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之乡”是赵州,“鸭梨之乡”是哪里?

晋州市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晋州有25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魏书》的作者魏收、大唐名相魏征的故里。出土的唐代药碾,为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国宝。晋州还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鸭梨之乡"。

“雪梨之乡”是赵州,“鸭梨之乡”是哪里?

魏徵公园一角

魏徵公园位于晋州市市区西南部,是晋州人民为纪念祖籍晋州庞表村的大唐贞观名相,被后人誉为"千秋金鉴"的魏征兴建的。

魏徵公园是一座集纪念、观赏、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整个公园以魏氏宗祠为主体,主要景点有:魏徵像、千秋金鉴大殿、兼听阁、载舟湖、金镜山、“民本”“国宁”双桥、“思危”双亭、魏徵返里垂钓处、重阳登高处、相苑牌坊等。当你步入魏徵公园,在观赏风格独特的建筑、优雅的园林的景致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魏徵祠内所陈列的彩色壁画、雕刻以及名家书写的牌匾、楹联等等。

历史悠久的晋州木偶,文化内涵丰富,有很高的文化科研价值,深受群众喜爱。它是集音乐、表演、文武场与一身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发源于清代,代代相传至今,凝聚着民族的表达方式和审美趣味,浓缩着民族的感情和性格。它通过音乐和文武场的有机结合,以精湛的技艺和维妙维俏的木偶造型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生活内容,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展现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晋州“木偶”是人们生活中一种独特的娱乐形式,有较高的娱人功能,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晋州木偶兴起于晋州鼓城村,至今已200余年。俗称“大木偶”或“大胶泥蛋”。舞台特制,称“台口”,高约2米,广、深各约3米,状若瓦房或戏楼。台架之上装有前幕、边幕、布景和道具,下围以布,高2米,以容艺人匿其内作戏。木偶艺人称木偶头为“人子”,实为用榆树皮面合以配料所塑制的各种头型,中空,榆皮面壳厚约半厘米,头长约十多厘米,彩绘脸谱,冠以头盔发须。接上两只袖筒,着以袍甲服装,其形体若似倒置的口袋,亦称“大布袋猴”。另有连杆三根:一根固定于脖领,以操纵头部动作;另外两根分别系于袖头、腕部,以左右其手势。演出时,艺人脸朝上,两肘架“人子”表演,身躯腿脚依照剧情做各种动作。

“雪梨之乡”是赵州,“鸭梨之乡”是哪里?

官伞

独具魅力的晋州官伞,原是中国古代官员为炫耀其权势、威严,出行时设置的专用仪仗之一。相传,唐代贞观后,官伞传入晋州民间,成为时人向亲朋好友、达官贵胄贺喜、庆寿、治丧的“执事”和相互赠送的重礼。旧时晋州送伞之风甚盛,不同场合有不同纹饰,寄托不同寓意。送“福禄寿星”、“松鹤延年”类图案的伞,象征吉祥如意或富贵长寿;丧事,送带有阴阳祭奠及各类古代人物图案的伞;结婚送表喜庆的伞,人们往往以得伞数量衡量事主人缘好坏。广泛的社会需求为官伞舞的产生、流传奠定了基础。后来,在红、白事时,就逐步有成群结队的邻里乡亲,举着各式伞具,蹦跳着不同动作表情达意,这便是官伞舞的雏形。其原有的“官”义,渐渐演化为一种“公众”艺术。清代,境内出现了众多以耍“官伞”为业的专门戏班,逐渐形成了有一定程式的舞蹈形式。20世纪50年代后,民间艺人大多回乡务农,“官伞”一度濒临绝迹。

“雪梨之乡”是赵州,“鸭梨之乡”是哪里?

鸭梨

河北晋州是鸭梨的原产地,被称为"中国鸭梨第一乡",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鸭梨果呈倒卵圆形,近果柄处有一鸭头状突起,形似鸭头,故名鸭梨。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200~230)克,最大单果重280克。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之间收获。果实初采为黄绿色,贮藏一段时间呈金黄色,可保鲜6个月,晋州鸭梨皮薄核小,果肉白色,汁多无渣、香味浓郁,清脆爽口,酸甜适度,肉质细腻脆嫩,石细胞极少,汁液丰富,清香绵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0%~13.0%之间,品质上等。素有"人间仙露"、"百果之王"之美誉。

"晋州鸭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成为全国首个专属政府拥有的驰名商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