更快,宇宙物質的密度隨之更快地下降,如果物質稀釋到所謂的“臨界密度”,那麼行星和恆星,星系和星系團結構將會“四分五裂”,沒有一個穩定的天體結構,人類和一切形態的生命將失去生存的依託。我們可以用宇宙哲學的“等效原理”來揭示“宇宙學常數”對於天體結構和生命存在的意義,一些宇宙哲學家則將基本常數對於生命形成的意義理解為“人擇原理”。

為什麼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多重宇宙的概念?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排除了我們的宇宙是唯一性的可能,一組宇宙學常數造就一個宇宙,就像特定的基本常數造就了我們的宇宙一樣,多種多樣的宇宙學常數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宇宙。如果我們的宇宙有特殊性,它有非常特殊的暗能量比例,穩定的天體結構成為生命誕生的搖籃,形成生命成長的孵化器,縱然大多數平行宇宙不支持生命的活動,不是一個“宜居宇宙”,但是,既然存在不同暗能量比例的多重宇宙,那麼在那些擁有合適暗能量比例的宇宙中能夠出現支持生命的條件。既然排除了地球作為唯一生命星球的可能,那麼根據生命哲學的“等效原理”,可以排除我們的宇宙是唯一生命宇宙的可能。也許生命在銀河系和河外星系“遍地開花”,可以推斷平行生命宇宙也許“無處不在”。人類和其它生命的存在證明了我們的宇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生命世界,除了“人擇原理”的必然率解釋以外,主張多重宇宙論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概率論的解釋,我們所在生命宇宙的形成有很大的偶然性,人類的出現與宇宙“自然選擇”的宇宙學常數有關,這種自然選擇不是“先天的理性判斷”,不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宇宙意志”的體現,而是一種“中大獎”的結果,人類幸運地得到一張出場的“彩票”,在銀河系內的太陽系獲得了一切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英澳科學團隊通過計算機和宇宙學參數相結合的模擬,建立了宇宙生命和暗能量的聯繫,他們的研究顯示了平行宇宙對於我們已知的生命形式是友好的,生命在多重宇宙的存在不是過去理解的小概率事件,而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大概率事件。團隊成員對我們可觀測的宇宙進行了最貼近星系現實運行的數據模擬,不斷調整宇宙學概念的各項物理常數,模擬計算的結果表明,即使將暗能量在已有的基礎上增加100倍,或者適當地減少暗能量的比例,行星和恆星的形成依然有效,增加的暗能量帶來的宇宙加速膨脹,減少的暗能量帶來的宇宙減速膨脹沒有顯著地影響行星和恆星的持續形成,沒有造成宇宙結構的崩塌和宇宙生命的死亡。根據宇宙哲學生命論的“等效原理”,即使平行宇宙或“宇外宇宙”中的暗能量比重與我們的宇宙有一定的差別,生命在平行宇宙的誕生仍然是可能的,英澳科學團隊的研究成果相當於增加了在平行宇宙中存在生命活動的幾率。平行生命宇宙的可能性不是比過去的預期減少了,而是比過去的預測增加了。

(鄧如山 2018-5-16 [email protected]

唱響多重宇宙的“生命禮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